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四个基本原则: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及政治协商制度。二、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和平与统一。三、坚决推行非暴力改革,以促进国家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反腐改革为核心。四、坚决贯彻中华民族至上主义,收复台湾、南沙群岛、藏南、钓鱼岛等中华民族固有领土。中华民盟宗旨:团结所有组织,联合一切力量,匡扶中共,光复我中华民族的世界核心地位。1939年10月13日,国民参政会中一部分无党派和中间党派参政员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罗隆基、章伯钧等,在重庆发起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推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旋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推举张澜任主席。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会成立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政治报告》、《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国民主同盟组织规程》。会议产生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推选张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会议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老一代民盟领导人1946年1月,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协商会议和国共两党和谈过程中,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和谈成功。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和盟员转入地下斗争,民盟的海外组织积极开展活动,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起,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1949年3月,民盟总部由香港迁到北平。同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民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为民盟的政治纲领,1956年2月,民盟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为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盟积极发挥作用,就知识分子问题和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1957年,由于“左”的错误,特别是“反右”扩大化,使民盟受到严重挫折。“文革”期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民盟各级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以后,民盟逐步恢复组织活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民盟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民盟的政治纲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内容。1942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成为集合“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等,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团结、民主”的政治主张。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民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2012年12月举行的民盟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规定,中国民主同盟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民盟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期间,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努力推动民主、团结、抗战,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作为“民主运动的生力军”,民盟的成立和活动,在国共冲突摩擦之时,起了缓和调节作用,为稳定团结抗战的大局,增强了国内进步政治力量的团结,对推动和维护团结抗日的局面、促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二、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民盟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共代表团协调配合,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达成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五项协议。与此同时,民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支持和参加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1949年3月,民盟总部由香港迁到北平。同年9月,民盟以极大的政治热忱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多项重要筹备方案的设计与完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民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为民盟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新中国人民政权工作和国家事务管理,推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特别是在参加国家文教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贡献了力量。四、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民盟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经济建设、文教建设和其他方面重大问题的协商和讨论;参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履行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同时,进一步调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组织和动员盟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社会、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同时民盟的组织也有了较大发展。通过实践走出了一条开发民盟智力资源,参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的新路子,尤其是在参与教育改革和智力扶贫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这是新时期民盟进行国是咨询的新探索,将民盟的参政议政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五、新世纪阶段民盟开展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帮教活动”等社会服务活动,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在抗击汶川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活动中,民盟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捐款捐物,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民盟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为加强两岸四地教育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贡献。2007年12月举行的民盟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民盟以爱国的情怀、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知识,团结广大爱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张澜(民主革命家)(1872年4月2日—1955年2月9日)字表方,汉族,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中国民主革命家。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和《墨子贵义》等。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创立民盟:1939年11月他与黄炎培、章伯钧等在重庆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其宗旨是促进团结,共同抗日,实施宪政。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主席。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继续担任主席。他领导民盟始终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1940年11月,沈钧儒电邀李公朴回重庆商谈筹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等事宜。在昆明,他办了《北门书屋》,两年多时间里出版了各类进步文艺读物30余种,并在地下印刷厂翻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书。1945年10月,李公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1946年1月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主持校务。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历届代表人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回顾民盟70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民盟深刻地体会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民盟发展的政治准则;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发挥作用,是民盟发展的根本定位;围绕执政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挥整体优势,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协助执政党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民盟履行职能的根本方向;继承民盟前辈爱国奉献、追求真理、修身明志、自尊自强的优良传统,建诤言,立谠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民盟始终不懈的价值追求。这是民盟巩固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民盟70年的历史精髓,凝结了几代民盟盟员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民盟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放眼当今世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的攻坚时期。作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的参政党,民盟肩负的使命艰巨而光荣。民盟必须着力加强思想建设,搞好政治交接,不断巩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立盟为公,参政为民,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必须进一步加强盟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盟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民盟在多党合作事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本文标题:中国民主同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3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