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biliarytractdyskinesissyndrome类别消化科/肝胆疾病/胆囊疾病ICD号K83概述胆道运动功能障碍(biliarytractdyskinesissyndrome)包括胆道运动功能失调(dyskinesis,即胆道排空速度异常)、胆道张力异常(dystonia,即胆道肌张力异常)和胆道共济失调(ataxic,即胆道各部分间协调障碍)。胆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直接测压技术的应用,对胆道系统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了较多的依据。病因1.胆囊运动功能增强这类功能障碍一般和胆囊的变应性反应或胆囊炎症有关。(1)胆囊运动功能亢进:胆囊张力正常,但对脂肪餐的运动反应亢进,因此胆囊排空加速,在餐后15min时,已大部分排空。(2)胆囊张力过高:胆囊的肌张力过高,但排空时间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加速或延缓。2.胆囊运动功能减低(1)胆囊运动功能减退:胆囊张力正常,但餐后收缩减弱,排空缓慢。(2)胆囊张力降低和运动功能减退:病因空腹时胆囊张力降低,容积增大,餐后排空缓慢。3.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1)Oddi括约肌张力过低:胆囊造影时胆囊充盈不佳。(2)Oddi括约肌痉挛:多由于精神因素引起,但亦可继发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如乳头炎、十二指肠炎、球部溃疡、十二指肠寄生虫如肠贾第鞭毛虫、类圆线虫感染等。发病机制1.胆道系统运动的基础肝内外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组成如下:胆小管→赫令管→小叶间胆管→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十二指肠,胆道系统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发挥贮存、浓缩及运输的功能,同时可对胆汁进入上端小肠的速度进行调节。这个过程可受到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可导致胆道系统运动功能障碍。Oddi括约肌由3部分组成,即胆总管括约肌、胰胆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其中壶腹括约肌为环形肌,另两部分既有环形肌又有斜形肌。发病机制胆囊壁平滑肌分为内纵外环两层;肝总管、胆囊管也有一些平滑肌,但较胆总管和胆囊中少得多,其在胆汁流动中的作用尚无一致意见;胰管在接近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形成胆胰壶腹,约2~17mm,通过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少数人胰管与胆总管不汇合,而是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肝外胆道的胆汁流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压强等于流速乘以阻力,因此,在压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阻力增加则流速减慢。胆道系统中的阻力很大程度上与Oddi括约肌张力有关。发病机制括约肌压强超过胆道10~30mmHg,在2~8次/min收缩中,压强可达100mmHg。前述的一些远端胆道系统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并决定胆汁从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或胆囊,或者暂时贮存于胆道中。结石及其所致损伤以及其他损伤也可对胆汁是否进入胆囊产生影响。2.影响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因素胆道系统的运动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肝外胆道中的胆汁流可受以下一些内在因素的影响:(1)肝胆汁分泌的压力、胆管内压力。发病机制(2)肝胆汁的量。(3)胆道闭合程度。(4)胆囊壁弹性、胆囊肌张力及收缩功能。(5)胆囊浓缩功能、胆汁的黏滞性。(6)胆管括约肌的张力及反应性。(7)十二指肠壁的张力及运动。(8)十二指肠乳头的闭合。(9)消化道蠕动及消化道其他部分运动对胆道系统的影响。(10)缩胆囊素的释放量、转运效率及灭活速率等。在上述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尤为重要。包括:发病机制①胆汁分泌压和Oddi括约肌的阻力是决定胆道功能的重要因素。②胆囊调节肝外胆道的压强,其形状和体积随胆管树中的压强而改变。③胆囊接受稀薄的胆汁缓慢进入其内,并加以浓缩和贮存。④正常胆囊受到脂肪餐等刺激后,可在15min内将其内的浓缩胆汁排出一半。⑤经手轻柔而持续地按压胆囊区后,胆囊可发生排空,但突然用力按压则否。⑥摘除有功能的胆囊后胆总管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张。