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课型综合课※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生归纳: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经济:东部高、西部低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学生:发表意见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课堂活动: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2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我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学生:[讲授新课]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越来越具体了,增城区内也存在页很大的差异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师生归纳: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展示: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小组成果。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板书: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表格完成。提问: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学生:纬度因素。3提问: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学生: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提问: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地形因素影响的。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拓展学习:下面看看大家对四大区域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呢完成《区域地理导学》P4综合题2,并思考原因。学生:完成练习并汇报答案以及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练习题,巩固知识。课堂小结:今天您的收获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二、四大地理区域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教学反思:4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课型综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BC、。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讲授新课]5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北方的概况1、范围:2、地形:3、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板书:二、黑土地黄土地1、土壤:学生:举手发言。归纳并板书: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6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学生:阅读并发言。归纳并板书: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1、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问题:春旱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概况1、范围:2、地形:3、气候:二、黑土地黄土地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教学反思: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1、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问题:春旱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7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教学难点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课型综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主要的气候:三大地形区:土壤类型:耕作类型: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8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2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89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