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高三地理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由18题单项选择题和8题双项选择题组成,共60分(一)单项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北京时间),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准确进入探月轨道,无数中国人为此骄傲。据此完成1—3题。1.“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在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2.从11月8号下午开始,地面与“嫦娥一号”卫星的通讯受到“日凌”干扰。“日凌”——太阳发出的强烈电磁波影响“嫦娥一号”和地面的通讯。“日凌”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有可能的是3.造成“日凌”现象的主要太阳活动是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6题,共26题)、综合题(第27题-第31题,共5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作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A.色球层的耀斑B.光球层的黑子C.日冕层的太阳风D.光球层的日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7题。材料一科学家在重庆巫山发现了一颗距今204万年的牙齿化石,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比以前发现的元谋人还早30万年。这论证了“东亚人起源于长江三峡”的学说,也说明先前发现的北京人、蓝田人的原籍不在北方,而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生活半径的扩大,一支越过秦岭抵达蓝田,另一支则沿着东部平原迁移到了华北的北京,成为了“北京人”。材料二4.巫山是我国重要的A.地形分界线B.温度带分界线C.干湿区分界线D.流域分水岭5.东亚人由长江三峡北迁的主要原因是古自然地理环境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6.影响三峡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7.长江三峡作为湿地,其主要的生态环境功能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调节气候C.净化水中污染物质D.调蓄洪水读下列材料,完成8—10题。材料一11月11日当地时间4时45分左右。航行在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海峡的5艘俄籍船只遭遇时速达108公里的海上风暴而失事、遇险,导致至少8人受伤,约2000吨石油泄漏流入刻赤海峡,引起“环境灾难”,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环境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材料二油轮出事地点示意图8.刻赤海峡两岸的自然带属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9.引起时速达108公里的海上风暴的天气系统是A.①B.②C.③D.④10.风暴过后,在盛行风的影响下,泄漏的石油将向A.西南漂移、扩散B.东南漂移、扩散C.西北漂移、扩散D.东北漂移、扩散读“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4题。11.图中①处悬崖的相对高度HA.150mH250mB.250mH450mC.450mH650mD.600mH650m12.图中①处最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地震C.滑坡D.泥石流13.为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图示地区最适宜A.发展立体农业B.种植茶果树C.种植多汁牧草D.种植水稻14.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形成并发展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右图为二十世纪后期(80~90年代)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某类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上海投资建厂。据此完成15—17题。15.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可能是下列中的A.自行车B.汽车C.计算机D.手表16.该公司首选在中国上海建厂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产地B.交通运输便利C.劳力资源丰富D.市场前景广阔17.该产业转移有利于上海市A.改善环境质量B.调整产业结构C.缓解资金压力D.推动城市化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8—19题。18.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科学技术D.环境因素(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仍然根据第18题所用资料完成第19题。19.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六大城市圈的共同特征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B.温湿气候C.平坦的地形D.便利的海运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0—22题。20.根据等深线和等温线所示信息,图示海域位于A.南半球大陆的西岸B.北半球大陆的西岸C.南半球大洋的东岸D.北半球大洋的东岸21.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可能是A.巴西暖流B.东澳大利暖流C.秘鲁寒流D.本格拉寒流22.与同纬度海域相比,该海域A.盐度更高B.渔业资源更多C.对大气的减湿效用更强D.石油污染更重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已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23—24题。23.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A.南疆B.北疆C.内蒙古西部D.辽河上游24.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A.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B.科尔沁草原-过度采矿C.塔里木盆地—过度利用水源D.河西走廊—过度垦殖2005年以来,太湖夏季出现严重蓝藻,其面积大幅南扩和东扩,2007年5月,太湖蓝藻提前暴发,面积基本上覆盖整个太湖,使水体变色发臭。无锡市因太湖蓝藻,引发公共饮用水危机,严重干扰了数百万群众的生活,也再次敲响了中国水危机的警钟。完成25—26题。25.2007年太湖蓝藻较常年提前且大面积暴发的原因是A.地处平原,水体流动缓慢,自净能力弱B.气候变暖,气温偏高,利于蓝藻生长C.过度养殖和沿岸的生产生活废水大量排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夏季风势力强劲,降水偏多,光照强,利于蓝藻繁殖26.