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2《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才有资格修建家庙,普通庶民没有资格修建,只能路祭.到明代时,皇帝诏令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这种变化反映了()A.宗法伦理的淡化B.新经济因素出现C.社会发展的需求D.君主专制的强化3《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5战国时某改革家基于粮价若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民(城市居民),实施“平籴法”,把好、孬年成各分为上中下三等,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这一做法()A.加速了井田制度的瓦解B.遵循了市场的价值规律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黄斡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盂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A.《四书章句集注》B.《阳明先生文录》C.《船山遗书》D.《明夷待访录》7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C.思想领域孕育启蒙进步思潮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9有学者认为,15世纪欧洲的绘画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反对中世纪的象征主义,为近代科学创造了一个理论前提.该观点()A.描绘了艺术与科学的必然关系B.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C.否定了神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诠释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条件10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A.主要靠对外掠夺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C.与对外掠夺无关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11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12“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的《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3“我们必须承认……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属于()A.李鸿章﹣﹣洋务派B.康有为﹣﹣维新派C.孙中山﹣﹣革命派D.陈独秀﹣﹣激进派14鸦片战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B.无益于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C.说明原有官僚体系遭到否定D.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15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B.英国的政治制度已发生变化C.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16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是迫于全国抗战压力的无奈之举B.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C.反映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心态D.是基于现实状况作出的合理决策17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18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政府也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在历史和地理两科规定对儿童进行乡土教育。这一现代乡土史志运动()A.受到了魏源《海国图志》中史、地知识的启发B.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C.是传统“家﹣﹣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19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A.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体现英国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C.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很大D.反映其对中国革命的高度肯定201950年﹣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与生活费用,以及期满后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这一时期的留学运动()A.全面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B.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C.内容主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D.导致中国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2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引用这样一个预言:说有一个很繁荣的社会,忽然其中公民都决定放弃奢侈生活,国家也削减军备,大家都致力于储蓄,结果却弄得一团糟。凯恩斯借此传递的观点是()A.国家干预以缓和无政府状态B.扩大消费以刺激经济发展C.运用市场手段调节生产关系D.兼顾公平以缓和社会矛盾22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一致投票,授予总统普京使用武力、出兵叙利亚的权力。对此,美国称莫斯科的介入将“使得该地区进一步不稳定”,并谴责俄在叙利亚的行动并未针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这说明()A.美国“单边主义”遭遇挑战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当今“一超多强”格局打破D.美俄两极格局再度形成23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C.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24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A.拒绝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B.维护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C.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D.在西方大国中首先承认新中国25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锋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A.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B.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开展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CCCCABABBCDDDADBCCBBADCB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复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8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