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4-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昭陵六骏如果逆耳的忠言是为了我那怕你说的是我的错我也不要你沉默如果混乱跟争纷会演成祸除非不能解脱我最爱是平和但我到底是我坚守我的承诺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看我将怎么做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很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个人简历姓名:李世民性别:男职业:皇帝朝代:唐朝居住地:中国长安父亲:李渊妻子:长孙氏主要经历:626年即位精简机构,轻徭薄赋,重视农业……高祖窦皇后四子济世安民,因此名为李世民。长孙皇后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最贤慧的女人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一、玄武门之变(626年)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史称玄武门兵变一、玄武门之变(626年)一、玄武门之变(626年)1.背景材料: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清·王夫之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评价对李世民贴切吗?第一、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和夺嫡称帝的野心第二、兄弟间的矛盾与争夺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争权夺利(皇位)的斗争一、玄武门之变(626年)一、玄武门之变(626年)1.背景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2)太子设法除患3)李世民先发制人2.概况1)玄武门射杀太子及李元吉2)太祖李渊无奈,诏立李世民为太子3.评价玄武门之变反映出骨肉相残的政治残酷性,但这场争夺战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第9页学思之窗:解题关键:认识嫡长子继承制与遴选才德之人统治国家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思路:嫡长子继承制是否有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这一制度对国家统治权力的更迭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玄武门之变反映出骨肉相残的政治残酷性,但对唐朝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一、玄武门之变(626年)答案:嫡长子继承制对富有才干,但庶子出身的皇室子弟取得帝位非常不利,因此这种制度不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是李渊之子中,的确只有李世民最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这场争夺帝位的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四位同学围绕“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那么你认同下列谁的观点(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D考考你一、玄武门之变(626年)请欣赏视频:玄武门兵变唐太宗为首的唐朝统治者采取措施,在较短时间对国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治理,促成了政治_____、经济_____、社会_____、文化____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什么是“贞观之治”?清明发展稳定繁荣1.含义什么是“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全方位的繁荣昌盛奠定大唐盛世的基础,巩固并推动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2二、贞观之治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年)共23年二、贞观之治根据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材料一: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太宗曰:“公言是。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材料二:P9“贞观之治的”出现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3.表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1、慎用刑罚,制定《唐律》2、善于用人纳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1、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材料一:唐太宗强调“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唐太宗认为治国须尊重生命、宽仁慎刑,既体现仁德,又保护了劳动力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4二、贞观之治(政治)材料二:唐太宗说“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资治通鉴》卷194唐太宗治国注重集思广益、以身作则、广任贤良,不拘一格材料二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15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政治)材料四:“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李贽《史纲评要》杜如晦程咬金材料三:太宗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问他为何,他说:“不是我不尽心,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太宗责备他说:“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取长。”——译自《贞观政要》材料五: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政治)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政治)魏征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政治)材料一: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政要·务农》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经济)材料一: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三册第124页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文化)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文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西安大雁塔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文化)回纥靺鞨吐蕃南诏突厥二、贞观之治(民族)材料:唐初概况,边境不稳1.唐初概况(1)武力征服,战而后和——唐初,突厥、薛延陀、土蕃等;(2)册封——西北各民族(3)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都护府(西突厥)(4)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及包罗万象二、贞观之治(民族)2.政策二、贞观之治(民族)隋朝疆域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唐朝疆域二、贞观之治(民族)《步辇图》邮票《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二、贞观之治(民族)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二、贞观之治(民族)二、贞观之治(民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二、贞观之治(民族)想一想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皇帝(草拟)(审批)(执行)二、贞观之治(民族)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二、贞观之治(民族)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二、贞观之治(民族)材料一: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祖母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唐皇室的“胡人”血统,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教材P10“历史纵横”二、二、贞观之治(民族)3.影响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唐太宗实行友善平等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少数民族对中央的向心力材料二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1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影响二、贞观之治(民族)“天可汗”二、贞观之治(对外)外交思想友好的态度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中外文化:中外交往:⑴设专职机构——鸿胪寺⑵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3)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1)外来宗教传入:玄奘西游(2)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二、贞观之治(对外)1.政策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职贡图封建时代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供的纪实图画。二、贞观之治(对外)⑴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⑵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⑶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2.影响二、贞观之治(对外)“贞观之治”的影响:(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晚年渐趋奢靡,享年51岁1、少于纳谏2、滥用民力3、反省4、对自己的评价:三、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三、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骗子的“延年之药”,结果使病情恶化。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性发作,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仅五十多岁。晚年的“糊涂”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奢侈现象: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
本文标题:人教高中历史选修4-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77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