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20中考物理--力的基本概念
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力不能单独存在)。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7.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8.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3)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二、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3.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4.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力大小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发生相同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不同,即弹性强弱不同。5.弹力的基本特征:(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4)作用点: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体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三、重力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2.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2)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3.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我们通常把物体的重心当作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支撑法和悬挂法来确定它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4.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5.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四、摩擦力1.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接触面粗糙。B.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C.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运动或已经相对运动。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4.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5.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③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无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②用滚动代替滑动;③加润滑油;④利用气垫。⑤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2019·天津)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已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把另一只小船推开的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故ACD错误。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故D错误。2.下列运动场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B.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C.篮球碰到篮板改变运动方向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答案】B【解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都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A错误。B、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运动员给跳板一个力,使跳板的形状发生的变化,故B正确。C、篮球碰到篮板改变运动方向,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C错误。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速度发生了变化,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D错误。(2019·台湾)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公克重的砝码,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公克重及W2公克重的砝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砝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资讯判断W1︰W2应为下列何者A.1︰2B.2︰1C.2︰3D.3︰2【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在乙图中弹簧伸长了l1=2cm,在丙图中弹簧在W2的作用下又伸长了l2=1cm。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W1︰W2=l1︰l2=2︰1。1.一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其刻度(填“是”或“不是”)均匀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读数为N。【答案】是;0~5;0.2;2.6【解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制成的,则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一个大格表示1N,一大格又分为5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_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__________N。【答案】55【解析】因为物重G=5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数也为5N;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也为5N。(2019·湘潭)如图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D.小鸟不掉下来是因为鸟嘴上有胶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装上回形针小鸟的重心降低,稳定性增强;小鸟的形状不规则,重心不在几何重心上,鸟嘴上并没有胶水,故A正确,BCD错误。1.用自制的水平器检查一个水泥平台是否水平,当把它东西方向放置,人从南向北看时,发现重垂线偏在锤体的右侧,这说明水泥平台A.东高,西低B.东低,西高C.南北方向一定水平D.南北方向一定不水平【答案】B【解析】如果窗台水平,则重垂线应该和锤体平行,现在从南向北看时,发现重垂线偏在锤体的右侧,这说明窗台不平,因为是从南向北看,所以左侧是西,右侧是东;由于是垂体偏向右,说明左侧高,右侧低,即西高东低。故选B。2.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C.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D.物体受到的力全部都作用在重心上【答案】B【解析】A、任何物体都有重心,故A错误;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物体之外,比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在圆心,不在圆环上,故B正确;C、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圆环、空心球它们的重心在中间的空心部位上,所以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重心仍在其球心处,故C错误;D、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受到的力并非都作用在重心上,故D错误。3.为了制作一座高度为H的立方体实心塑像基座,先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一个高度为h,重为G的实心样品。那么这座实心塑像基座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重为_____________。【答案】Gh3gGH3h3【解析】样品质量m=Gg,样品体积为V=h3,实心塑像基座的密度=样品密度=mV=Ggh3=Gh3g;实心塑像基座体积为V'=H3,实心塑像基座质量m'=ρV'=GH3h3g,实心塑像基座重力G'=m'g=GH3h3gg=GH3h3。(2019·湘西)下列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下雪天,汽车轮胎套上防滑链B.拔河比赛中用力抓紧拔河绳C.给自行车的轮轴上加润滑油D.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A、汽车轮胎上装有防滑链,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拔河比赛中用力抓紧拔河绳,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C、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D、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1.下列事例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A.自行车的车闸B.涂有防滑粉的手C.冰壶运动D.滚动轴承【答案】B【解析】A、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B、涂有防滑粉的手,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冰壶运动,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D、滚动轴承装有滚珠,用滚动摩擦代替洞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A.A对B无支持力B.A、B之间无摩擦力C.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B【解析】物体B放在A上,物体B对物体A有压力,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
本文标题:2020中考物理--力的基本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1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