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
1培養「創造能力」的教學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陳文典2003/6/30「創造」是原始性的、自主性的自我表現。絕大部份的「創造事件」未必有實用的價值、也未必被接受、或獲得良好的報酬,但是「創造」卻是個人存在最佳的註腳,也是文化向前展拓的小步。創造能力的提昇是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它使個人獲得自信,也使社會文化獲得推進。一、創造能力的基本認識。「創造」是一種心智活動的過程,是一種生活的能力每個人身處的環境,其情境隨時都在改變,雖然他累積有許多的舊經驗,可是,從沒有一次情境是重複的,因此,他每次都需要調節甚至於改變其反應的方式,也因此每一次的反應都是創造。只是,有時候情境的改變太大了,或是完全陌生,或是個人心境改變了,於是,反應的方式改變得很大,這表示「創造」的幅度增加了。。「創造」是一種行為的習慣有的人習慣於小幅度微調的改變方式、有的人不怕作大幅度的改變。有的人改變反應的方式獲得極大的成功、有的人遭受挫敗。我們常將令人感到驚異新奇的反應或獲得良好結果的反應,才稱之為創造。其實改變的「程度」多大多好才能算是「創造」,並無定論。可是經常處於有較大改變的情境中,或適應能力較強的人,常能做出大幅度的改變,而不感到困擾及困難,外人看起來就說他具有創造力。。「創造」的意義是對個人而言的:新奇、笫一次想到、第一次做到的,都是對「創造者」而言的。或許別人不以為有什麼了不起、或是許多人已經做過了一點也不稀奇,可是,對於「創造者」而言,只要是第一次,只要自己覺得新奇,就是「創造」。。偉大的創造成品,常常是系列小創造累積完成的。一支火箭能準確地進入預定的軌道,這不是兩三個太空人的功勞,也不僅是太空總署內各項工程師的貢獻而已,應包括伽利略(1600)…奧斯特(1819)的發現電流磁效應,法拉第、牛頓…的智慧貢獻。由琥珀摩擦木頭、磁石相吸等實驗到火箭昇空,是一系列千千萬萬創造累積的。以「創造」的成就來說,每個累積的小步都是「創造」。偉大的發明常常是站在許許多多小創造的山頭,再加上最後一份「創造」所形成的。。「創造」需要一些心理條件,條件不足會影響創造事件的發生,而條件齊備卻未必創造事件會發生!。「創造」不是邏輯推論的結果,它不是運用歸納法可以獲得的結果。它是想像的、靈光一閃的、命「A」為真而由「A」出發去聯想的。。「創造」是一種突破。對個人而言固然是一項嶄新的體驗,對整體人類來說也往往是一種突破。。「創造」是一項成果。它不僅只是在提出一個嶄新的主意,還要持續不懈地化解實踐過程中出岔的情境,而完成一項創舉。2二、阻礙創造事件發生的原因1.社會文化的慣性使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保持恆穩,但也付出被強力制約的代價;‧日常運用的語言、文字都有它一定的涵義,人們藉此相互溝通想法。許多約定成俗的規章也使彼此行事有默契。‧價值觀、倫理觀已浸入我們的信念、信仰之中,使我們成為文化團體的一份子。文化慣例使我們生活方便而順利,但也強度地制約著我們,使我們不容易去察覺它,更遑論要去改變、創造它。2.個人思考的習性使一切看起來「理所當然」;‧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刷牙、吃早餐…,這一切如此的順暢,使生活如此的平易,沒有理由要做什麼改變。‧用牙刷刷牙,天天如此。有一天沒有牙刷了,就不曉得怎麼刷牙。或是把牙刷拿來刷洗別的器皿也覺得很不自在!‧凡事守成因循、得過且過。自我設限而不自知。3.缺乏關心與投注或缺乏動力‧有時強烈的需求(例如受到阻礙、挫敗、或想亟力爭取)會產生動力來克服「突破」時所需的門檻。但若是缺乏熱忱,不在乎其成敗好壞,就不會努力想去改變它。‧有時啟始興緻很高,可是缺少一個不斷開拓思考空間和精神支助的能源,而使事情不了了之。4.缺乏自信、缺乏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缺乏必要的資料、知識及相關技能,對遭遇的問題或困難根本不瞭解也無從形成任何想法,以致無行動力。‧缺乏自信、不敢出主意、不敢自主行動。有時心中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可是自己覺得「有更高明的人在此」輪不到自己發話,有時覺得自己可能太幼稚,算了!