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A【分析】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诸侯互相朝见”一方面说明诸侯坐大,礼崩乐坏,另一方面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故A项正确;《春秋》《左传》是春秋时期史书,而变法运动主要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与井田制无关,故C项错误;“远交近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点评】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反映了周王地位的衰落和诸侯势力的增强。2.汉末年初行州郡县三级制时,一州往往辖有十来个或七八个郡,每郡领十几个县不等。然而到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有的州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政府管理不力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地方割据势力强大D、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D【分析】从州和县的关系变化来看,某些州竟然无县可领,说明地方形式变化较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社会局势动荡,造成地方管理疏松,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与此无关。3.伏尔泰赞赏古代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时指出:“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材料表明()A、伏尔泰推崇中国专制统治模式B、科举取仕利于提升政府效率C、伏尔泰认可中国政府运作方式D、古代中国政府机构等级森严【考点】启蒙运动【答案】C【分析】从材料中伏尔泰对中国政体的描述来看,“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府是认可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只谈了一方面,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4.下表是1956年到1959年我国市镇人口变化表,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956—1959年市镇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万人)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B、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C、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的推动D、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答案】C【分析】从图表来看,从1956年到1959年市镇人口数逐年增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户籍迁移人数在1959年达到高峰。这些变化的出现是由于我国经济建设方针的推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只谈了一方面,没有顾及其他改造。B选项时间不对,1956年底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过于强调“城市化”。【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发挥历史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前后纵向对比,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问题出现什么现象。另外要分析横向的内容,看看这些项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最终将二者综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最终答案。5.有学者认为: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据材料判断以下最不利于提倡国货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分析】从材料来看,有利于提倡国货的有三点,第一点是民族独立,选项中A选项与之对应。二是政治清明,B选项与之对应。三是农村繁荣,C选项与之对应。D选项没有对应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点评】材料中所说的是“最不利于提倡国货”的一项,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一项是完全不利于提倡国货的。有的同学可能疑惑为什么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不利于提倡国货,其实本体是根据材料中所说的三项要求出发的,不符合这三项要求的就是答案。这只是一家之言,是作者的态度。6.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国关系图,其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读图,可知甲乙丙分别指()A、中国、美国、苏联B、英国、美国、苏联C、中国、苏联、美国D、美国、中国、苏联【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D【分析】本体关键是弄清楚时代。50年代中苏关系良好,两国与美国对立,所以甲代表的是美国。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丙代表苏联,那么乙表示中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7.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C、英国的议会选举弊端丛生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分析】从材料中对英国选举状况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选举制度存在很大问题,不利于民主的实施与公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英国代议制依旧发挥作用。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D选项说法错在“丛生”二字。8.有罗马法学家主张:当对于一个人究竟是自由或者是奴隶的问题无法解决时,一切怀疑都应偏向自由。下列思想和原则与材料相似的是()A、不理不告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天赋人权思想D、“人生而平等”思想【考点】罗马法【答案】B【分析】材料“当对于一个人究竟是自由或者是奴隶的问题无法解决时,一切怀疑都应偏向自由”表明,罗马法认为一个人无法解决是自由还是奴隶时,就给这个人自由。A项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排除;B项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与材料相符;C项是指人与生俱来便具有某些权利的理论,排除;D项是与材料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B。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A、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B、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B【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法国逐渐确立了议会共和制,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材料中可看出总统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而且“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明确限制总统的权利,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项正确。总统是国家元首,但不是名义上,拥有行政权,排除A。C项说法错误,法国内阁向议会负责,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内阁和议会三者关系,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D。所以选B10.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材料信息“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体现了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11.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抗日战争【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指国共第二次合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表明抗战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全面抗战正在逐渐形成,故B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故C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材料表明国民党各派积极投身抗战,不能表明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选项。12.新的市民意识的形成使人们发现西塞罗和其他古典作家的论述极为中肯,因此他们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材料中的“他们”意在()A、重建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度B、构筑符合时代精神的个人理念C、终结基督教对世俗领域的控制D、确立未来世界理性王国的蓝图【考点】宗教改革【答案】B【分析】材料中“新的市民意识的形成”说明当时市民自我意识提升,“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体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反对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肯定人的价值,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基督教完全失去影响力,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提出新的个人理念,没有涉及未来世界的构建等,排除D项。13.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A、大国沙文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布雷顿森林体系D、经济全球化趋势【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长期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一直存在,A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点评】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的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14.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选择题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8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