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1-人体面部穴位及功效1、面部穴位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2、穴位功效穴位位置及功能(1)承泣穴:-2-位置: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和眶下缘之间;功效:清利头目,疏风通络,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近视等。(2)四白穴位置:位于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清利头目,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不适,面痛。(3)巨髎穴-3-位置:位于目直视,瞳孔直下与鼻翼连线的交界处;功效:疏风通络、泽面肤皱;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皱纹等。(4)地仓穴位置: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散风;主治齿痛、颊肿、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等。(5)颊车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功效:袪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痤疮、黄褐斑,酒渣鼻、皮肤过敏、牙痛。(6)大迎穴-4-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部脉搏动处。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功效:颊肿面痛齿痛,提升下颌肌肤光滑度。(7)睛明穴位置: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黑眼圈等。(8)攒竹穴位置:位于眉头,眉毛的内侧端;-5-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黄褐斑、皱纹、黑眼圈等。(9)大杼穴位置: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头痛项背痛,肩胛痛,颈项直硬。(10)风门穴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项背痛,颈项腰背痛。(11)翳风穴-6-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功效:耳鸣耳聋,牙痛面痛,眼角歪斜,肌肉松弛。(12)丝竹空位置: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功效:疏风明目,除皱美容;主治眼部皱纹、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目偏视等。(12)耳门穴位置:位于耳屏上切处,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中;功效:疏风清热、开窍聪耳;主治耳鸣、耳聋、牙痛。(13)瞳子髎穴-7-位置:位于目外眦旁0.5寸,框骨外侧缘凹陷中;功效:疏风清热,明目除皱;主治皱纹、目内斜视、目赤肿痛。(14)听会穴位置:位于耳屏间下切处,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功效:益聪利耳,通经活络;主治耳聋,耳鸣、口眼歪斜。(15)肩井穴-8-位置: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间的最高处;功效:颈项强痛,肩背痛,臂不举,乳汁不下乳结节,中风。(16)风池穴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与风府相平。功效:头痛头晕,失眠颈项强痛,目视不清青盲目赤痛,感冒鼻塞。(17)颧髎穴位置: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9-功效:袪风消肿、清热明目;主治口眼歪斜、颊肿、皱纹、黄褐斑、红血丝。(18)听宫穴位置:位于耳屏前中切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功效:疏风通络,开窍聪耳;主治耳聋,耳鸣。(19)人中穴位置:位于人中沟的上1/3处;功效:清热开窍、除皱悦颜;主治昏迷、面肿、面瘫、口臭、口周皱纹。(20)百会穴-10-位置:位于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侧耳尖连线之中点取穴。功效: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鼻塞,中风晕厥,脱肛阴部不适。(21)神庭穴位置:前发迹正中直上0.5寸;功效:失眠头痛眩晕,抚平额头皱纹。(22)承浆穴位置: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11-功效:袪风通络、消肿益颜;主治牙痛、口眼歪斜、唇纹。(23)太阳穴位置: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功效:清利头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内斜视、口眼歪斜、鱼尾纹等。(24)印堂穴位置: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功效:疏风清热,除皱润面;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额纹、酒渣鼻等。(25)鱼腰穴-12-位置: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央;功效:清利头目,悦颜生眉;主治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眼围皱纹、目外斜等。(26)球后穴位置:位于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功效:疏风明目;主治近视。(27)夹承浆穴位置:位于承浆旁开1寸;功效:面痛,口眼歪斜,面部肌肉不润。(28)鼻通穴位置:位于鼻唇沟上端尽处;功效:鼻渊,鼻塞鼻部不适。-13-(29)安眠穴位置:位于翳风与凤池连线的中点;功效:失眠眩晕,头痛心
本文标题: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6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