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t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把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三大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内容、作用)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互关系,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归纳和运用。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确立世袭制——标志着国家政权诞生。2.商朝:内、外服制度。(实质:是不成熟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概念:也叫封建制、封邦建国,即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2)根本目的:维护周王室的统治。(3)分封对象:宗族姻亲、功臣、先代贵族、边远氏族首领和古老方国。(4)诸侯的义务和权力:义务:服从王命、随王出征、定期朝觐、交纳贡赋。权力:在封地内享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政权、军权。(5)分封制所确立的政治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影响:前期: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后期:导致国家的分裂。材料2.宗法制(1)含义:周人通过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来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2)内容(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有大宗、小宗之分。(3)大、小宗的概念和关系:嫡长子继承父位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他们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影响: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③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血缘等级外在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的基本准则,二者互为表里。材料3.礼乐制度:(1)含义: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各级贵族政治生活的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的重要工具。(3)本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三.中国古代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神权色彩浓厚。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论2(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高考调研题组12345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高考调研题组12345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B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高考调研题组123453.(2013·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D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高考调研题组12345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皇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唐太宗、康熙帝的皇四子都非嫡长子,宋太宗继位是兄终弟及,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的太子早亡,明太祖死后,皇位由太子的长子即皇嫡长孙继承,这符合宗法制的规定。C解析答案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高考调研题组123455.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封黄帝之后于蓟”,可见蓟是西周初年黄帝后代的封地。C解析答案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一、分封制史料一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顾炎武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解读史料反映出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被分封的诸侯有拱卫王室的义务。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史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解读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以王族为主体。史料三……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解读史料表明分封制对后世皇族分封的影响。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史论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二、宗法制史料一解读根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史料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历史纵与横》解读“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说明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一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题组返回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史论1分封制血缘纽带互为表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宗法制(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8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