還是聽聽別人怎麼說,跟著做就是了!5.創造環境不良、不能引燃及維繫繼續發展的動力‧環境極度簡單而生活又很嚴峻;例如住在沙漠、北極荒原地帶或貧困勞動生活,無暇想及其他,日久只能像奴隸或牛隻一般的辛勤勞動。‧環境太順遂、心理處於富足滿意狀態。熱心的家長、教師幫學生打理一切,使學生沒有什麼要考驗的,也沒有什麼困難阻礙。‧有現成的答案或慣例可用、可搪塞應付。有時記性好、知識豐富,或資料充沛、參謀人員多…你就不用創造了,用類比的、模仿的方式解決一切。‧外界要求太苛刻。如責期完成,使人沒有冒險嘗試的機會。如責求必成,不得有任何閃失,當然也不敢冒險嘗試新方法。‧處於一個不友善的或無情的環境。你提出的創意不僅不被鼓勵,甚至於要自行擔負風險,有時提出新奇的主意還會遭受嘲弄和批判。6.缺乏力行的習慣‧凡事停留在批評或說風涼話的階段,或是作白日夢、說故事的自滿狀況。其實,有一個起始的創意是不夠,「創造」是存在於其後續的實作活動中的。3三、培養「創造能力」的教學瞭解阻礙「創造」發生的原因,我們若要使「創造能力」得以順利發揮及成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使妨礙的因素發生,或是針對妨礙的因素來做反向操作!」。例如提供一個自由發表的環境。鼓勵學生提出自主性的意見,學生提出主意之後,延遲(或不作)批判,留給新提出的主意有強化或優化的修改空間。鼓勵對正待處理的問題之探討熱情。養成正向思考(註二)的習慣。對於不滿意的情況提出力求改進的意見。養成由「實做」中學習的習慣等等。教學的策略我們可以用「經營一個壯麗的營火」來比擬;首先要找好一個空氣流通的地方、點燃「火種」,而繼之以不斷地燃料和氧氣的供應,還得防止驟然的風雨熄滅火種。我們的教學也一樣;先得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動機(提供激發創意的問題)、使學生們處於有點比賽競爭又有點樂趣的氣氛、還要不斷地依照事件發展的情形開拓想像的空間、提供一系列新的問題、使事件的發展維持在持續發展、不斷推進的狀況中。即使是活動結束時,不僅是在相互欣賞別人的作品之中,還停留在「還有很多有趣的、亟待開發的領域尚未完成」的心理狀態中。我們可以把對培養創造能力特別有助益的這種教學的模式歸出幾個特質,以便在教學時隨時提醒:‧教師本身要充滿熱情和動力。‧提供自由安全、無拘無束的情境和氣氛。‧利用「火花戰術」(註一)激發學生提出新奇主意。‧禁絕提出批判性的言論(即使遇到最「愚蠢」的主意!)‧養成正向思考的習慣。‧鼓勵強化、優化原先主意,甚至也可倒過來否定、改造原主意。‧鼓勵學生自主的、負責的執行自己的主意。教師可隨時輔佐他繼續地拓展經營下去,甚至進行修改、調節的措施。‧發表自己的作品,並學會自我批判(包括欣賞及檢討)。註一:火花戰術創造思考不同於邏輯推理或歸納思考的方式,它就是突破性的、空靈式的、無跡可循的想像。可運用「一招二式三丟四撿」的火花戰術:一招:無中生有二式:異想天開不僅如此三丟:視若無睹所為何來明鏡非台四撿:點石成金散彈打鳥饅頭石頭牽親引戚註二:正向思考當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第一步先想到的是「這個困難是怎麼一回事?」、「怎麼形成的?」、「怎麼化解?」或是,「是不是另一種可能或機會出現?」。第一步的想法關係重大,若是想到「又倒楣了!」、「一定有人搞鬼!」、「一定有人扯爛污!」,這就是負面思考。正向思考並沒有迴避問題,只是不從怨恨、哀嘆的方向去發展,而是確實地把問題當問題,想到怎麼去處理它、解決它。4四、培養創造力的教學:知道了妨礙創造的各種原因,以及營造有利於創造的各種辦法。那麼,我們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儘量的興利去弊,設計出一種「能啟發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了。「培養創造力的教學」演示(註三:主題式教學的基本型態):‧開拓問題,激發探究熱忱。‧承接問題、謀求自己能有漂亮的表現。‧實作(動手、修改、動手、變更主意、動手…)‧展現成果,說出自己的特色,也能鑑賞別人的主意。‧工作之後,哦!我又有了新主意……以下是一段師生間的活動景象:學生忙的事教師做的事處在困難之中,且自己得負責解決它,別人幫不了。研究這個困難真的存在嗎?它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後續會是什麼?為什麼它那麼的重要?