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生懒惰心理的成因及纠正
《小学生懒惰心理的成因及纠正》专题讲座开学了,学习一时进不到状态,做作业精神不集中。似乎总也提不起劲来学习,一对着书本就是发呆。感觉没啥心思学习,比较懒散!这些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并不少见,如何克服这种倦怠、懒散的状态直接影响后期的学习。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懒惰的现象在小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新世纪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强,只有攻克它,才能提高还得的素质、能力,进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一、懒惰心理的表现特点(一)懒惰的行为特点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学生还小,如果不克服解决懒惰的不良心理和思想,将是贻害无穷。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有的学生总是喜欢把他浪费在和同学聊天或看漫画书上,相反我们可以看见大多数同学都会利用这些时间做作业或看课外书或休息以便下午有精神的上课。不难看出懒惰的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的时间,随意的浪费自己的时间,更甚者在写作业时边写边和同桌讲话,总是不能一鼓作气做完一件事。(二)懒惰的心理特征懒惰学生的注意力优势兴奋中心总是集中于生理性需要上。不随意或无意注意突出,有意注意不能很好的集中,且注意的稳定性不强。意识动机上表现为唤起行动的源动功能不强,或者源动力停留在物质上,没有学习或生活的心理原动力。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为自觉性差,果断性不够,自制性比较弱,坚韧性缺少。二、懒惰心理形成的原因(一)主观原因1、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是直接拖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具有引发学习行为的激活作用,趋势学生采取一系列的学习行为进行学习。缺乏学习动机的孩子往往学习懒散、无精打采,听课时注意力分散,不愿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经常走神。对于课后的作业更是采取懒散的态度,不愿做作业,不愿复习。从而这一类孩子也就成了班级的懒学生。2、依赖性强依赖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妨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家庭多是一个孩子,父母在宠爱孩子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从父母的依赖中得到了好处,更是变本加厉的什么也不做。从而形成了懒惰的心理。懒惰又使他们更加的依赖。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和懒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3、意志力薄弱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到底。课堂上,听不懂就不听;做作业,越到难题就放弃;做家务,遇脏就不做。这样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愿坚持,做任何事情怕困难,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自我约束和遵守规章制度上更是薄弱。这些意志力、自控力薄弱的孩子对于外部有较强的依赖性,不愿动手动脑,进而懒散下来。4、注意力缺陷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体部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有的是在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协调二者或者不能随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转换二者;有的孩子则是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强,在听课时或做作业时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此这类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慢别人一拍,在家长和老师看来他们就是懒孩子。(二)客观原因1、家长的过分溺爱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从而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2、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懒惰有的孩子因为心理原因如缺乏学习动机或注意力易分散。这些不是孩子一时刻以有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原因,老师没有看到。一味的用懒惰来责骂孩子,是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懒学生,变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进而进入恶性循环。三、懒惰心理的矫正方法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和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的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一)正确认识懒惰的原因只有找到懒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老师和家长要多留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和学习过程,了解是什么原因或刺激物导致孩子做事懒散,拖拖拉拉。进而家校联合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克服懒惰。(二)从认知上树立勤劳的观念要让学生改掉懒惰的行为,就要想让他们明白懒惰的坏处,勤劳的好处。从观念上树立勤劳。学生对勤劳和懒惰有了明确的认识,能认识到到二者的好处和坏处,才能从观念、思想出发,改变自己的行为。(三)改变依赖的习惯。老师帮助学生寻找依赖的原因,让学生大胆的对依赖对象宣布自己要独立了,并请大家忙监督。学生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难题,不要急忙请求帮助,自己解决,失败了就当做经验。在此期间老师和家长要不断鼓励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并在适当的时期予以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从失败到成功的心理过程,体会其中的快乐。这样逐渐的让孩子从心理上改掉依赖的习惯。(四)模范学习疗法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木方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要克服懒惰,就要学会勤劳。给懒惰的孩子一个榜样,让他一次为参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中,与自己的榜样相互竞争,同时家长和老师予以正确的肯定,正面强化孩子的勤奋行为。久而久之,懒惰的孩子也养成了自己榜样的行为习惯。(五)适当的正向激励要改掉懒惰的习惯,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老师和家长不断发觉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各种方式的表扬和激励,与正面的刺激让学生强化自己的好的行为。让他们体会到改掉懒惰后取得的自豪感和成功后的乐趣。同时他们自己给自己记录,让学生从纵向发展认识自己,看到的自己的进步,帮助他们的优点不断巩固。例如: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较少或者改掉了做天的一个不好的行为,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同时家长和老师进行表扬和奖励。