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精心设计试卷讲评教学 提高初中物理复习效率
第1页(共6页)精心设计试卷讲评教学提高初中物理复习效益上海市姚连生中学翟连娣学生做试卷,老师评卷子,试卷讲评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几乎也是初三物理总复习强化集训阶段的主要内容。试卷讲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的效益。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是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但往往事与愿违,平时,在办公室经常会听到老师说:“这些学生考得一蹋糊涂,上课还一点都不要听”、“一张试卷一堂课分析不完,只能放学留下来再补”、“真不巧,这堂课试卷讲评,没什么好听的”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有的教师对试卷讲评课缺乏重视程度和一定的策略。其实,试卷讲评课大有文章可做,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需要精心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需要做很多工作。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力争心中有数试卷讲评的主要目的是:(1)知道试卷中相关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寻找不足。(2)交流解题思路与方法,发现解题技巧,提高运用所学初中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3)通过讲评,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明确在学与教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该朝什么方向努力。根据试卷讲评的目的,做好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1、分析试卷,全面掌握一份试卷,教师首先要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信息。为了能针对中考开展有效的复习,可以对于试卷中考核到的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知识和热点问题的分值分布,列一个双向知识细目表,将每个知识点在各题型中的分值分布一一列出,并对学生试题解答的错对做出相关的估测。2、阅卷评分,做好统计教师认真阅卷评分,做好分析统计:(1)统计好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情况;(2)统计好各重点知识和热点的得分率;(3)统计好典型题学生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以及解题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做就可以对班级中每个学生和试卷中每个试题的答题情况做到了如指掌。第2页(共6页)3、提前发卷,交流共享尽可能在上课前一段时间将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组织好的“小小组”范围内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解决一些简单的试题,并统一确定哪些题目为最困难、最需要分析的。这样可以为上课节约一些时间,将上课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学生存在的最突出的、最主要的、最想知道的问题上来。“小小组”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组织:(1)“以强带弱,帮其纠错”,即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订正错误,其好处是基础较弱的学生错误得到了及时纠正,基础较好的学生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巩固了知识,也见识了别人的错误,以避免自己犯类似的错误。(2)“强强联手,互帮互助”,即组织基础较好的学生结对,讨论一些提高题。往往在这样的讨论中,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对于这些难题,在辅导时,教师只要让学生先谈谈讨论的情况,再进行点拨,就很容易解决了。通过“小小组”活动,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物理的机会,鼓励了个别化学习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二、精心设计讲评过程,有效挖掘潜能复习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收尾工作,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复习的目的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弥补昨天教与学所留下的遗憾,超越昨天教与学所取得的成绩。试卷讲评的过程,是达成复习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1、积极鼓励,树立信心非智力因素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对于普通中学平行班的大部分同学来说,一份试卷的成绩肯定不会理想的,甚至一些学生不及格,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多,但离他们预想的成绩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学生的心态比较低落,有些同学会出现自暴自弃的迹象。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做好这些学生的安抚工作,调整他们的心态。因此,上课时,教师首先要对每位同学付出的努力加以肯定。然后,利用课前的各项统计,对进步的同学、解题规范的同学、解题独特的同学等都加以一一表扬鼓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第3页(共6页)2、了解现状,明确方向在课前“小小组”相互帮助、讨论的基础上,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本组觉得最困难、最需要分析的题目有那些。同学汇报时,教师可板书,将题号一一记录下来。教师和同学都会发现:各组提出的问题都差不多集中在某些题目上。这时,教师可出示“双向知识明细表”,让学生将这些题目与表中各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分布进行对照,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让同学明白:要提高成绩,就得在这些题目的题型上下功夫。3、筛选题目,分层导学近几年中考试题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这为教师对试卷讲评提供了方便。作为多年担任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哪些题目较简单,学生容易解答;哪些题目较难,学生不易理解;哪些题型学生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哪些题型学生会出现审题不清,明确的条件能找到而“隐含”的条件不易找到;哪些是考核双基内容的试题,哪些是能力要求较高的选拔试题,都心中有数。所以,当学生面对这些热点问题而不知所措时,教师要帮学生把好关,针对自己的学生选定合适的题目进行分析,剩余的能力要求较高的选拔试题,对学有余力的、想要知道的同学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上课内容来不及分析的现象。4、尊重主体,把握关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就在阅卷和统计分析中掌握的情况,请学生一起参与试卷分析,如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的比较好的同学讲一讲是如何正确思维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也可以让做错误的同学讲讲他是如何思考的,帮其分析出错的原因。