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八年级阶段测试题物理试题12.25(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30分)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mmB.安静时,正常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cm/sD.人体正常温度为40℃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初春,小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加快的原因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4.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s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8.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装……………………订……………………线………………………………………班级姓名考试号第6题图第8题图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9.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10.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1.一个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一本物理书的长度,以下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2.58dmB.25.82cmC.0.258mD.258mm[来源:Zxxk.Com]12.小红在某商场买鞋,她选择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她看不到自己穿新鞋的像,为了看到,她应该A.弯腰或下蹲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B.10cmC.15cmD.20cm14.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则A.β′<βγ'>γB.β′>βγ′>γC.β′<βγ′<γD.β′=βγ′=γ15.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25分)1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它具有▲,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tvAts甲tvvttvDBC乙第17题图PMN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FF17.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μm=▲m)的水雾,这些水雾在▲(填物态变化名称)时▲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18.小军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的距离为▲m,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秒,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19.海洋动物体重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音调较▲.20.当你在露天游泳池游泳时,潜入水中观看池边树梢,我们感觉到岸边的树变高了。人们有这些感觉,是因为光从▲中斜射入▲中时发生折射。21.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2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填“A”或“B”)刻度尺,该刻度尺分度值是▲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m。23.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时,想使字更大一些,应该让放大镜离字稍▲(填“近”或“远”)一些。24.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称为光的▲;用白屏来承接是因为它能▲所有色光.25.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三、解答题(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45分)26.(6分)按要求作图:(1)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的阳光照亮井底,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源:学*科*网Z*X*X*K](2)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请在图中作出光线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的光路图。(3)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27.(3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自驾车旅行。一路上,所学的运动知识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其中圆形标志牌表示什么意思?第22题图AB第25题图第26题图第27题图(2)若小明的爸爸驾车经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多少min?28.(4分)28.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表一时间/min[来源:学科网ZXXK]0[来源:学#科#网]12345678温度/℃-6-4-2000123表二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4?989898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是▲℃。(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29.(5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带有刻度)竖直置在平面镜上。(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2)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是为了▲。(3)如果让光线逆着沿图中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4)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0.(3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第28题图平面镜OEBNAF第29题图(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31.(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有如下玻璃板,选择哪种比较好?(▲)A.浅色的薄玻璃板B.浅色的厚玻璃板C.深色的薄玻璃板D.深色的厚玻璃板(3)实验中,小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在小明看来,玻璃板中的人是用▲(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4)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看到▲现象时说明已找到像的位置,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2.(5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图乙v/mm20406080100120O306090120150u/mm140180图甲灯泡b01cm8水面ABCD空气水油甲乙丙水水油油甲乙第31题图第30题图第32题图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a的像重合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mm.(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A.是虚像B.和物体大小相等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33.(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图中物距u应满足(▲)A.u2fB.u=2fC.fu2fD.uf(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填“前”或“后”)方.(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u/mm30.060.090.0120.0150.0180.0v/mm23.045.067.090.0113.0134.0第33题图
本文标题: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阶段测试物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4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