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演进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演进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3.1.2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市3.1.3邻里单位理论与居住区规划3.1.4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3.1.5勒.柯不西埃的“明日城市”3.1.6城市美化运动3.1.7大伦敦规划与因果新城建设3.1.8近现代规划史上的三个宪章3.2我国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3.2.1近代的城市发展3.2.2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陶渊明《桃花源记》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到达。城市不大,以免与乡村脱离。每户有一半人在乡村工作,住满两年轮换。街道宽200英尺,通风良好。住户门不上锁,以废弃财产私有的观念。生产的东西放在公共仓库里,每户按需要领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1)欧文与新协和村方案内容:1000~2000英亩的土地上建造可容纳1200人的公社;建设实践:1825年带900人,用15万美元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km2土地进行建设,后宣告失败。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2)傅立叶与“法郎吉”方案内容:采用具有合理组织的功能性集团“法郎吉”作为聚居的基本单位,以取代暧昧的公社,以巨型建筑“法兰斯泰尔”取代边界模糊的城市。建设实践:在1830~1850年间,在法国、俄国、阿尔及利亚和美国等国家共进行了50个实验,但大多没有成功。除“家庭斯泰尔”之外。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3)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提出了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将对大众阶层的普遍关注置于社会改造目标的首位对集体生活与协作的强调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再是独裁者表现个人淫威与欲望的工具。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2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市(1)霍华德与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基本思想:现代的城市和乡村相互交织着吸引人的长处和相对应的缺点。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将这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城市——乡村”关系。城乡三磁力图乡村——缺乏社会性;自然美;工作不足,土地闲置;提防非法侵入;树木、草地、森林;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空气清新;地租低;缺乏排水设施;水源充足;缺乏娱乐;阳光明媚;没有集体精神;需要改革;住房拥挤;村庄荒芜城市——远离自然;社会机遇;群众相互隔离;娱乐场所,远距离上班;高工资;高地租;高物价;就业机会;超时劳动;失业大军;烟雾和缺水;排水昂贵;空气污浊;天空朦胧;街道照明好;贫民窟与豪华酒店;宏伟大厦城市-乡村——自然美;社会机遇;接近田野和公园;地租低;工资高;地方税低;有充裕的工作可做;低物价;无繁重劳动;企业有发展余地;资金周转快;水和空气清新;排水良好;敞亮的住宅和花园;无烟尘;无贫民窟;自由;合作田园城市的思想的主要内容:城市周围永久性的农业用地防止城市无限扩大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实行土地公有制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霍华德构思的田园城市组群(2)田园城市的实践1903:莱契沃尔斯(Letchworth)15年后人口达到了1万人,并拥有了50家工厂。1920:韦林(Welwyn)田园城郊——卧城的开端1905:汉普斯特德田园城郊1930:维森肖(3)卫星城市的理论与建设翁温:1922,《卫星城镇的建设》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同时期,美国规划建筑师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联系。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卧城:巴黎半独立的卫星城:赫尔新基卫星城镇:大伦敦规划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卧城:巴黎•1912~1920,巴黎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打算在离巴黎16公里的范围内建立28座城市•特点:除居住设施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工作及生活需求尚需去巴黎解决.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半独立的卫星城:赫尔新基•沙里宁与荣格在赫尔新基新区提出了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特征: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他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地的地域上去。他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应用以开辟绿地。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日常的活动”可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的活动”则作分散的布置。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卫星城镇:大伦敦规划•由阿博克隆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采取在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计划将伦敦中心区人口减少60%.