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田园生活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2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3板书:喜爱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板书:黄(绿)(黄)补充板书,完成板书。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板书设计:诗宿新市徐公店情喜爱画:篱落、一径、枝头(静)追入儿童黄蝶菜花(动)意(色):黄(绿)(黄)4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能正确的认读课后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诗的意境,能背诵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诗,学习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的辛苦。教学重点:品味诗歌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那些宋朝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解题。二、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三、自主探究,了解诗意。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2.出示本课的生字:看拼音自由读——指读——去掉拼音自由读——交流记忆方法——全班交流——指读——开火车读——齐读。出示本课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再读诗歌联系世人所处的环境,理解诗句,不懂得画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诗歌的画面。耕田:种田。绩麻:搓麻绳。未解:不明白。傍:靠着。自由说说诗歌的意思。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五、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学生仿写。1.认读生字,多种形式的读,认识8个生字。52.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杂:要注意下边的部分撇捺变成了点。昼:注意捺的起笔为只要选好,在横的中间。耕:注意三横长短不一。桑:三个又又变化,上边的大。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七、拓展升华,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背一背《江上渔者》,读一读《归园田居》。2.写一写生字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衬托{篱落无人过蜻蜓蛱蝶飞}更显寂静}对田园风光的热爱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6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那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5.学生练读。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7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家庭作业:回家把这首词读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景物茅屋、小溪、青青草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悠然自得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勤劳可爱}恬静优美82.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第一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2.认读生字新词。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四、关注有新鲜感
本文标题: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79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