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7年12月高三化学教学质量检测题
临沂市河东三中2006—2007年高三化学教学质量检测题命题人:高仁兵2006-12-27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Fe-56Cu-64Zn-65第I卷(选择题,共4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9小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9小题每小题3分,共4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B.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C.棉花、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2.甲、乙两种溶液,已知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2倍,甲溶液中c(H+)是乙溶液中c(H+)的()A.1/2倍B.1/10倍C.1/100倍D.无法确定3.2004年某一期《美国化学杂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4.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关于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其最高化合价为+3价B.可以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C.其氢化物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D.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5.在烧杯中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为m1g;再向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为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m1可能等于m2B.m1一定等于m2C.m1一定大于m2D.m1可能大于m2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的混合物中共含有NA个氧原子B.假设1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NAC.78gNa2O2固体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为4NA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原子参加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NA7.已知25℃时,氢氟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F=3.6×10-4,CaF2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现向1L0.2mol·L-1HF溶液中加入1L0.2mol·L-1CaCl2y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时,0.1mol·L-1HF溶液中pH=2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8.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不纯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苯(甲苯)KMnO4(酸化),NaOH溶液分液BNH4Cl溶液(FeCl3)NaOH溶液过滤C乙酸乙酯(乙酸)KOH溶液分液D苯(苯酚)浓Br2水过滤9.常温下,某一元强酸HA和一元弱碱BOH的pH之和为14,有关这两种溶液混合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混合之前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相同B.若混合后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中大C.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V(HA)V(BOH)D.若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反应后因生成强酸弱碱盐而使溶液呈酸性10.下图是一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该模型代表的有机物可能是A.饱和一元醇B.羟基羧酸C.羧酸酯D.饱和一元醛11.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铝粉能放出H2,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有可能共存的是()A.Cu2+、OH-、SO42-B.Ca2+、H+、NO3-C.NH4+、Cl-、SO42-D.K+、Ba2+、HCO3-12.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X<Y<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13.对可逆反应4A(g)+5B(g)4C(g)+6D(g)△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A)=3v正(D)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C的同时,消耗xmolA,则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后,增大容器的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则C的质量分数增大15.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配成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2kJ/mol则Q1、Q2的关系为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B.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C.Ca(HCO3)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D.氯气与水反应C12+H2O=2H++Cl-+ClO-17.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原因的分析中,一定不合理...的是()A.CuO没有全部被还原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C.Ⅱ装置中的CuO粉末可能不干燥D.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18.已知反应X(g)+3Y(g)2Z(g);△H<0,z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z%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曲线应为()19.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p2p1z%OTAp2p1z%OTBp2p1z%OTCp2p1z%OTD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一定有SO32-离子B.一定有CO32-离子存在C.一定有C1-离子存在D.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存在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20.(4分)根据观有中学化学知识,判断下面实验设计或操作可以实现实验目的的是(填序号)A.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若没有环形玻璃搅拌棒,可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B.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必须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温度C.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加热,观察现象,判断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D.在苯中加入溴水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判断苯环中是否存在碳碳双键E.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先将乙醇、乙酸混合,再把混合液加入到浓硫酸中F.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吸收液为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G.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量的NaCl,可将装有混合液的半透膜袋放入流水中渗析H.用冰醋酸、蒸馏水和100mL容量瓶等仪器配制100mLpH为1的醋酸稀溶液I.中和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清洗几次后,即加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J.实验室用洁净的试管做银镜反应时不能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21.(8分)某教科书对“铝热反应”实验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已知:Al、Fe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物质AlFe熔点(℃)6601535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答案沸点(℃)24672750(1)某同学猜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所以铁和铝能形成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找出一种验证产物中有单质Fe的最简单...方法:。(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填写下列表格:所用试剂实验操作及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与2.00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为0.96g。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6)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7)实验优化: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应对该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23、(6分)A、B、C、D均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常温下A、B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其最简式分别为BA和B2A,B与D可形成分子X,也可形成阳离子Y,X和Y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正好相反,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液态X类似B2A也能微弱电离产生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则液态X的电离方程式:(2)M、N是由A、B、C、D四种元素中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型的强电解质,M的水溶液呈碱性,N的水溶液呈酸性,且M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N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则M、N分别为(填化学式)若将0.1mol/LM和0.2mol/LN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24、(10分)A、B、C是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请回答:(1)写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写出丁和戊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2)用有关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与必要文字说明)解释:乙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乙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己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8分)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其合成过程如下(水及其它无机产物均已省略):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D物质中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的类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C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物质X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则X的结构简式
本文标题:2007年12月高三化学教学质量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5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