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2016-2017第一学期心理统计学教案
1第一周星期四第1、2节(课时)2016年8月25日课题第一章引论第一节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第二节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三节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发展简史课时2教学目标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心理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掌握统计学的内容,识记心理统计学的性质和概念;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拓展心理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教学重点心理统计学的性质、心理统计学的意义以及心理统计学的概念教学难点心理统计学的概念课程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课前准备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15分钟15分钟第一节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一、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1、统计是总括起来计算之意,是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有三层含义,一是统计资料,即反映各种现象的数据资料;二是统计工作,即具体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三是统计学,即研究统计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统计学的分类一是应用统计学,它是与研究对象的特征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二是数理统计学,它是为各门应用统计学提供数理方法论基础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2、心理统计学心理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方面有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简言之,心理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科学领域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第二节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与要求一、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一)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科学方法(二)为学校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有效工具(三)顺利地阅读教育或心理研究的研究报告和文献二、对心理统计的辨证态度一是统计无用论。二是统计万能论。讲授法讨论法220分钟三、学习心理统计学的要求(一)掌握统计的词汇(二)获得并扩大计算的技能(三)学习正确理解和解释统计结果(四)学会使用统计方法(五)掌握统计的逻辑第三节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发展简史一、统计学的发展史略统计学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国势学派。第一个时期约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7世纪:政治算术学派。第二个时期是十七至十八世纪:政治算术学派。第三个时期是十九世纪:数理统计学派。第四个时期是十九世纪末至今:数理统计学派。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最初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与教育领域的是英国的人类学家、生物学家高尔顿20世纪40年代以前,统计学的内容大都属于描述性统计。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了推断统计的内容。三、心理统计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一)为了节省时间而简化程序(二)取消所谓的“简捷法”(三)多元分析法的日趋兴盛(四)统计学内容日趋丰富讲授法3板书设计第一章引论第一节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第二节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三节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发展简史作业布置1、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学?2、谈谈你准备怎么学习心理统计学?3、你对SPSS了解吗?请在课后下载相关软件进行自我摸索。教学后记本节课是心理统计学的第一次课,特别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我利用几个SPSS对心理统计数据分析的案例演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体会使用SPSS的便捷、准确和高效,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心理统计学和SPSS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也派了几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了一遍,感觉很神奇,这样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既定目的,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对本课程的兴趣和愿意学习的欲望。4第二周星期二第1、2节(课时)2016年8月30日课题第一章引论第四节研究内容第五节预备知识第六节SPSS的基础知识课时2教学目标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内容;熟练掌握学习统计的基础知识,识记SPSS的基础知识;应用SPSS的相关知识了解统计原理;拓展SPSS的安装及使用。教学重点1.心理统计学的内容2.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3.SPSS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SPSS的基础知识课程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课前准备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10分钟第四节研究内容统计学的内容由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三部分构成。描述统计是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通过描述统计的工作,我们可以把大量零散的、杂乱无章的资料加以简化、概括,从而更加清晰明确地显示出这些数据的分布特征。推断统计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的团体。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的情况。推断统计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单一样本得到的统计量去推断较大总体的有关特征,我们称之为统计估计或参数估计。二是比较多个样本或总体的差别情况,评价一项实验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假设检验。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均是针对数据进行计算的分析方法,因此,只要有数字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和分析。然而,要使这些数据真实、可靠地反映客观现实,首先要保证其本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仅靠分析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获得准确数据的理论与方法,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怎样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实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统计学的内容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从统计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先有描述统计,后有推断统计,再有实验设计,因此描述统计为前驱,推断统计为核心,实验设计为后衍。