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钦北区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1总则1.1序言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地质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关于制定防御山洪地质方案的规定,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所称山洪地质灾害主要指山地灾害(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的统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地质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1.2防洪预案编制目标、原则及依据1.2.1主要目标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1.2.2编制原则本预案的编制原则: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布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加防洪。1.2.3法律、法规依据本预案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2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1.2.4实施责任(1)、本区行政首长对本预案负总责。(2)、山洪地质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防汛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防汛法》及本预案的规定和防指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中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防指发布的防洪调度方案或防汛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关条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2基础资料2.1自然地理特征钦北区地形略似长方形,东北至西南距离76.5km,东南至西北距离30.4km,境内地貌属丘陵区,十万大山的余脉从西部伸入钦北区。地势北、西北、南部偏高,东部较平缓,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岩种繁多,主要是沙页岩,其次是花岗岩、粉沙岩,灰沙岩、灰岩和石灰岩。地下矿藏以锰、钛、铁为主,储量较为可观,质量好,可供出口创汇。辖区内主要土壤有黄壤、红壤、砖红壤性黄红色土及沙土类。32.2气候特征钦北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年日照时数1800小时左右,因受海洋季风影响和十万大山托顶,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793毫米。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北部地区每年6~9月暴雨成灾,10月至次年4月出现春旱和秋旱,西南部地区雨量偏多。茅岭江和钦江从东北至西南贯穿钦北区,汇入北部湾。2.3河流概况钦北区境内有两大水系,即茅岭江水系和钦江水系。茅岭江发源于本区板城镇红华村委龙门村,干流流经板城、新棠、长滩、小董、那蒙、大寺等镇,属钦北区范围的流域面积1680km2。流域年径流量21.83亿m3,属本区以上(含本区)年径流量19.71亿m3,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5条,其中板城江、那蒙江、大寺江、大直江穿过钦北区。钦江发源于灵山县百牛岭,流经平山、佛子、灵城、三海、檀圩后折向那隆、陆屋进入钦北区青塘镇,经平吉、久隆、大垌、钦州等镇后,在钦南区尖山镇黎头咀流入茅尾海。钦北区在流域中游,钦北区以上(含钦北区)流域面积2240km2,年径流量18.5亿m3。钦北区境内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4座,小(二)型水库62座,共89座,山塘562座,水库、山塘总集雨面积为289.92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66亿m3,总库容1.73亿m3,有效库容0.96亿m3。2.4地貌特征钦北区地貌属丘陵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岩种繁多,主要是沙页岩,其次是花岗岩、粉沙岩,灰沙岩、灰岩和石灰岩。地下矿藏以锰、钛、铁为主。辖区内主要土壤有黄壤、红壤、砖红壤性黄红色土及沙土类。2.5社会经济概况钦北区是在1994年10月钦州撤地设市时成立,属县级建制,现行政区划为11个镇,有175个村(居)委会,17974个自然村屯,总人口6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29万人,劳动力39.56万人。全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全区土地种植总面积175508公顷,耕地面积28313公顷,占16.1%,其中,水田20990公顷,旱田2451公顷,坡地4872公顷。钦北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具有优越气象条件,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全区种植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兼种蔗、玉米、红薯、花生等;盛产水果,如荔枝、龙眼、茶叶、香蕉等,尤以荔枝出名。3山洪灾害危害及成因分析3.1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山洪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从我区乡镇的情况看,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6-8月是我区的主汛期,也是我区山洪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山洪地质灾害都集中在6-9月,给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2)、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钦北区山地丘陵和岗地占到全区绝大部分面积,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5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3)、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我区广大地区山高坡陡,溪河较多,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4)、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地质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5)、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地质灾害往往对地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群众几十年的建设成果被毁于一旦,以前有部分大水时冲毁的河堤及造成的小水库水毁至今还有大部分得不到恢复。3.2山洪灾害原因山洪地质灾害原因主要有:(1)、我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我区乡镇的地形地貌类型较复杂,变化强烈,依据地貌形态划分为高山、丘陵、岗地、平原、水面,这种阶梯式的地势水平梯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陡坡,对暴雨的分布和洪水组合汇流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较复杂,高差起伏大,坡陡谷深。这种高差起伏巨大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6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常造成严重的山洪地质灾害。