⑦消化道蠕动冲的幅值、持续时间及频率也与胆管基础压和胆汁的流动有密切关系,但蠕动冲超过一定值后,频率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则不一定能促进胆汁流,甚至还可能使其减慢。发病机制很多激素和肽类都对Oddi括约肌有影响,其中缩胆囊素对括约肌的作用研究较为广泛,它可使胆囊收缩,降低Oddi括约肌包括胰管括约肌的张力及收缩幅度。促胰液素对胆道括约肌无明显作用,但对胰管括约肌则有抑制作用,而对胆管括约肌则仅在药物剂量下才发挥抑制作用。此外,经过动物实验研究的激素及肽类有胃泌素、五肽胃泌素、组胺和前列腺素E1。组胺和前列腺素E1都能降低括约肌的收缩活力,前列腺素E2、胃动素及蛙皮素也有类似作用。发病机制血清素和内啡肽则对Oddi括约肌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用。部分药物对括约肌作用的研究。丁基山莨菪碱可阻断括约肌的收缩活动并降低基础压;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括约肌的基础压和收缩幅度,但不减少频率;吗啡既增加收缩的频率也增加基础压;喷他佐辛(镇痛新)仅增加基础压,而丁丙诺非(叔丁啡)则对括约肌无任何作用;哌替啶可降低收缩频率;安定对基础压和收缩活动都没有影响;对于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者,硝苯地平(心痛定)可降低括约肌的各种活动,但对正常人则没有这种作用;胆道局部灌注乙醇可明显提高基础压,但乙醇经胃和经静脉途径进入体内的效应则各不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部分患者可伴恶心、呕吐,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常持续2~3h,用解痉药后症状缓解。1.疼痛胆道疾病的核心症状为疼痛。疼痛可源于扩张的胆总管,但疼痛感觉常位于上腹部及右季肋下,亦可位于胸骨下段、肩胛间区,甚至背部下方。疼痛和饮食无关,但亦可在餐后出现。疼痛也有可能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其性质和部位与胆绞痛很相似,但发作时间较短,仅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次数较多,一天多次;发作和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发作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0.6mg,疼痛可迅速停止;吗啡10mg皮下注射可诱发疼痛;发作时不出现发热或黄疸。临床表现食管、小肠、大肠或心脏疾患引起的右上腹痛也可被误认为胆源性疼痛。除有急性炎症存在外,体征对判断胆道运动性疾患帮助不大。2.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及其他上腹部不适症状。3.厌油腻食物表现为对脂肪食物的耐受性降低。部分患者对煎炸食品或高脂饮食不能耐受,并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4.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一般认为它和胆管内压力增加以及胆管炎症有关。并发症本病可出现腹泻、腹痛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和胰酶检查:有腹痛、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较明显的升高,并且胆管造影无异常发现,提示可能有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但实际上临床情况并不都那么典型,肝功能的轻度受损既无特异性也缺乏敏感性,即使应用吗啡和新斯的明后,典型的疼痛与肝功能受损及胰酶的升高也常不一致。其他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1)胆囊造影:禁食状态下,胆囊的形状和体积以及脂肪餐后胆囊排空的速率,可以反映控制胆汁流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而为确定胆道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提供了基础。通过一定条件下的胆囊影像学检查,可计算出胆囊的体积。低脂饮食2~3天后,服用泛碘酸片6片,14h后于空腹状态下拍摄胆囊点片。患者取正位当即摄片并显影,然后在球管距胶片50cm和100cm情况下分别拍摄左前斜位片;此后将3个鸡蛋黄搅入200ml全脂牛奶中,加糖一匙后口服(Boyden试餐),右侧卧15min后分别摄取餐后15min和60min点片。其他辅助检查用透明纸描下胆囊影,然后放在有特殊线条的纸上,胆囊影被分为很多段,量取每一段的直径,参照表格找出相应的体积,各段体积之和即为总体积。为消除误差起见,可计算校正因素(校正系数)。禁食状态下正常胆囊多呈梨形,少数呈球形,平均体积为32ml±5ml,脂肪餐后15min体积为16ml±3ml,60min为8ml±2.5ml。据此确定以体积为32ml±5ml、呈梨形或球形时的张力为正常张力,同时确定脂肪餐后15min和60min时胆囊体积缩小分别达50%和75%,则提示胆囊收缩和运动功能正常。