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石灰吟-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获时,勇敢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作者简介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的磨难,是因为—————————————————。石灰吟:对石灰的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千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全:都。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从《石灰吟》看于谦的理想与品德廉政故事—于谦拒礼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灰飞烟灭,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代宗朱祁钰和满朝文武慌作一团,众多大臣建议南迁。此时,于谦完全可以附和众人所议,博个拥立之功。不过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组织京城军民,调集各地兵马,击退了瓦剌的进攻,粉碎了也先的野心,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夺门之变,野心家徐有贞以“虽无显迹,意有之”的借口将于谦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于谦不去辩白?后来,我恍然大悟。荣华富贵不重要,生或者死不重要,皇帝的恩宠或者猜忌也不重要,大臣们的恩将仇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道德和理想”,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退缩;实现了自己匡扶社稷的理想,将大明江山扛在肩上走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对他而言,不再有什么遗憾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同学们,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竹石》。它也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他把竹石比做人,写出了表明自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石灰吟【明】于谦千锤(chuí)万击/出深山,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郑板桥)xiè【清】(郑板桥)xiè《竹石》图竹石①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②尔③东西南北风。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道诗。②任:任凭。③尔:你。注释•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磨:折磨,挫折。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那、你。《竹石》意思•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赏析《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拓展积累:诗中“竹”•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和志向。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一些诗。同学们,读完了《石灰吟》,了解了于谦的故事,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而且即将毕业的你们,对未来一定也有许多想法。下面就请你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话题,谈谈你的人生理想。并以小诗或短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本文标题:六年级下语文课件-石灰吟-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5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