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儿常见疾病腹泻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发病为多。久泻迁延不愈者,则可影响小儿的营养和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以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故临诊务必注意。小儿腹泻腹泻类型一临床表现症状:有受寒史,如紫菜汤色,色淡不臭,腹痛肠鸣,或兼有恶寒发热,泄后痛减,身不热,无汗,大便伴有泡沫,苔薄白或白腻。寒湿泄病机分析:外邪寒邪伤人,肠胃功能失调,均能使人发生腹泻。散寒化湿,温中止泻组方:艾叶3克,荜澄茄15克,吴茱萸1克,细辛、防风、公丁香各10克,川椒、干姜、香附各15克,大青盐20克。制法:将上述药物加工成粗末,炒热,装入30厘米×20厘米的布袋中,备用。用法:将药袋放脐部,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稍凉时可用电熨斗反复熨药袋,施治时间最好在晚间进行,每日1次,每次40~60分钟,连治4周为1疗程,1剂药可用2次。主治:脾胃虚寒泄泻。腹泻类型二临床表现症状:如蛋花汤样,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泻下急迫,泻而不爽,泄后肛门灼热,发热烦闹,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湿热泄病机分析:外邪热邪伤人,肠胃功能失调,均能使人发生腹泻。清热利湿,分利止泻组方:黄连12克,滑石30克,木香15克,吴茱萸4克。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备用。用法:取药末10~15克,撒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贴于脐中,1日换药1次。135.8401.9959联系我们,获取相关视频课程主治:湿热泄泻。腹泻类型三临床表现症状:有伤食史,泻后痛减,伴有口气,五心烦躁,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脘腹痞满,不思乳食,舌苔厚腻。伤食泄病机分析: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加之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油腻等难于消化之食物,皆能使脾胃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发生腹泻。消食导滞,助运止泻组方: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各30克。制法:将上述药物共切成粗末,炒热,布包。用法:将炒热的药包放脐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黄腊30克,先将前二药研细,再合黄腊熬成膏,每用5克敷脐中,外用热水袋热熨。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主治:腹泻手法:直按稍斜上顶。孩子腹泻时的护理要点1、首先要防止宝宝脱水,腹泻容易导致大量的水分及电解质的流失,严重脱水可能会导致死亡。2、其次一定不能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对轮状病毒并无药效,还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后果。3、再者要做好臀部护理,宝宝腹泻后红屁股很容易找上门;宝宝腹泻后最好用淋浴的方式冲洗干净,并用毛巾吸干水分,抹上护臀膏,保持臀部的干燥。(如果已经有红屁股,可涂抹一些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4、对于宝宝的个人用品,要清洁干净并且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爸妈在护理宝宝前后,都要认真做好清洁工作。5、要避免宝宝腹部再次受凉,可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或揉一揉宝宝的肚子以缓解疼痛。6、要记录宝宝大便的情况,包括次数、颜色、性质等,如果后续需要就医,能够方便医生更好的判断宝宝的病情。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1、腹泻超过一至两周还未痊愈;2、腹泻次数多,达到一天10次以上且拉出来的都是水,或粪便带血;3、不能正常进食,不肯喝水或难以喂水,体重下降,并呕吐频繁;4、持续发热,目光呆滞,呼吸急促或意识处于半模糊状态,四肢发冷;5、出现脱水症状如明显口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6、6月龄以下宝宝,早产儿,患有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和中耳炎等疾病的宝宝,在出现腹泻后应及时就医。7、一般情况的轻度腹泻,如果无脱水征兆或轻度脱水,只需要在家多加护理即可痊愈,不需要到医院,以防交叉感染。
本文标题:小儿腹泻的中医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0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