若是少了什麼因素它就不再存在了?打算怎麼處理?執行吧!一邊做一邊想一邊修正,不要停手!哦哦!這兒又有一些「困難」…嗯!你想怎麼辦?哦!這樣麼?試試看吧!說不定管用呢!弄不出來嗎?我想你一定能想得出辦法的呀!不錯!不錯你敏銳度很高,這次要解決什麼問題呀?我描述的這個場景,目的只是在於是否能更生動地說明「創造教學」的特質,「教師的職責在於安排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探究的熱忱」:‧學生有自主、自動、自信的學習意志。‧教師負責協助和鼓勵;用「問題」去導引及開拓探究的空間,用「經驗」去協助學生解決困難,用「評量」去鼓勵學生、敦促學生。若是我們仔細地去回顧前面所讀的阻礙「創造思考」的原因,你不覺得「培養創造力的教學」的確應該如此嗎?別忘了,由「困坐愁城」到提出「創造性的主意」就像小雞破殼而出那樣令人感到開朗和光明,可是由「點子」到「成品」這段路卻常常狀況百出、艱辛萬苦,非始料所及呢!它是需要用熱忱、耐心、細心把一系列「創造」串接起來的工程,「創造性思考」加上這投工作的熱忱和耐力才是整個的「創造能力」。5五、教學評鑑:聽了老半天的「培養創造力的教學」,你的反應大概是:「哦!原來不過爾爾,這個我老早就知道了!」不錯,我相信你老早就知道了,可是,你真正確實地去做過一次嗎?若是你曾偶爾做過,相信你已體會過這個活動之後帶給我們心理的滿足;愉快、沒有壓力、自信、感覺自己還有好多好主意可做呢!…所以,最重要的是把這種教學(或學習)的模式當成工作的習慣,那麼,你的日子就會過得很有朝氣、很充實。我們今天只當場練習了一下,大家回去的「家庭作業」,就是回家、回學校也能多做一、兩次,當然,最好是變成工作的習慣。。至於今天的教學麼?評鑑的結果大家擺在心裡頭就好了。下課!6註三:主題式教學的基本型態學生做什麼?教學流程教師做什麼?‧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也聽別人的經驗,覺察有很多可改進的事項,或值得探討的問題。「主題」的發現與形成:由生活上、自身、社會上的現象之觀察,引發出問題,最後,聚焦到某一類的問題上。‧察覺為了瞭解問題或把事情做得更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解構問題,亦可將問題分成許多「子問題」去探究。大家努力尋求以下問題的答案:[我們的問題]‧瞭解子問題的性質、可研究的範圍?‧知道我們可以做什麼?要做什麼?[著手來探究]‧我們打算怎麼做?‧需要什麼器材?需要多少時間?‧規劃一下流程,做什麼?誰來做?‧怎麼取得資料?實驗怎麼做?‧怎麼記錄?‧怎麼整理及表列資料?[我們的發現]‧這些資料顯示什麼意義?‧依據資料我們可得到什麼結論?[檢討與建議]‧這次研究有些什麼可以改進的?‧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也可以做的?‧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這些結果讓我聯想到什麼?‧這些結果可以解釋什麼現象?[發表或展示]‧怎麼寫成果報告?展示成品?‧歸納學生的各種經驗和想法,形成一些子問題。[協助學生確定問題]‧釐清各子問題的性質,確定(或拓展)欲探討的範圍。[協助學生獲取資料]‧可以同時分組平行進行不同問題的探討,也可以全體同時(分組進行)探討同一個問題,或兩者夾雜地使用。‧協助學生提出策略、規劃工程。‧協助學生安裝儀器、進行操作。‧協助學生獲取資料、整理分析。[鼓勵學生提出想法]‧鼓勵學生研判資料意義。‧鼓勵學生依結論詮釋資料。‧鼓勵學生依資料提出結論。[激發學生推廣應用]‧評估自己的資料。‧推想可應用的主意。‧指導學生整理報告或展示成品。‧發表自己的工作心得,也聽取別人報告,綜合整理各組的資料、報告,獲得對整個主題的瞭解。‧對實驗誤差、資料可信度提出批判與檢討。‧對實驗方法、活動策略提出批評與改進意見。‧發現新的問題,預測可能發生的現象,提出推廣與應用的點子。‧安排機會和情境,各組發表心得,並促進各組間互相學習,使每個人都能匯集到別組的經驗。‧藉討論、講解、閱讀,來將各組的資料加以統整,提出規則性、科學概念。‧提出綜合性的想法、檢討工作得失、提出新的問題。引導討論確定問題分工合作
本文标题: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8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