其他辅助检查空腹时胆囊的形状和体积取决于:肝胆汁的分泌量;肝胆汁分泌的压力;肝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的通透性;胆总管内压;Oddi括约肌的抵抗力;胆囊的张力及扩张性;胆囊黏膜的浓缩能力。脂肪餐后胆囊排空速率取决于:足够量的缩胆囊素的形成;血流对缩胆囊素的吸收和转运;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胆汁的黏滞性;胆管的通透性;Oddi括约肌的松弛。(2)逆行胰胆管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是显示胆汁和胰液分泌的最佳检查方法,可明确有无机械性或器质性的改变,但在证实运动功能障碍方面价值不大。其他辅助检查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不易经此项检查而发现。有人提出在逆行胰胆管造影后取俯卧位,患者造影剂流出时间延迟(超过45min)可作为判断胆汁排空障碍的一种检查手段,但由于受到造影剂的注入量及检查前用药等因素的干扰,故目前尚未能统一,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3)核素扫描:核素扫描是证实胆总管部分梗阻的一种较为有用的方法。患者禁食4h后注入放射性核素(99mTc)并记录90min,检查发现有排空延迟,对于证实胆总管有部分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85%左右。其他辅助检查与正常人相反,在有胆总管梗阻的情况下进脂肪餐或静注缩胆囊素(CCK)后可使胆总管扩张。动态核素扫描如探测到胆总管排空延迟,则对证明胆总管部分梗阻有一定价值。最近发现,注射CCK后计算胆囊排空的百分比值很重要,尤其45min时的排空比值重复性较好。然而,核素扫描亦有其弊端,即在实质性肝病晚期也可出现核素排出延迟,同时价格昂贵并有γ射线照射等也是其不足之处。(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发现,正常人进脂肪餐或静脉注射八肽缩胆囊素后,胆总管直径不发生改变,而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其直径可增加2mm或以上(1mm的直径改变属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其他辅助检查患者有无胆囊或肝脏疾患都可以进行此项检查,且安全和价值相对便宜。不足之外是人为因素有较大影响,检查操作者的技术和主观因素可影响检查结果。且有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100%,但少有大宗病例研究证实。尽管如此,由于该检查无损伤和痛苦,价格较低,因此可望作为一种重要的筛选检查手段。值得提出的是,胆囊切除术后3%~4%的无症状者可见胆总管扩张。2.测压术测压术可对Oddi括约肌的活动进行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既往曾采用间接测压术,即在手术中、手术后的测压方法,这些检查方法属于非生理的,因此不能显示括约肌压力的快速变化。1975年,有学者开始采用直接测压法,即采用末端有孔的导管经内镜插入,以后逐步改进为三腔三孔的导管,可同时测定三处压力,每处相隔2mm。直接测压的根据就是Oddi括约肌收缩可在测压系统内产生一个与其收缩相应的压强,通过体外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扩大后被记录下来。目前,内镜下测压术被认为是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的金标准。其他辅助检查检查前先用安定镇静,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麻醉剂及胰高糖素等可影响括约肌功能的药物;插入三腔套管后首先测定十二指肠压,并标定为零,然后在侧视内镜下将导管伸到乳头内,注意套管能在括约肌范围内灵活移动,避免形成锐角折弯。可通过注射造影剂或吸出胆汁证实套管位于胆总管内。缓慢退出套管并使三个孔位于壶腹括约肌区域,再次测压5~10min并记录,包括基础压及收缩波;导管退出乳头后再次测量十二指肠压。还可用一定方法对十二指肠压进行监测。其他辅助检查准确记录基础压及收缩波后应给予药物以进一步确定括约肌的反应,如果基础压明显增高(超过40mmHg),则应给予抑制性药物,以区分是固定性病变导致压力增高还是痉挛等非固定性病变所致。但必须强调,这样区分并非都能办到。在有了基础压、收缩波及快速通过的数据后,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安瓿)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如基础压和间断性收缩波减少或消失,则提示肌神经障碍的可能;如果没有变化或压强增大,则提示可能有固定性狭窄存在。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测压术的操作相对安全,采用改良的吸引式导管后,并发胰腺
本文标题: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2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