•特征: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3邻里单位与居住区规划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提出背景:汽车穿越道路危险居住环境质量下降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一般5000人左右•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0.8公里)•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邻里单位”的建设实践•英国的华盛顿城,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为“村”(village),人口规模为4500人•日本大阪的泉北新城,基本构成单元为“近邻住区”,约12000人•我国上海的曹杨新村英国的华盛顿城,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为“村”(village),人口规模为4500人日本大阪的泉北新城,基本构成单元为“近邻住区”,约12000人我国上海的曹杨新村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4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1)工业城市——近现代产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法国青年建筑师嘎涅于1901年间设计、1917年发表提出背景:工厂为代表的大机器生产模式居住与工作场所的分离工业城市方案内容人口:35000人功能分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火车站绿化隔离城市交通1900年左右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各区间有绿带隔离。火车站位于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城市交通是先进的,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发动的实验场地。住宅街坊宽30米、长150米,各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4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2)带形城市——近现代交通工具对城市形态的影响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城市沿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围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带形城市的用地布置在带有有轨电车的主路的两侧,宽500米,与主路垂直方向每隔300米设置一条20米的道路,形成梯子状的道路系统,其中除安排独立式住宅外,还设有公园、消防站、卫生站等公共设施。城市用地与农田之间设有林地。他认为带形城市可以横跨欧洲,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的彼得堡,总长度2880公里。带形城市建设实践带形城市方案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5勒.柯布西埃的“明日城市”(1)新建筑运动倡导者的城市观体现为注重城市的功能,考虑到工业化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所带来的城市建设中的可能性。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与实践3.1.5勒.柯布西埃与《明日的城市》(2)勒.柯布西埃的“明日城市”1922年,出版《明日的城市》,阐述对未来城市的设想,一个假想的300万人的城市建设实践:1925年巴黎中心区改建规划1933年《光明城》规划方案对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个假想的300万人的城市•中央为商业区,有40万居民住在24座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是现代化的几何构图。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勒·柯不西埃的居住单位•他认为理想的现代化城市就是由“居住单位”即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所构成。•1946年开始为马赛市郊区设计一座大型公寓综合体,于1952年建成。是一栋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设计的房屋。在第17层和屋顶上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有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屋顶上还有成人健身房,有供放电影的设备。共可容337户,住1600人。地面层是开敞的柱墩,上面有17层,每三层设一走廊。住宅为跃廊式,共有23种不同类型,其中1~6层和9~17层为居住层,7~8层为商店和公共设施,有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马赛公寓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与实践3.1.5勒.柯布西埃与《明日的城市》(3)勒.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观•第一:传统城市中心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第二: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的密度,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6城市美化运动(1)美国的规划传统棋盘状道路系统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兴建环境良好的郊外居住区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6城市美化运动(2)城市美化运动起源:1893年,芝加哥举办的哥伦布世界博览会“美化”运动:以市民中心、林荫大道、广场、公共建筑为核心的宏伟壮丽的城市整体设计。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6城市美化运动(3)芝加哥规划伯纳姆,1906年林荫大道、放射状大道、广场、大型公园等城市设计手法“城市总体规划”的雏形最早具有公众参与意识的规划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1)巴罗报告《皇家委员会关于工业人口分布的报告》将区域经济问题与城市空间分布问题综合考虑高度集中型的大城市弊大于利3.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1.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2)大伦敦规划阿伯克隆比1942~1944年编制(规划面积6731km2,人口1250万人)人口:疏散100余万绿带:宽约5公里,阻止城市扩张新城:建设8个新城四个圈层:内圈、近郊圈、绿带、外圈内圈: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将人口密度降低到190~250人/ha的水平;近郊圈:建设环境良好的居住区,人口密度控制在125人/ha以下,尽量利用空地进行绿化;绿带:宽约5公里,有森林、大型绿地公园,各种游憩、运动场地,蔬菜种植地构成;外圈:用于疏散工业和人口。其中设置八座卫星城,扩建20多座已有的城镇。大伦敦规划的优点吸取了当时西方国家城市规划思想的精髓:霍华德盖迪斯将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城市空间规划紧密结合大伦敦规划的不足对大城市在新兴产业条件下的优势估计不足带有主观决策性质的规划目标与土地私有制下的城市开发机制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矛盾。实施中的矛盾:新城疏散人口的失败第三产
本文标题:第三章-城市规划的演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84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