但是从实验研究进程来说,则应先进行实验设计,再进行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讲授515分钟第五节预备知识一、数据类型(一)根据变量性质的划分1.名称变量: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类别上不同,其数据形式是计数数据。名称变量有时也同数字表示事物间的不同,其数值不说明事物间差异的大小,只是分类的符号。统计方法主要有次数计算、百分比、2检验、相关等。2.顺序变量:指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顺序排列起来的变量。有等级性,是一种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的变量,其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秩次检验等。3.等距变量:指只具有相等的单位,而没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其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t检测、F检验、积差相关等。4.比率变量:是一种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变量,常用的统计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几何平均数,相对差异量数等。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统称度量数据(quantitativedata),这是因为它们是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测量时所获得的数据。(二)根据变量的连续性划分1.连续变量:指取值可以是某区间内任一数值的随机变量,它是指测量单位之间可以划分成无限多个细的小单位的,其数字形式多取小数。从量尺的直观性来看,是指在量尺上任何两点之间都有取值的可能性。单位是否可以分成无限多个细小的单位,是由单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特性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上的需要和习惯而决定的。2.离散变量:指测量单位之间不能再细分的数字资料,其数字形式常取整数。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在数轴上的意义分别为,离散变量是数轴上的一个点,连续变量是数轴上的一段距离。二、变量与数据(一)变量的定义变量(variable)又称随机变量(randomvariable),数学中把不断变化的,可取不同值的量称为变量,统计学则根据测验数据的特性来定义的。从观察所得的数据具有三个特性,即离散性,变异性和规律性。变量是具有变异性的数据。(二)变量与数据的区别在统计学中把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到取什么值的量称为变量(随机变量);如果一旦某个数值被取定了,成这个数值为随机变量的一个观察值,即数据。(三)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划分根据变量的关系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控制的因素,因变量则是在实验中由自变量所引起并被测量的变化量。三、总体与个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并在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即具有某一特性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叫母体或全域。它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的特征。个体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单讲授625分钟元,又称元素或个案。根据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量,有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的区分。若总体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有限的称有限总体。若总体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无限的,则为无限总体,如研究七岁男童身高的发展变化。样本与样本容量样本指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样本容量或含量,用符号N或n表示。样本有大小之分,大样本容量一般在30以上或50、100以上,小样本容量在30以下。总体与样本也是相对的,可大可小,其大小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四、次数、比率、频率与概率五、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统计量则是直接从样本计算出的量数,代表样本的特征。参数与统计量各有一套符号表示方法。第六节SPSS的基础知识一、SPSS11.0forWindows的特点1.多种实用分析方法2.易于学习,易于使用3.文件易于转换4.根据实际特点选择模式来安装二、SPSS11.0forWindows的安装、启动和退出1.安装:光盘放入光驱——进入“我的电脑”——用鼠标双击光盘驱动器图标——双击“setup”——进入安装界面——按照界面的内容进行。2.启动:启动Windows——单击“开始”处的“程序”——单击“程序”的“SPSSforWindows”—单击“SPSS11.0forWindows”。3.退出:file---exit注意:1是否保存数据到磁盘上,文件扩展名为.sav2是否将分析结果保存到磁盘上,扩展名为.spo(or.rtf)4spss的基本操作环境2.1spss数据编辑窗口2.2spss结果输出窗口5spss软件的三种基本使用方式5.1完全窗口菜单方式功能:定义数据的结构、录入、编辑及管理待分析的数据。5.2程序运行方式5.3混合运行方式三、数据预加工处理服务的领域1缺失值和异常数据的处理2数据的转换(成绩为原始成绩,可转换为好中差)3数据的抽样(选取样本)(例如考察教师领导行为与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业负担态度的关系)实践操作74选取变量四、数据的排序1含义:将数据编辑窗口中的数据按某个或多个指定变量的变量值升序或降序重新排列2数据排序的意义:了解数据的取值状况(如缺失值、非法值、最大值、最小值等)3类别:单值排序/多重排序4基本操作:data------sortcases(最后整理数据)(例如:语文成绩排序(不应是原始成绩,而应是标准分数);年段、年级排序,增加“在读阶段”变量,可考察学业负担态度的年级趋势)5说明:①整行数据排序,而不只对某变量排序②排序时先指定的变量优于后指定的变量五、数据选取1含义根据研究需要,从已收集到的样本数据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部分样本参与分析的过程。2基本操作:dataselectcases2.1按指定条件选取(Ifconditionissatisfied)(例如:选初一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教师不同行为与不同年级学生学业负担态度的关系)2.2随机选取(Randomsampleofcases)a)Approximatelyb)Exactly2.3选取某一区域内的样本(Basedontimeorcaserange)2.4通过过滤变量选取样本(usefiltervariable)六、变量计算1含义spss变量计算是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给出的spss算术表达式以及函数,对所有个案或满足条件的部分个案,计算产生一系列新的变量。如:由语数外三科成绩计算总成绩;多个项目得分求维度得分2基本操作:transform------compute3spss算术表达式(NumericExpression)如一个维度的产生4spss条件表达式4.1简单条件表达式(如只计算初中阶段语数外三科总成绩)4.1复合条件表达式(如以班为单位对语文成绩进行标准分转换)(ifIncludeifcasesatisfiescondition)七、数据分组根据研究需要,将数据按照某一标准重新划分为不同的组别。例:将成绩划分为好中差三等8(一)单变量值分组:适合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
本文标题:2016-2017第一学期心理统计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0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