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物流信息业分析报告1
物流信息业分析报告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物流信息业概况一、物流信息业产业构成(一)物流软件业物流由于它本身的特性,涵盖范围之广、涵盖领域之普遍都是其他产业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支撑这个大系统运行的系统产业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个产业由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提供系统管理等行业组成,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独特的组合。(二)物流咨询业以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对象,提供针对企业物流运作全过程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和以物流为背景的产业整合咨询服务,提供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二、物流信息化的需求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物流信息业是伴随着物流业信息一体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例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逐渐展开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是要有信息化基础为起点的,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又要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的。由于我国现在是利用后发优势,希望通过更短的过渡时间走过许多跨国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常常三步并作一步走,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说明处理得好可以缩短这个进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对症下药,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伤筋动骨。我国目前在推广现代管理技术的时候,ERP的不成功率很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三个层面的需求,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处在哪一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盲目开方下药。下面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三类需求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结构。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第一个阶段,即要用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目标是建立决策依赖信息、数据的机制,其中特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去。从我们征集的案例来看,此类需求占市场的主体。少部分企业基础较好的已经进入了第二层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应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占市场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进入第三层的我国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在我们征集的案例中几乎看不到涉及合作企业之间协同业务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供应链思想在我国不适用,相反地,如果有意识地宣传、探索供应链理论和实践,可以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其中以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为主的占80%以上。例如奥康集团采用了用友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最直接的效果,更关键的,则是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灵敏,从而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我们把物流企业的ERP也归为此类,因为此类系统主要是解决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等问题,尤其是采用科学的物流成本效益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的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决策数据,不断分析,不断改善,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种决策依赖于信息的机制。以流程改造为主、具有较强操作优化功能的案例所占比重在15-20%,其中多数是在供应链的一些关键环节上突出表现出来,例如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管理等。一般来说流程的改造必然会涉及企业组织结构和制度的变革,难度比较大,所以经常是一个个环节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一汽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过去一汽的零配件采购分散在许多部门,管理分散,采购政策和标准不统一,采购行为不规范,造成物资资源“散、乱、差”的局面。经过流程改造,确定了集中采购的新模式,成立集团采购部,建立采购资源网。经过实践运行,这套系统得到用户一汽集团采购部的好评,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许多例子证明,集中采购一般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的5-10%。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整车仓储电子化管理项目,则是操作过程优化的一个典型案例。该系统根据优化理论,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可以在仓储面积、车型集中管理和存取顺序等多项约束条件下进行仓储方案的优化,确保每天的运行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常年运行下去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信息系统能否在线地提供高效、优化的操作运行方案是衡量物流系统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因为这些系统每天都在运行,积累的效益(或者是损失)是巨大的。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目前还是极为罕见的,在今年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供应链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中去,这就是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得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莱州粮食物流管理系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粮食流通的链条涉及农户(生产者)、收储站和储备库(收储)、管理机构(调运)、农业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等环节。该系统不仅是一套物流管理系统,而是以粮食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供销供应链,既是一种新型的流程,更是一种企业(及有关单位)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可喜的是个方面都受益,都满意,说明在这个案例中流通企业承担“链主”的角色是成功的,它的意义将超出物流信息系统优秀案例的范畴。需方分析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制造业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的某种延伸,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这一点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发展的不会很快,尽管快步易捷的调查表明ERP的物流功能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但是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图表27:我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状况39%61%有无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市场报告从上图可知我国只有39%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图表28:物流信息业务模块38312736300510152025303540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其他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市场调查报告图表29:物流信息系统功能263734170510152025303540远程通讯业务管理查询功能决策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市场调查报告第二节、2003年中国物流业信息化的新进展工业企业物流开始专注物流带耒的效率和效果,在领先的企业里,开始研究物流策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组织结构、流程改造、业务外包等手段,成功地使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和最佳服务水平,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果。由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前100名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48万亿元,这是令人吃惊的数字,它超过中国GDP的1/5。在入选的前十名企业中,如宝钢、上海通用汽车、一汽大众、中国惠普、海尔、联想等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己成为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物流信息化也呈现新水平。如宝钢的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系统、海尔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一流三网”、联想进军物流与世界物流业巨头APPL公司联合投资,成立“志勤美集”,构建物流公用平台,为客户提供网络化、多功能、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同时,通过对原有流程的电子化进程,将业界规范、标准流程与企业实际运作的结合,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从而打造一流品牌。此外.工业企业在新上马ERP项目时.也能从企业内部扩大到整个供应链耒考虑,也即ERP系统向下游延伸,为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奠定基础。商业企业(包括零售业),由于其业态变革剧烈,连锁企业的崛起和国外各种类型的零售企业的大举入侵,物流的变革己成为最迫切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及降低成本,并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己成商业企业的迫切课题。2003年上海华联超市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先后建立“品类管理系统”,“门店自动补货系统”,“集中要货系统”及“供应商综合服务系统”,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交换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升外部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又如,山东三联电子的“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在家电流通领域,上游连接了海尔、厦华、LG等50余家家电生产厂商,下游连接了全国上百家家电分销商。此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物流配送系统成为专业分销、连锁经营的亮点。如全国新华书店建立图书配送管理系统,不仅大大节约人力,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而且扭转了多年的亏损经营局面,首次获得净利一亿元。又如,深圳建立起一个集采购、储运、装卸、配送、整理、加工、信息为一体的现代药品物流配送体系,目标是覆盖珠三角,辐射全省乃至华东、华南地区。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经过资产重组后,一批超大型的国有物流企业,利用其资源、规模、实力优势,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而成为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的最有力竞争者。如中远、中外运、中海、中储、中邮、中铁等,在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前100名企业中就有上述公司的身影。广东省邮政局2003年开发并投入使用的“物流管理与动态调配系统”,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武装邮政,走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以信息化改造传统邮政产业。不仅完成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同时向社会提供商函与广告、速递与物流、邮政金融、电子商务、分销代理等商业化服务。中海物流斥巨资开发物流信息系统,构筑了立足沿海、辐射全国、连接全球的网络化物流供应链立体网络,与国内一批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在国内物流领域处于强势地位。外资物流企业,2003年加速在中国市场布点,竞争向网络实力、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深化。如UPS、FedEx、Exel、DHL、三井、马士基等一批世界级的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丰厚资金、优秀人才、物流技术应用等优势,对物流过程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增值服务、优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并提高中国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规模都不大,但为了在竞争剧烈的物流市场中也能占领一席之地,,不得不在网络化、信息共享、服务个性化等方面寻求信息技术服务商的支持。对于具备规模和品牌实力的一批领先企业,2003年步入快速成长期,如宝供物流企业集团,2003年进行战略转型,投资建设大型物流基地,成为轻资产型的物流企业。目前己建成广州南岗基地、苏州基地、合肥基地,五年内在全国将建成10个大型物流基地,在基地中为管理大型的货架式仓库,必须引入并实施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如Exceed4000)以提高仓库运作效率,同时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必须从原来物流信息的采集、跟踪、存储、共享系统进化到对物流信息的分析、管理、决策的阶段,开发并实施TOM(全面订单管理)系统
本文标题:物流信息业分析报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