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六)强化疗法让孩子做一些正面、反面人物肖像或者褒义、贬义词语的卡片,每当自己进步时,就把正面人物肖像或褒义词的卡片放在桌上鼓励自己,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把反面人物或贬义词卡片放在桌上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七)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要严格按照所有各科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应该让他们自己指定计划,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与身俱来的懒惰,主要是没有原则和制度要求,但是对于自己的计划,他们执行起来可能更仔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八)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碗、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懒惰对于未成年的小学生尤为有害,必须及时有效的改正。学生如何应对倦怠、懒散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高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自主学习就一定要给自己拟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其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搞清自己的学习底码,抓住短板,补补齐弱项;其二做好自己短期复习计划,做到日清日毕;其三要注意调整复习的方法,诸如文理交替复习,回归课本查补洞、整理错题与适当做题有机结合等。以形成在出现倦怠、懒散的情况下及时督促和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焦虑、懒散的问题?第一、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懒散的心态,可以与孩子协商约定一个放松的时间,比如两天。在这两天之中由孩子做主,做他想做的事情。父母保持以愉悦的心理和行为来对待。这样有助于孩子彻底调整担心、烦躁、恐慌、无奈等焦虑情绪,使其在余下的时间精力充沛的学习。其二、让孩子制订一个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不要去管别人在看什么书、做什么题、学习到了几点、成绩考到了什么位置等等,要保持自我、把握自己,按自己的目标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目标不同,进步发展的曲线也是不同的,只有孩子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保持自我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计划既包括每天的作息时间,也包括跟随老师复习的进度,然后按部就班,以恒心和毅力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计划,一旦这样坚持下来就会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三,注意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让孩子每天午饭前进行体育活动20时分钟,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体育活动30分钟,课间以及每学习40分钟进行10分钟的身体活动,这样既可以改善大脑长时间学习的缺氧状态,还可以消除人际交往缺乏而产生的郁闷和烦躁心理,进而达到学习提高效率的目的。第四,要摆脱过于焦虑的的心态,要做到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以平常心来对待当前的文化课程学习。第五,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中出现的失误,不要为此而忧心忡忡、惊慌失措造成心理负担。如果是知识点没有掌握,那么就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如果是粗心大意,那么力求得以改正。第六,出现一点也认真不起来的情况后,不要恐慌和焦虑,不要刻意去极力阻止或对抗,要允许和任凭它出现与存在而坚持学习。以这种不怕不理不主动克制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之上去。第七,采取断续式学习的方法,适时转换注意的内容。比如,看20分钟书后,休息一下,或改作别的事情,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第八,把复习和做作业看作是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九,不要过多地过问孩子的学习或复习情况,过多地督促其实就是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同时还会给孩子怎家焦虑和烦躁情绪,这个时候鼓励或鞭策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孩子与您说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您要多听少说。不要说哪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孩子给您说压力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对您的信任。他所需要的是您的理解、关注和支持。这个时候您要做的其实就是信任孩子,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慰籍。第十,家人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调节孩子的心态。同时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另外,学生还有其他的不良的行为,这里就我能想到的几点和大家做个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小学生家长如何管理和培养孩子行为的一些建议孩子的成长一直都是家长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又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理想的状态往往很难达成,家长经常会面临对孩子行为管理无效或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特别是目前的孩子,已经慢慢接近青春期(女孩子10左右,男孩子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如果不抓紧时间对一些问题行为进行矫正,进入青春期后,矫正的难度将非常大。但是,家长们也不必焦虑和紧张。其实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儿童心理学专家和行为学专家们经过不断实验和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经验可以帮助和指导家长来管理和培养孩子的行为。其中,“行为矫正”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技术,它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下面通过分享学习“行为矫正”的心得,针对四年级左右年龄段孩子家长较关心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供家长们参考:一、正确评估孩子的问题行为孩子的良性行为应该得到保持,问题行为要进行矫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的行为表现常常会被忽视或错误评估。在这里我们着重说说问题行为的评估。问题行为一般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当三种类型。一些家长在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生后,往往不经思考、评估,盲目对着孩子大发脾气、惩罚,这些做法是不合理的。行为是在环境中习
本文标题:小学生懒惰心理的成因及纠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7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