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2019第一学期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卷(物理)鼓楼2019.01.12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1.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讲课,老师常用“小蜜蜂”上课,这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冰雪消融D.湿手被烘干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B.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实像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4.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即在5000m左右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折射后分解为七色光第4题第5题5.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诗人说桥是流动的,那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6.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出发C.两物体在t=15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时的速度相等第6题第7题7.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8.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9.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下图中的()10.如图甲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刻度尺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刻度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1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现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的是()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应该()A.大于10cm小于15cmB.等于15cmC.大于15cm小于20cmD.大于20cm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试指出下列生活实例(或现象)反映的科学原理或规律:(1)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声波.(2)如图甲,秋天清晨草叶上霜的形成和夏天草叶上露的形成中,▲(选填“前者”、“后者”、“两者均”)需要放热。霜的形成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3)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4)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乙所示。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段下落的时间是▲s,平均速度是▲m/s。14.请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实践、经验及课中所学,回答下图实例情景中的问题:(1)图A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B中,在空罐的罐底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白天将小孔对窗口观察到户外景物,呈现在塑料膜上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3)图C中,在碗底放一枚硬币,自己远离碗一段距离,站到刚好能看到硬币的位置停下.另一同学慢慢向碗中加满水,你将▲(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枚硬币.(4)图D中,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一枚硬币直径,可得直径测量值为▲cm。15.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可以使气体液化。第15题第16题1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中信息可知,空气在界面的_▲(选填“左”或“右”)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若反射光线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反射角的大小是▲,折射角的大小是▲。17.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形成乙光斑的▲。上列均选填:A.一定是凸透镜;B.一定是凹透镜;C.可能是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18.如图所示,甲、乙两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分别在不同轨道上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1)由图甲情境可以得出,该球做直线运动;(2)球乙做变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3)比较甲、乙两球平均速度大小,则: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9.在模拟“视力缺陷矫正”的活动中。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来模拟视力缺陷,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若向▲(选填“左”或“右”)侧适当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如果晶状体变厚会造成眼睛▲(选填“近视”或“远视”)。(3)若凸透镜注水后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选填“凹”或“凸”)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4)若凸透镜注水后,保持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透镜(透镜和光屏同步移动)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8分)20.(6分)根据题意完成作图:甲乙丙(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甲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后形成折射光线OB,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对应的反射光线。(3)如图丙中,平面镜前有一遮挡物,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也能从镜子里的像中看到自己的脚尖,请用作图说明:人眼确实能看到自己的脚尖在镜中所成的像。21.(3分)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烧杯下垫上石棉网,并将试管放在水中(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从图象乙中可以得知,该物质的熔点是▲℃,在B点时所处的物质状态是▲。22.(7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白纸、铅笔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缺少一种主要测量工具是▲。(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的位置。(3)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大小▲,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关系。(4)移去蜡烛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直接观察白屏上能否呈现蜡烛的像,这个操作是为了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5)实验时,发现玻璃板内A蜡烛的像比较暗淡,要使像看得更清楚,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A.在更加明亮的环境下实验;B.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下实验;C.用光照亮蜡烛B的位置。(6)小明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这是图乙所示两幅图中的▲(选填“①”或“②”)产生的实验现象.23.(7分)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安装的器材有: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安装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由于视线不水平(如图甲)造成读数不准确,这样使读数值比实际值偏▲。(3)如图甲中,同学在读数时发现P点有刚刚形成的水滴,此小水滴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是▲。(4)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许多,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①.▲;②.▲。(5)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选填“小明”或“小红”)(6)通过学习,小红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鸡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24.(5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应该采取的操作是▲。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5)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A.法线方向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度数D.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25.(8分)用相同的两张纸做成图所示的两个纸锥.(1)要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的判断方法是,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先落地的纸锥运动得较快.他所采用的方法是▲相同,比较▲。(2)按以上方法具体操作时,纸锥下落的起点位置应该如图中的_▲_(选填“A”或“B”)所示。(3)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参照表格中的速度格式,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和▲。次数∠i∠r170°70°245°45°330°30°(4)小明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质量有关。准备用图甲中的两个纸锥做如题(1)的实验,老师认为仅这样做不够严谨。你认为主要原因是▲。26.(6分)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A.将蜡烛放在P(标尺50cm)处时;B.在位于M点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放大的像;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Q(60cm)处,同时将光屏从M处移至另一某位置N时,在光屏上又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则:(1)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的;A.两次都是正立B.一次正立,一次倒立C.两次都是倒立(2)光屏位于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3)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的;(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自P点向左移到光具座标尺45cm刻度处,此时蜡烛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将光屏移到某一恰当位置时▲(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要想通过透镜观察到蜡烛此时
本文标题:2018-2019第一学期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0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