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届高三化学物质的量单元测试题
08届高三化学物质的量单元测试题(第三章物质的量)考试时间:75分钟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0.012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B.1mol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D.1molNe含有约6.02×1024个电子2.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分子大小决定B.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1×106Pa时,11.2L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80gSO3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C.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D.35.5gCl2作氧化剂参加反应时可接受NA个电子4.若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需用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A.9∶4∶1B.3∶2∶1C.6∶3∶2D.9∶3∶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最终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容量瓶事先未烘干B.空盘时天平指针向标尺右边偏转C.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D.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进行定容6.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CuSO4或加入ng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A.250160nmB.nnm925001600C.nnm1625001600D.nnm25250016007.如图,标准状况下,向带有活塞的最大容积为1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H2S和bmolSO2(a、b为正整数;a≤5,b≤5),则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g/L)是()A.4.40B.8.00C.5.60D.2.868.1.92g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O2的体积为()A.504mLB.336mLC.224mLD.168Ml活塞9.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是()A.原子数B.相对分子质量C.质量D.密度10.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点对应的溶液是t2℃的不饱和溶液B.在保持溶质和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M点溶液达到饱和需降温(t2-t1)℃C.130gM点溶液最少要蒸发50g水后才能成为t2℃的饱和溶液D.若保持温度不变,100gM点溶液需含溶质60g才能达饱和11.由CO、H2和O2组成的混和气体6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物在101kPa120℃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8.75,则原混和气体中H2所占的体积分数为()A.1/6B.2/3C.1/4D.1/312.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g,12C的原子质量是b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10W/aNA)mol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13.将100g浓度为18mol·L━1、密度为pg·cm━3的浓硫酸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使之稀释成9mol·L━1的硫酸,则需水的体积为()A.小于100mLB.等于100mLC.大于100mLD.等于100/pmL14.某温度下,MgCl2饱和溶液的浓度为40%,在足量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物晶体40.6g,则该水合物晶体的化学式是()A.MgCl2·7H2OB.MgCl2·2H2OC.MgCl2·5H2OD.MgCl2·6H2O15.某含氧强酸HmXOn,相对分子质量为A,将它溶于水,测得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2mol/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5g/cm3,则m值为()A.300AB.150AC.100AD.200A16.原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体积。已知铜的密度为ρ=8.9×103kg·m-3,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一个铜原子的体积约为()A.8×10━24m3B.1.2×10━26m3C.1.2×10━29m3D.7×10━6m3选择题答案表: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二、填空题(共4小题,计26分)17.(6分)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g的表面皿,准确称取wgNaOH固体。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w+y)g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NaOH固体,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右图所示):(1)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使。(2)若称取的wgNaOH刚好可配制0.5mol·L-1NaOH溶液500mL。在下列配制500mLNaOH溶液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18.(6分)将4mLO2和3mlNxHy(y>x)混合气体在150℃和1.05×105Pa下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与压强时,测得反应后N2、O2、H2O(g)混合气体比原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少3/10.(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NxHy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算NxHy化学式的根据是___________(3)x与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19.(6分)(1)48gRO42-中,核外电子总数比质子总数多6.02×1023个,则R元素的摩尔质量为。(2)同温同压下,测得氢气的密度为0.089g·L-1,某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的密度为2.857g·L-1。又知此气体是三原子分子且由两种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则该气体X的化学式为。(3)有一真空瓶的质量为M1g,该瓶充入空气后总质量为M2g;在相同状况下,若改充某气体A后,总质量为M3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8分)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A为,为,其理由是。若上述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7:1,则在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在混合气体中A的体积分数为。三.计算题(共2小题,计26分)21.(12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生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定x值,做如下实验:将生石膏放在坩埚中加热,加热前、后都进行称量。随实验次数增加,加热时间不断延长,最后整理加热前后固体质量数据如下表(下右图为根据数据绘制的图象):实验顺序加热前(g)加热后(g)13.443.2623.443.1233.442.9043.442.9053.442.8063.442.7873.442.7283.442.72(1)利用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推断生石膏的化学式。(2)通过计算解释图像中产生AB段的原因。(3)若将所得的固体残渣继续升温灼烧,发现质量还会减轻,简述你认为可能的原因。22.(14分)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溶液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共Amol,将这些气体完全通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共消耗NaOHBmol。(有关反应方程式:①N2O42NO2;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③NO+NO2+2NaOH=2NaNO2+H2O)(1)若A=0.8,则原0.8mol混合气体能否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若能,当B=1.0时,原0.8mol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若不能,该问不用回答。(2)若仅已知A=0.8,试求B值的范围。(3)求A=0.8时,气体与碱反应所得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可用含有关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BDDCBD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DADADBC17.继续加入样品(2分)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2分)①③⑥(4分);18.(1)4NxHy+yO2=2xN2+2yH2O(2)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佛加德罗定(3)2x+y=819.(1)32g·mol-1(2)SO2(3)M3-M1M2-M1×2920.NH3、N2;纯NH3中N和H的质量比为14/3,混入N2将使N和H的质量比大于14/3;4:1;80%21.(1)CaSO4·xH2OCaSO4+xH2O136+18x13618x3.442.720.72x=2CaSO4·2H2O(4分)(2)实验数据和图象AB段说明分解过程中,有一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存在。CaSO4·2H2OCaSO4·yH2O+(2-y)H2O172136+18y3.442.90112()424222yCaSOHOCaSOHO该化合物是或(4分)加热过程中生石膏转化成相对稳定的2CaSO4·H2O,所以图象中存在一段时间内质量不变的AB段。(3)CaSO4受高温灼烧还可以继续分解放出气体。(1分)22.(1)能;NO为0.3mol,N2O4为0.2mol,NO2为0.3mol。(2)0.8B1.6;(3)B-0.8△
本文标题:08届高三化学物质的量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5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