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05T 055-2003 无公害农产品 酱品用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B05苏农业标州市地方准DB3205DB3205/T055-2003无公害农产品酱品用辣椒生产技术规程2003-12-31发布2004-01-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伙伴网前言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苏州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张家港市蔬菜办公室、张家港市金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复生、郁寅良、杨兴国、陆增根、黄志君、陈杰、陈金林、王友俊、陶笑、金纪康。食品伙伴网无公害农产品酱品用辣椒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达到无公害辣椒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和采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苏州地区露地酱品加工型辣椒的无公害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16715.3-1999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GB/T832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塑料小拱棚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形棚,通常棚高约0.6m,跨度1.3m~1.4m,薄膜宽度为2m,其骨架通常为毛竹条(片)建造而成。3.2营养泥钵指用制钵机具将预先培肥好的苗床土压制而成,直径6cm~8cm,高度10cm的松紧适度的营养土块。4产地环境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并符合GB/T18407.1-2001的规定。5生产技术管理5.1栽培季节早春(2月下旬)播种育苗,晚霜结束后(4月下旬)定植,夏季6月中旬开始上市,一直延续至霜降。5.2品种选择红辣椒主要作为加工酱品用,露地栽培应选用耐热且抗病毒的中晚熟杂交一代品种,如湘辣二号。5.3育苗技术食品伙伴网育苗设施以毛竹条(片)为骨架,搭建跨度1.3m~1.4m,上覆塑料薄膜的小拱棚,长度一般为10m~30m。5.3.2播前准备5.3.2.1苗床准备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块,播前1个月,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复合肥(15-15-15)50kg~75kg,均匀撒施于苗床,然后翻耕、捣细、耙平。5.3.2.2制泥钵制钵前一天将床土浇透水,结合浇水每m2苗床施40%辛硫磷乳油2ml。制钵泥块要求均匀、整齐、不松散。5.3.2.3盖籽土准备选择上茬非茄科作物、无病虫源、较肥沃的菜园土,拍细后过筛,一般每667m2用量50kg。5.3.3播种5.3.3.1播种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5.3.3.2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1999规定的2级以上标准。5.3.3.3播种量每667m2大田用种量50g,需用钵3500个~4000个。5.3.3.4播种方法干籽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结合浇水每m2苗床施用95%绿亨一号乳油0.5ml,待水渗下后每钵播2粒。播后覆盖籽土0.8cm~1.0cm,再加盖一层地膜增温保湿,最后搭拱棚覆膜,用绳加固。5.3.4苗期管理5.3.4.1播种至出苗苗床以保温为主,白天保持25℃~30℃,夜间16℃~20℃。5.3.4.2出苗至齐苗播后10d开始出苗,幼苗顶土时如有“戴帽”现象,需覆一次厚约0.5cm的细潮土。70%幼苗顶土时揭除地膜。5.3.4.3齐苗至定植齐苗后适当通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0℃~25℃,夜间15℃~18℃;选择晴天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750倍液喷雾防病;阴雨天遇床土过潮可撒少量干细土。5.3.4.4假植和间苗苗长至3叶~4叶时进行假植和间苗,营养钵内若两株苗长势相仿不间苗;长势差异较大时拔除弱苗。结合移苗清除杂草。5.3.4.5炼苗定植前5d~7d进行炼苗,适应露地生长环境。5.3.4.6壮苗标准株高15cm~20cm、茎粗0.3cm以上,叶色浓绿,株型好、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无病虫害。5.4定植5.4.1定植前准备5.4.1.1田块选择宜选用上茬非茄科作物的田块。5.4.1.2整地施肥定植前1个月将基肥撒施地面,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硫酸钾复合肥50kg、碳铵25kg,耕翻入土,开好田间沟系。栽前7d,整平地面作小高畦,畦宽1m,畦高20cm~30cm,沟宽50cm。5.4.1.3覆膜畦面整平后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50ml~75ml兑水40㎏~50㎏喷表土,盖好地膜。食品伙伴网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5.4.3定植密度采用宽窄行定植,株距为30cm~40cm,宽行90㎝,窄行60cm,地膜覆盖,每667m2移栽3500株~4000株。5.5栽后管理5.5.1肥水管理肥水管理关键是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地膜覆盖种植的辣椒,在苗期不需要浇水和追肥;当辣椒进入盛花盛果期(即四门斗果坐稳后)追一次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5kg~10kg,硫酸钾7.5kg~10kg;当第一批红果采收后,可根据苗情追施第二次肥,用肥量与第一次相同。另外,结合病虫防治,可进行根外追肥,方法是用150g尿素加100g磷酸二氢钾加50g硼酸兑水50kg,在傍晚时喷雾,也可用有机叶面肥代替。5.5.2清沟理墒雨季前结合清除杂草,疏通沟系,确保排水畅通。5.5.3整枝将门椒以下主干上发出的底杈及时抹掉,杈枝长度不超过3cm.。9月下旬后可摘心,并整去无花果的枝条。5.6病虫害防治5.6.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严格执行GB4285、GB/T8321-2000的规定。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5.6.2病虫害5.6.2.1主要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5.6.2.2主要虫害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蛴螬、蝼蛄等。5.6.3农业防治优化布局,合理轮作,晒垡消毒,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田间病虫源基数。5.6.4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仪杀害、驱避害虫,降低虫源基数,减轻危害程度。5.6.5药剂防治5.6.5.1病害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每667m2用95%绿亨一号乳油0.5ml兑水1000倍液喷雾。疫病、炭疽病等每667m2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各100g兑水500倍液喷雾。病毒病每667m2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600倍液,或40%克毒宝可湿性粉剂80g兑水700倍~1000倍液,连喷2次。5.6.5.2虫害防治蚜虫,每667m2可用1.45%捕快可湿性粉剂80g兑水700倍液喷雾,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兑水2500倍液喷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每667m2可用10%除尽悬浮油40ml兑水1500倍液喷雾,或奥绿一号悬浮剂食品伙伴网~100ml兑水1000倍液喷雾。棉铃虫,每667m2用0.6%阿维菌素乳油50ml兑水1000倍液喷雾,或奥绿一号悬浮剂80~100ml兑水1000倍液喷雾。蝼蛄、蛴螬,每667m2可用48%乐斯本100ml兑水1000倍液喷雾或用300ml兑水1000倍液浇灌。5.6.5.3安全间隔期采收前10d~14d停止用药。6采收嫩果,早期门椒及“四母斗”辣椒一般开花后30d~35d可采收上市鲜销;红果,开花后50d~60d以后,即果实长至4/5以上红色时采收。食品伙伴网
本文标题:DB3205T 055-2003 无公害农产品 酱品用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1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