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历史试题解题法一、客观性试题1.“实质+”类凡是选择题的设问中有“反映”、“表明”、“体现”、“说明”、“可知”、“可见”、“折射”、“揭示”、“昭示”、“彰显”、“暗示”、“推断”、“判断”、“意味”等的表述,一般都是考查问题的“实质”,要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实质性的表述要么是最深层最根本的知识体现为“深”,要么是最广泛概括性最强的知识体现为“广”,要么是站的角度和视角很高体现为“高”,要么体现的很前卫和近现代化的知识体现为“新”。体现“深”的措词有“经济、生产力、阶级属性”等;体现“广”的措词有“体系、体制、格局、结构、政策、历程、生产关系、模式”等;体现“高”的表述主要是史学观;体现“新”的很前卫前沿的措词有“价值观、民生、人文、市场、政治生态”等。或“+强调”,强调有四类:①一个措词出现两次以上;②同内涵的表述出现两次以上,如中央集权的表述有四类出现地方权力的集中,监察机构演变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行省体现中央集权,以中央官员的身份任职地方;③同属性的知识出现两次以上;④题干中强调的主旨含义。或“+转折”,题干中有转折词如“但、而、然而、而且、只有”等关联词。同时,有些设问为“侧面反映”的,它考查间接性的实质而不是直接性的实质。还有“直接反映”和“根本反映”等,要审准“反映”这一措词前的限定。有些考查目的类选项,不要当成实质来选择。2.“主要+”类凡是考查“主要原因”、“主要目的”、“主要影响”的,一定考虑国家的国家利益,统治者的阶级利益,民族的民族利益,政党的政党利益,和当时的国情;若包含有经济因素的选项,一般就是正确答案因为它体现为唯物史观。尤其要注意从整体和全球化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主要类试题。3.原因类“根本原因”类: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内因、阶级属性、主要所有制的属性、群众基础等方面考虑。原因类的,不要因果颠倒。4.目的类考查“目的”类试题的措辞有:目的、意图、旨在、意在、用意、试图等。有些原因就是目的。5.强调递进转折类在材料的表述中,一般有强调、递进、转折等语气或关联词表述的,这一般就是试题要强调的主旨信息,这一定是试题要考查的知识即所谓的“题眼”,审准题眼,做好提取、概括、整合、迁移就可以直奔答案。若在材料中一个信息反复出现,一般就是考题的“题眼”。6.立新类一个历史事件的新旧方面影响或结果共存时,要坚持除旧容易立新难,选择“立新”的那个选项。7.计量类涉及经济或其它数据等表格类的试题。(1)一般要考虑是否在百分之50上下波动,高于50%,可界定为占主导或主体,低于50%可能是主要或次要的;(2)要考虑所包括最主要的因素、成分的演化;(3)准确描述数据的发展变化,要么是不断提高或降低(不断的表述一定是不间断的),要么是整体上升或下降;(4)不同类数据之间做好对比分析,找出发展变化的趋向,尤其是动态化的趋势。8.整体类有的选择题,涉及两重或多重含义或材料时,做出判断时要考虑史料的整体性,有时是共性的信息,有时是个性化的信息,把提炼的几个信息都要有效的融入到结论中,不要被局部性的表述迷惑或蒙蔽,处理好整合与局部的关系。此时,尤其要用好整体史观。9.量变类一般正确答案的表述都是比较中肯、中性、中庸、不偏不倚的,有一些程度性副词的限定、描述或修饰,既不绝对的肯定,也不绝对的否定,体现了事物的变化性、量变性、过程性、过渡性或思辨性。选项中若有量变性的表述如“带有、具有、具备、有所、意识、因素、趋势、趋向、取向、走向、意向、略同、色彩、逐步、日渐、一定程度”等,一般很可能是正确答案。书本上的知识大多都是“结论性”的知识,而现在考试多考“过程性”知识,量变性知识,体现事物的曲折变化与发展,做题时要做到不“唯书本”,只“唯材料”;材料表述什么,反映什么、突显什么、我们就选择什么。10.评价类对历史事件认识和评价的考查有两类,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肯定的涉及到历史事件的积极方面或正面评价,要赞同和认可,否定的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消极方面或负面评价,要否定与批判。一定要判断清楚试题在考查哪类方面;11.验证类一般对于所选择认为是正确答案的,要放到题干中,寻找材料进行验证,若材料中并没有此意,那就不要选择它。此时要做到“唯材料”,而不“唯教材”。12.史观类多史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具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或“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来分析;13.客观效果类试题的设问或选项中有“有利于”、“有助于”等措词,一般都是考查间接性的知识或客观的效果。