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7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卷理综(一)
绝密★启用前2017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卷理综(一)本试卷共28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K39Cr52Mn55Ge73Ag108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和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糖类都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C.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中都存在RNAD.包括病毒在内,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解析】磷脂和ATP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A正确;糖类中葡萄糖可在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纤维素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B错误;细胞质基质中存在tRNA,细胞核中有mRNA等,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正确。【答案】B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淀粉和淀粉酶,检测实验结果可用斐林试剂B.将同一叶片均分为两半,一份于黑暗,一份于光下相同时间后秤其干重重,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可用双缩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扩散速率越慢【解析】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保持恒温,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过程必须要加热,这会破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导致实验失败,而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改变温度,A错误;将同一叶片均分为两半,一份于黑暗,一份于光下相同时间后秤其干重重,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B正确;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扩散效率越慢,NaOH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率相同,D错误。【答案】B3.右图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④⑤过程可以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C.①②⑧过程都需要有酶的参与D.该图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解析】图示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⑤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⑥表示RNA分子控制蛋白质合成。图中表示中心法则,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④是逆转录过程,⑤是RNA分子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而不能发生在病毒体内,B错误;①DNA的复制、②翻译和③转录过程都有酶参与催化,C正确;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D正确。【答案】B4.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C.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异常导致的D.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解析】抗维生素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性的发病率低于女性,A错误;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B错误;21三体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异常导致的,C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D正确。【答案】D5.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卫生的文身、文眉等器械有可能传播HIVB.HIV具有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更容易患流感、恶性肿瘤等疾病D.感染者体内的HIV中的遗传物质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解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不卫生的纹身、纹眉等器械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HIV,A正确;HIV的遗传物质RNA,单链结构,高度变异性给疫苗研制带来重重困难,B正确;HIV感染人群的免疫力降低,他们比健康人群更易患感、恶性肿瘤等,C正确;HIV感染者通过血液传播给后代,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答案】D6.随着致病基因的不断发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将成为可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未必携带致病基因B.通过基因诊断可检测先天性愚型病C.可直接利用显微镜来检测白化病D.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解析】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但是没有携带致病基因,A正确;先天性愚型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不需要进行基因诊断,B错误;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用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致病基因,C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答案】A7.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是①化学物质与生活得关系、②绿色化学的概念、③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项,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B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项,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开发新能源;D项,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项。【答案】D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D.1mol的羟基与1mot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解析】A项,溶质NaAlO2和溶剂H2O中都含有O原子;B项,12g石墨烯含有NA个C原子,每一个C原子为三个六边形共用,每一个六边形含有2个C原子,共有1NA×12=0.5NA,B正确。C项,缺乏体积;D项,1mol的羟基含有9NA个电子,但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A。选择B。【答案】B9.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常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A.通入过量Cl2:Fe2+、H+、NH4+、Cl-、SO42-B.加入少量NaClO溶液:NH4+、Fe2+、H+、SO42-、ClO-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4+、SO42-、OH-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42-、Cl-、ClO-、OH-【解析】A.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Fe2+不存在,A错误;B.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Fe2+不存在,另外氢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Fe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NH4+与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Fe2+、NH4+不存在,C错误;D.组内离子可能在溶液中存在,D正确。【答案】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一溴代物和的一溴代物都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C.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D.与都是α-氨基酸且互为同系物【解析】A.甲苯有4种氢原子,分别是甲基上的氢和苯环邻、间、对上的氢,2-甲基丁烷也有四种氢原子,它们的一溴代物都有4种,A项正确;B.乙烯是平面形分子,键角为120°,甲基取代乙烯碳碳双键两侧上的氢原子,所以四个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B项错误;C.按照系统命名法,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该分子名称是2,3,4,4-四甲基己烷,C项错误;D.这两个有机物分子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D项错误;答案选A。【答案】A11.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L【解析】A.微生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失去活性,电池不能工作,错误;B.根据题给装置知C6H12O6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在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正确;D.根据电池反应C6H12O6+6O2==6CO2+6H2O可知,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L,正确。【答案】A12.向1L含0.01molNaAlO2和0.02mol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随n(CO2)增大,先后发生三个不同的反应,当0.01moln(CO2)0.015时发生的反应是:2NaAlO2+CO2+2H2O=2Al(OH)3↓+Na2CO3。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解析】向1L含0.01molNaAlO2和0.02mol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首先进行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0.02mol氢氧化钠消耗0.01mol二氧化碳,生成0.01mol碳酸钠;然后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0.01mol偏铝酸钠消耗0.005mol二氧化碳,生成0.005mol碳酸钠;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0.015mol二氧化碳,生成0.03mol碳酸氢钠。A.未通入二氧化碳时,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有c(Na+)+c(H+)=c(AlO2-)+c(OH-),c(Na+)<c(AlO2-)+c(OH-),错误;B.当通入的二氧化碳为0.01mol时,则溶液为含有0.01mol碳酸钠和0.01mol偏铝酸钠的混合液,因为碳酸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所以偏铝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比碳酸根离子强,则偏铝酸根离子浓度小于碳酸根离子浓度,错误;C.当通入的二氧化碳为0.015mol时溶液中含有0.015mol碳酸钠,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c(CO32-)c(OH-)c(HCO3-),故错误;D.当通入二氧化碳的量为0.03mol时,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3-)c(OH-)c(H+),故正确。【答案】D13.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卷理综(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9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