控制太湖蓝藻暴发的有效措施是A.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严控入湖废水B.实行人工增雨,加快湖水更新,降低氮、磷浓度C.严禁人工养殖,减少氮、磷来源,降低污染物浓度D.加大引江济太力度,稀释污染物浓度,提高自净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27.(12分)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l)图中B为▲平面;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其日照图为下列三幅图中的▲(填序号)。(2)比较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乙、丙两处时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丙处时日期▲▲公转速度变化状况▲▲海门(约31°N)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3)简述②、③两日照图的相同点。▲28.(10分)读“我国锋面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年份,当锋面雨带移到A处时,华北地区出现▲天气;当锋面雨带移至C处时,江淮地区出现▲天气。(2)今年6月开始,我国锋面雨带经历了“华南开始—北抬—南落—再北抬”的变化过程。由此可推测,今年我国夏季风势力偏▲,6月份我国的锋面雨带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地区洪涝灾害严重。(3)我国洪涝灾害大多由暴雨酿成,而我国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地区的暴雨常出现在每年的春夏之交;北方暴雨常出现在▲;受台风影响形成的狂风暴雨常出现在▲(填月份)。(4)简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29.(12分)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03年新增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区中的▲地区和东部季风区中的▲地区。(2)A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其主要范围由80年代的▲平原和▲平原,扩大到▲。(3)与C商品粮基地相比,B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有▲。30.(12分)读“美国城市、铁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美国不同地形区内铁路线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地形区平原与低缓的高原高大山地分布地区▲▲铁路线形态特点▲▲铁路线布局特点▲▲(2)美国城市主要分布在▲。(3)简述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31.(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目前珠江三角洲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材料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1)简述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区位优势。▲(2)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可知,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由开始的▲指向型工业发展为▲指向型工业,目前升级为▲指向型工业。(3)珠江三角洲产业向▲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由18题单项选择题和8题双项选择题组成,共60分1.C2.B3.A4.A5.B6.B7.D8.C9.D10.D11.A12.C13.A14.C15.B16.D17.B18.B19.BC20.AC21.CD22.BC23.AD24.CD25.BC26.A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27.(12分)(1)赤道②(2)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丙处时日期12月22日9月23日公转速度变化状况逐渐加快逐渐加快海门(约31°N)正午太阳高度35.5°5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由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白昼时间由24时逐渐缩减为0时;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全球昼夜平分(3)晨昏线均与经线斜交成23.5°;太阳直射的经度相同(120°E),日出的标准时相同;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赤道上昼夜平分,极圈中均有极昼或极夜现象(答对其中二点即给2分)28.(10分)(1)春旱伏旱(2)弱南南方(3)华南7、8月份8、9月份(4)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29.(12分)(1)西北(北方)北方(西北)(2)商品谷物农业三江(松嫩)松嫩(三江)东北平原(3)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组合好1分);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相互协作条件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30.(12分)(1)地形区平原与低缓的高原高大山地分布地区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铁路线形态特点网状线状铁路线布局特点连结经济发达的城市沿地势较低的山谷延伸(2)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沿海地区(3)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郊区因商业和制造业不断外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答对二点得1分、三点得2分、四点得3分、五点及以上得4分)31.(14分)(1)劳动力廉价而丰富土地房屋租金低廉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2)资源劳动力技术(每格1分,共3分)(3)粤东、粤西和粤北(2分,答对1格不给分,答对2格给1分,全对得3分)对移出地区,有利: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减轻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对移入地区,有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答对二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不利: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了生态破坏(1分)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4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