14.时间类若材料中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这在提醒要联系所学知识,用书本知识来解题。因为这个时间前后可能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影响到材料中信息的出现。准确定位时间:有具体历史时间的表述,一定要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定位好试题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用书本知识来解题。做好试题与书本的对接和联系。15.主要描述对象类有的试题要从主要描述对象的角度考查,旨在说明主要描述对象的用意和目的,不能背离此角度。16.史学研究类要具备有初步的、正确的、理性的研究和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原则。学习历史学科,要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17.复合类现在的选择题大多都是复合型,是两类,甚至三类试题的组合和融合,解题时要学会对解题方法的综合运用,不能只顾其一,不顾其二,要学会兼顾和统筹考虑。18.“题眼”的呈现方式选择题的“有效信息”即“题眼”有三种呈现方式:(1)观点性的,在材料前部分;(2)结论性的,在材料后部分;(3)论证性的,在材料之中,有两部分以上的材料来证明。19.选项中的错误表述一般情况下是与实际情况相反、相悖或者是不同属性的知识,学会辨别与排除。20.“绝对”或“有些过”的表述凡是“绝对”的表述,一般情况下都是错误的;表述“有些过”的,如发展迅速、影响至深、加速了等措词一般情况下也是错误的。21.难考证或界定的表述凡是选项中出现“开始”、“之最”、“普遍”或“普及”的表述,一般都是错误的,因为“开始”、“之最”、“普遍”或“普及”的历史事物很难考证或界定。二、主观性试题1.带问题阅读材料主观性试题,先阅读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能够提高阅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2.提取信息各个击破主观性试题,阅读材料时做到一句材料一提取、一概括,做到各个击破;不要读完了再提取有效信息,那样费工费时,且丢三拉四;要提取出关键字词,力争将来组题时融入答案中;3.专题式和对比式试题对于40题一般呈现的方式有两种,即专题式和对比式。专题式的如古今中外的选官制度、监察制、赈灾、文官制、反腐、廉政建设等。对比式的有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同时期不同地域对比,尤其是1500年前后至1840年之间的中外对比。“对比”类试题,一定要考虑对比角度和对比点,有些对比点是相反的或属性相对立的,体现了鲜明的对比性;6.Solo题即分等级评价。考查史观性更强,尤其是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需要结合史实,选取符合题意要求,且自己能驾驭的论题,进行要有多元化的分析和论证。4.“结合所学知识”的表述一定要回归教材,结合相应的用书知识加以补充与完善;5.“特点”类设问要照顾到时间、范围、变化、规模、组织的主体等要素;“特征”类设问,要站到更高和多元的视角来概括。6.“背景”类设问主要从事件的当事双方或多方角度来考虑,同时要考虑事件发生国家的历史因素,还要考虑当时的国际背景尤其是国际格局主宰国家的因素;7.分清积极和消极的设问“作用”和“意义”类设问,只需要回答积极方面的知识;“认识”、“评价”、“影响”和“看法”类设问,需要回答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知识。坚持答题做到思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8.精心作答根据每问的分值,准确地推测答案的要点数目,便于组织答案。对提取出来的信息,要做好提炼、迁移、整合,形成简洁的文字来描述,同时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空洞,不拉杂、不重复。主观题的答案坚持多视角+历史阶段特征+历史观+关键字词句,来组织答案。9.规范卷面做到问题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要点关键词化。一个设问一段,每个答案要点要有序号,序号表述合理,表述完整后用分号标注,再空一个字的距离,写下一个要点;卷面做到干净、整洁、即使做错了也不要拉掉,序号要明晰,布局条理性强。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试题解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8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