对于一些看文字和图像归纳结论题,学生往往是审题不清,隐含条件不会找,写了答案却得不到分数,所以学生最不愿做,最害怕。对于这些题目教师可请多位同学一起参与讨论,教师从中点拨,让学生在争辩讨论中获得答案,获得解题经验和技巧。第4页(共6页)三、精心讲评典型试题,培养成功思维就中考来说,考点是相对稳定的,但稳中有变。试题题意、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可以随意变化,教师、学生是不可能猜到题目的。因此,善于分析和应变的思维能力最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对典型题讲评做好精心设计,在讲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充分激励学生进行高效的成功思维,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1、一题多变,层层递进一题多变,就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试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的题目。原题:“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25厘米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原题为一道选择题,原题及变化题的选项没有列出)这道题较简单,直接给出了焦距和物距,学生容易解答。接着可将这题变化为:变化1:“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经过变化以后,凸透镜的焦距没有确定的数值,只给出了焦距的范围,这给学生的解题难度增加了一层,需要分类讨论后才能作出判断。接着又进行变化:变化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经过变化以后,凸透镜焦距的范围都不给出,让学生根据给出的物距及成像情况自己确定出焦距的范围,然后再进行分类讨论作出判断,难度又增加了一层。然后再做变化:变化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20厘米处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25厘米处时,所成的是()。”经过变化以后,由已知物距改成了已知像距,让学生的思维再进一层。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方法,获得成功喜悦,让学生醉心于成功思维之中,把乐趣寄于积极的成功思维之中。第5页(共6页)2、一题多解,活跃思维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例: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以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右端向中点移动时,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将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若在电路中再接入一个电流表A1,且当滑片P自右端向中点移动时,电流表A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则电流表A1应串连在图中________两点之间(选填“ab”、“cd”或“ef”)。第一小题,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其实,就是总电压与总电流的比值。解法一:由于总电压不变,I1不变,I2变大,总电流变大,所以,比值变小;解法二:根据定义,总电压与总电流的比值就是总电阻,由于R1不变,R2变小,所以,总电阻变小,即得比值变小。第二小题,解法一排除法:若选“cd”,则两电流表的示数相等,比值不变,排除;若选“ab”,则I1不变,I变大,比值变小,排除;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是:“ef”。解法二:分析法:若将A1串联在ef之间,则两电流表A1与A示数的比值为I2/(I1+I2)=1/(I1/I2+1),由I1不变,I2变大,得:比值变大。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多题归一,提升品质多题归一就是把情景相同或类型相同的试题放在一起,组成一组题,针对组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明白这一组题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使得“多题归一”。通过“多题归一”,可以达到“知识归一”、“方法归一”的能力层面。扎实地“举一”,在“举一”基础上,再反三,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对压强(或压力)的大小作出判断的选择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这类选择题往往条件变化多端,要求学生能灵活综合运用已学的力学知识,经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能力要求较高。可以在讲评此类试题时将几个相似的试题放在一起分析。如在某份试卷中出现了以下一个题目:(原题为一道选择题,原题及变化题的选项没有列出)第6页(共6页)原题: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ρ丙。若在甲、乙、丙三个立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立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在对原题进行分析时,可以放入以下三个类似的题目,组成一组试题。变化1: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分别置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若在它们的上表面上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甲、F乙、F丙,使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为()。变化2: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上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变化3: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这组题,只有字母,没有数据,让学生感得无从着手。但是,这组题解法也有技巧可寻:因为“压强”只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而最后要判断的物理量不是“压强”就是“压力”,所以,“受力面积”首先需要判断出来。再看这组题,每题都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句号前),通常给出两个条件,根据P=F/S或P=ρgh即可判断出“受力面积”大小;后半部分,条件发生变化,但根据P=F/S即可判断出“压力”或“压强”。由此得出解答这类题的方法通常是:先判断“受力面积”的大小,再判断“压强或压力”的大小。这样,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归纳,不仅帮助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方法,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复习方法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总之,一节
本文标题:精心设计试卷讲评教学 提高初中物理复习效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6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