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选修3-5)
2011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选修3-518(2011全国卷1).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激发态能量21/nEE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A.143hcEB.12hcEC.14hcED.19hcE解析:原子从n=2跃迁到+所以124EhcEE故:14hcE选C19(2011海南).模块3-5试题(12分)(1)(4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和137Cs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和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A.X1→1371560BanB.X2→1310541XeeC.X3→13756Ba01eD.X4→13154Xe11p解析: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正确选项BC7882(2)(8分)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i)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ii)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解析:(i)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0(2)mvmmv①22011(2)22mvmmvmghfL②由①②得:20(3)3mvghfL③(ii)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动量守恒)全过程能量守恒得:22011(2)(2)22mvmmvfLs④由②③④得:202063vghsLvgh35(2011全国理综).【物理——选修3-5】(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2)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解析:(1)由极限逸hw和c得0chw逸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逸wchEk和UeEk得00ehcU截止(2)设碰后A、B和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得03mvmv①设C离开弹簧时,A、B的速度大小为1v,由动量守恒得0123mvmvmv②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E,从细线断开到C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021221)2(21)3(21mvvmEvmp③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2031mvEp④1(2011天津).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析】:物理学史、常识考查题,简单题,其中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选项错误;X射线(伦琴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B选项错误;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以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C。【答案】:C38.(2011山东)(8分)【物理-物理3-5】①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变期为8天。碘131核的衰变方程:(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经过________天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②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0v、0v。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出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解析:2(2011上海).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答案:D3(2011上海).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B9(2011上海).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17(2011上海).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a)、(b)、(c)所示的图像,则(A)图像(a)表明光具有粒子性(B)图像(c)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答案:ABD13(201北京).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I)衰变的方程是A.131127453512ISbHeB.131131053541IXeeC.131130153530IInD.131130153521ITeH答案:B21(2011北京)(2)如图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2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l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l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l、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____: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112ppp为____________。○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4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21答案:(2)○1C○2ADE或DEA或DAE○3121mOMmONmOP222121mOMmONmOP○4142.911.01○576.818(201广东).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解析:光电流的大小只与到达阳极的光电子个数有关,A错。由hv=W+Ek和Uq=Ek知,CD正确。选CD
本文标题: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选修3-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