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二、填空题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阶段。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_套作。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间作。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13、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14、土壤培肥途径有生物养地、化学养地、有机与无机结合。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表示年内接茬播种。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与关系。18、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19、耕作制度的分区指标是指地理位置、地貌、水分条件、热量条件、作物类型、熟制。20、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气、土壤、生物、矿物等七大类。2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22、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23、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3.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7.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1)1个(2)2个(3)个(4)4个(5)5个8.翻耕的缺点是(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9.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10.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11、与种植制度有关的水分指标不包括(1)降水总量(1)地下水埋深(3)灌溉程度(4)土壤贮水量(5)湿润指数12、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1)250mm(2)250—500mm,—1000mm,(4)1000mm以上13、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1)1.0以下1.5以下(3)-4.0(4)4.0以上14、我国粮食作物面积最大的几个作物排序为(1)玉米、水稻、甘薯(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3)水稻、玉米、小麦、甘薯(4)小麦、玉米、水稻、甘薯15、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碳循环(5)水分循环16、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17、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省是(1)海南省(2)上海(3)浙江(4)江苏(5)四川18、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19、坡地耕作最宜(1)横坡耕作(2)顺坡耕作(3)均可(4)逆向耕作20、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21、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1)水稻(2)玉米(3)橡胶(4)高粱(5)马铃薯22、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1)华南地区(2)长江中下游地区(3)四川盆地(4)江淮平原(5)西南高山地区2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1)氮肥(2)磷肥(3)钾肥(4)有机肥(5)钙肥24、我国经济作物面积最大的排序为(1)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2)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糖料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4)棉花、麻类、油料、烟叶、糖料(5)棉花、油料、烟叶、麻类、糖料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1)3个(2)6个(3)9个(4)个(5)15个26、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2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28、不属于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的是(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29、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3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31、翻耕的缺点是(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四、多项选择题1.农业自然资源包括(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2.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3.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1)作物密度(2)种植行数(3)间距(4)株高(5)带宽4.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溉5.耕作学的性质(1)自然科学(2)社会科学(3)基础科学(4)应用科学(5)人文科学6、下列哪些作物不属于C4作物(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7、忌连作作物主要包括(1)马铃薯(2)烟草(3)番茄(4)水稻(5)玉米8、烟草的主要产区在(1)陕西(2)山东(3)新疆(4)贵州(5)黑龙江9、按照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富氮作物(2)豆科作物(3)富碳耗氮作物(4)禾本科作物(5)半养地作物10、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11、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1)松嫩平原(2)太湖平原(3)江淮平原(4)洞庭湖平原(5)黄淮平原12、我国农业的问题包括(1)人多耕地少(2)光热资源丰富(3)农村经济落后(4)地区差异大(5)劳动力丰富13、轮作换茬的作用调养地力减轻病虫危害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土壤化学性状14、忌连作作物有(1)甜菜(2)西瓜(3)烟草(4)马玲薯(5)辣椒15、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水16、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耙地(2)中耕(3)镇压(4)起垄(5)作畦17、季节休闲包括(1)冬闲(2)撂荒(3)夏闲(4)全年休闲(5)秋闲18、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5)混合型19、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5)热带作物20、单作也称为(1)连作(2)纯种(3)清种()平作(5)休闲21、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耙地(2)中耕(3)镇压(3)起垄(5)作畦五、简答题1.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再加上免耕不动土,好气性分解较缓慢,因而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不利于它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下部土壤有机质有减少的趋势。(4)农耗时间减少。在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这在南方多熟区尤显重要。农耗时间的减少,也有利于复种面积的扩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5)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和减少燃油消耗,但增加除草剂的消耗。2.简述连作应用的必要性。(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3.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有哪些?(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移栽技术已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薯、谷子、高粱上,甚至已试验应用到麻类、豆类、小麦、甘蔗、马铃薯等作物上,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为了增加苗期积温利用,采取了保温育苗技术,如温室育秧、农膜育秧、地膜育秧、两段育秧等技术。为减少移栽的返青期而广泛运用营养钵、营养袋、营养块育秧技术。(2)套作技术的运用套种是解决复种生长季矛盾的又一重要方法,即在前作收获前20—40天于行间、株间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如中稻、晚稻田套种绿肥,早稻田套种大豆或套种黄麻,麦田套种棉花、玉米、花生、烤烟等。(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A后作物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B前作物及时收获。C促进早熟技术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喷乙烯利,可提早成熟7天左右。(4)作物晚播技术播种季节较紧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麦收后种棉,需要晚播棉。晚作物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作物的密度。因
本文标题:《耕作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80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