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羁旅诗赏析》教案一、导入: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朝时期,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疆域辽阔,唐人出游频繁,因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的羁旅诗,那么什么是羁旅诗呢?我们怎样判别一首诗是羁旅诗呢?羁旅诗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园,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例:杨柳阴阴细雨情,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武元衡)中的“乡梦”、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如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叶绍翁)中的“客情”、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刘皂)中的“客舍”、“忆”、“归心”、“故乡”。除了这些词语以外,还有“漂泊”“旅馆”“故乡”“客心”“客愁”“天涯”“异乡”…诸如此类表达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一首诗当中有了这些词语,虽然不能说一定就是羁旅诗,但是羁旅诗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读到这样的诗歌时,首先要往羁旅诗这一类型上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二、羁旅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所叙之事和所绘之景在诗中寄予何种感情?古诗由于篇幅短小,内容精炼,一般诗人在诗歌中或是写景、或是叙事或是抒情,而诗人写景叙事的目的一般也是为了抒情。羁旅诗主要表达的情感类别有: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渭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诗人通过叙述自己整晚不能入眠,在睡梦中回到家乡以及无法安心读书,而要借酒消愁的经过,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从诗人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沉的怀乡之情。②、抒发夫妻之痛,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含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由于征戍的需要,夫妻分在边地和吴地两处,当天气转凉,西风吹来,她感到凉意侵体时,立刻想到了远戍西北的丈夫,边地的寒冬毕竟比江南来得更早,他所遭受的寒潮袭击当更令人心生忧虑。从对西风的感觉,马上担忧起远戍的丈夫来,可见情意相连,冷暖相关。对丈夫体贴人微,心情逼真。③、感慨不遇之伤,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是杜甫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此时杜甫56岁,生活极端困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其中“无边”“不尽”中也无形传达出作者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后四句叙事抒情,有沦落他乡、羁旅天涯的漂泊之痛,有年老多病、久客孤独的迟暮之悲,有倍尝艰辛、白发日多的潦倒之苦,更有因病断酒、国难家仇之恨。④、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泰州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杜甫与几个弟弟离散,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自然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诗中写兄弟因战事而离散,杳无音信。作者在异乡观赏秋夜月露,倍增思乡忆弟之情。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叫意象?由于诗歌讲究含蓄,所以诗人内心的情感只有附着于外物才好充分表现:一是外物给人的直觉、形成的氛围容易与人的某种情感契合;二是许多外物已成为特定情感的标签,自然会引发相应的联想和想象。这外物就是意象。所以捕捉和感悟意象成为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途径。是诗歌鉴赏的起点、捷径和突破口。羁旅诗常用的意象:①月亮月,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自然而然地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异乡看见明月时,很容易引起对故乡亲人的回忆。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因而月亮是羁旅诗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中)②孤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如“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③杜鹃暮春时刻,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再加上相传它是望帝杜宇化身的感人渊源,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谪居的凄苦与幽怨等。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牧《踏莎行》)④夕阳漂泊在外的游子,遭受人情的冷暖,世事的坎坷,面对着一轮即将落山的夕阳,联系自己的羁旅,乡国之思便会油然而生。身世遭际往往发之于笔端,诉说着一怀愁绪,满腹的辛酸。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常见意象:寒蝉——悲凉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杜鹃鸟——凄凉哀伤3/4沙鸥——飘零、伤感鹧鸪——羁旅乡愁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客船、孤灯、晚钟…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古诗的语言大多比较含蓄、委婉,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往往会采用一定手法,因此是羁旅诗鉴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特殊手法的运用。羁旅诗常见的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羁旅诗一般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这首诗写江南暮春烟雨中的思乡之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三句写江南水乡烟雨茫茫的风光,句句染上了情:烟雨漠漠,岸花零落,鹧鸪声声叫,这些都让诗人泛起乡愁,后三句更是句句含乡愁:野渡扁舟,水平潮退,是不得不思乡处;客路风雨,又值春色阑珊,是不得不思乡时。②以乐景称哀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但战乱道阻,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阳光明媚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以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③对面着笔,想象联想。诗人在表现怀远、思乡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4/4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在长安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室儿女之情,身陷乱军之中的杜甫月夜思亲,然而诗人并非直抒其情,而是推己及人,从妻儿落笔:前三联写妻子望月怀人(相思的凄苦悲凉)和儿女未谙世事,这全是诗人的想象:尾联抒写诗人希望夫妻子女能够团圆美满,安享天伦。全诗通过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儿女天真幼稚来烘托诗人对妻儿的忧虑和牵挂。三、总结:羁旅诗的鉴赏方法: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四、练习: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为伴。这句话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2)诗人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2、鹧鸪天(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注:此诗是作者在妻子生日时所著。(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以鸦归巢反衬人不能归家,更凸显出游子有家不能归的思家之苦。(3)作者企盼并联想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本文标题:羁旅诗鉴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8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