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ISO14000简介知识德信诚
公司地址:东莞市长安镇图书馆左侧电梯四楼邮政编码:523850HTTP://:bz01@bz01.comTEL:0769-85092880FAX:0769-89026070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1什么是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主要是讲自然环境,同时还有一部分社会文化环境的内容。ISO14000所涉及的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外部存在又可以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不同点:ISO14000强调的自然环境,即那些环绕人群空间,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总和。第一章概论1.2环境宣言热爱生命,热爱地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保护地球,应该从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做起,也只有企业的环境改善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第一章概论1.3人与环境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长期依赖自然界,从周围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任意排放各种废物。短短几百年,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濒临耗尽,几乎每一种污染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第一章概论1.4全球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地球起保温作用的是CO2/H2O/CH4-甲烷/NOX-氮氧化合物/O3/CFC2-氢氧烷烃)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是温室效应的元凶2.臭氧层破坏(主要原因:氧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和氯烷烃(CFCS))3.水资源危机4.海洋污染和海洋保护问题(赤潮)5.酸雨(SO2NOX)6.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沙漠化和耕地损失,生物多样性减少)7.城市环境问题(人口增加,资源消耗)每年的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第一章概论1.5我国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燃煤导致2.水体污染情况严重3.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4.城市噪声严重第一章概论1.6八大环境危害事件(1)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造成数千人发病;2.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造成6000人患病;3.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天死亡4000人;4.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5.1953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因排入水体的废水中含镉,使180多人致病,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第一章概论八大环境危害事件(2)6.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7.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计划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机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8.1991年波斯湾战争。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第一章概论1.7对策和行动1.1972年6月25日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1983年联合国大会和UNEP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3.1992年6月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个国家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各层机构共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声明》5个重要文件。《京都议定书》《巴厘岛宣言》第一章概论2.1基本原则和体系2.1.1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方针政策基本方针:坚持环境保护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1.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2.1.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输入减量、无害、无毒/输出治理2.1.4协调发展(协同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又不危及后代2.1.6民众参与第二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其他有关法劳动法宪法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土地利用规划法污染防治法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环境资源法森林草原渔业矿产资源土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煤炭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刑法民法经济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陆源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2.1.7环境法体系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第三章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质量标准11个●环境保护排放标准79个●其他标准305个环境保护标准ISO14000的产生BS7750EMASISO14000’S:19961992年1993年1996年ISO14000’S:20042004年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1.自愿原则2.广泛适用性3.灵活性4.兼容性5.全过程预防6.持续改进原则认证的自愿性,非强制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和所有规模本标准并不强求具体的环境绩效与ISO9001和OHSAS18001的兼容性ISO14001环境管理模式持续改进管理评审4.5检查和纠正措施4.51监测与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2环境方针4.3策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实施与运行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3信息交流4.4.4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作控制4.4.7应急准备与响应ISO14001主要内容包含五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是指:4.2环境方针4.3策划4.4实施与运行4.5检查4.6管理评审17个要素是指: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3信息交流4.4.4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4记录4.5.5内部审核4.6管理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和运行框图管理评审策划环境方针实施和运行检查陈述组织的环境工作的宗旨和原则,为制订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提供框架(依据)为实现环境方针而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工作重点、行动步骤、资源、措施和时间安排执行环境规划,使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检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依据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以及承担的改变环境状况的任务,提出方针、目标、程序变动的要求,以求持续改进PDCA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逻辑关系环境方针法律与其他要求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文件方案环境因素记录4.24.3.14.3.24.3.34.3.34.4.14.4.44.5.4目标和指标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4.4.24.4.34.4.64.4.74.4.5监测和测量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14.5.24.5.3内部审核(主要与4.3.3以后除4.6的要素相互作用)管理评审(与所有要素相互作用)4.64.5.5ISO14001/GB28001-2001与ISO9001:2000主要联系和差异环境因素/对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与其他要求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顾客满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方针组织结构和职责法律法规要求目标和指标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ISO14001:2004/GB/T28001-2001ISO9001:2000第二节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4.1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一般以门牌号作为范围的界定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和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f)可为公众所获取。体现公司产品和过程特性,有特色核心是:两个承诺,一个框架4.3策划4.3.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大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三个途径:管理方案、程序、应急方案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三种时态”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状态”为正常、异常和紧急;以及全面考虑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壤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付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八种情况”,并应考虑产品、过程和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即“一个过程”供应商其他要求:与政府协议、顾客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照管承诺、行业协会要求、与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组织或上级对公众的承诺、本组织要求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本文标题:ISO14000简介知识德信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0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