(2)、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区山丘区的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裸露,表面支离破碎,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3)、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我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到汛期,特别是主汛期(6—8月),我区范围经常有一段强降雨过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4)、现有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是造成抗拒山洪灾害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我区现有90座中小型水库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塘堰坝,曾经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但因建设标准不高,年久老化,蓄水能力大大下降,反而成为钦北区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又由于对地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各乡镇又无财力投入,病险工程不断增多,90座中小型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河堤大多未设防。(5)、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是造成山洪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山洪伴随着山体滑坡,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中,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此外,由于人们对山洪地质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并7且在河道中大量种植树木,因此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4实施措施由于钦北区地质构造的原因,泥石流及滑坡的情况除崩塌经常发生,造成灾害外,其它地质灾害在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及危害较少,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突发的暴雨洪水,地方性的降雨由于没有大量土壤和植被的截留,加之地势坡降大,降雨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到山谷河道中,造成的水头冲击力十分巨大,对在山谷河道下游的居民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本预案着重要防御突发性的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4.1山洪灾害防御准备措施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强,预见性差,可预见时间短,但是通过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要求汛前由各乡镇负责组织对境内的河道两侧及下游各类情况进行排查,主要内容有河道、桥涵、路坝等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对于影响到河道正常行洪的,要坚决予以拆除,确保洪水及时下泄。4.1.2积极发动群众“群测群防”对居住地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滑坡危险点排查,由所在村收集后,报所在乡镇备案。4.1.3沿河居民的情况,包括人口、财产、联系方式等8信息。4.1.4沿河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包括工作人员数量、固定资产、运行状况,负责人情况等信息,尤其对矿井要重点调查。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在遇到险情转移时不漏掉一人。4.2山洪灾害预警级别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并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将山洪灾害预警分为三个级别:4.2.1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暴雨时为山洪地质灾害危险预警,称为三级预警;4.2.2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大暴雨时为山洪地质灾害中度危险预警,称为二级预警;4.2.3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特大暴雨时为山洪地质灾害高度危险预警,称为一级预警;另外由于钦北区汛期降雨极为不均,气象部门可能预测不到局部小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因此一旦发生局部强降雨时,必须及时根据降雨时的降雨强度判断山洪灾害预警级别。钦北区水利部门在乡镇设有一定数量的雨量观测点,按照上级水利部门要求及参照外地经验,当某一观测点一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时,即可发布该点所在乡镇为一级预警。4.3预警实施措施4.3.1三级预警实施措施:由所在行政村根据气象部门9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三级预警,并组织有可能受山洪威胁的群众组成由村干部带队的巡逻小组。开始降雨后,巡逻小组携带报警及通讯工具进行巡逻,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的地点撤离。在向群众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所在乡镇的主要领导及区指挥部。4.3.2二级预警实施措施:由所在乡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二级预警,并通知相关行政村在启动三级预警的基础上,由包村的乡镇干部参加巡逻,降雨后,每间隔1小时由带队的乡镇干部向当天乡镇防汛值班的带班领导报告巡逻情况,并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未出现问题,也要定时进行联络,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离。在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区防汛指挥部。乡镇领导要迅速赶往该地区,指挥抢险救灾。4.3.3一级预警实施措施:由所在乡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一级预警,乡镇主要领导根据事先的分包任务,在降雨前到达分包地区,靠前指挥,降雨后,每间隔半个小时由巡逻队带队的乡镇干部向分包地区的乡镇领导报告巡逻情况,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离。在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区防汛指挥10部,分包督查该乡镇的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及水利局的技术人员立即赶往该地区,协助乡镇指挥抢险救灾。同时,卫生、交通、电力、通讯、民政、预备役等有关区防指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4.4报警方式报警可采用电话、手机、敲锣或鸣号,考虑到降雨时可能伴有大风、雷鸣等干扰及停电的可能,巡逻队配备强力照明灯,并事先约定灯光警报信号,采取灯光信号进行报警,并派专人时刻监视报警信号。4.5撤退路线原则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体撤离路线及地点由各乡镇根据实际的地形地势制订。转移时要严格落实责任制,由村干部或乡镇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并向群众解释清楚。4.6岗位责任制及防汛组织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工作与全区防汛工作密不可分,是整体防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组织与全区防汛指挥机构同用一套班子,行使同样职权,负有同样责任。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单位、指挥长职责及防指成员职责参见《钦北区防洪预案》和区防指发布的其他命令、指
本文标题:钦北区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