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510422T 053-2012 无公害玉米生产操作技术标准
备案号:B510400(备)--2012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422/T053—2012无公害玉米生产操作技术标准2012-02-14发布2012-02-14实施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0422/T053—2012I前言为了统一攀枝花市盐边县无公害玉米种植技术标准,提高玉米质量,根据盐边县玉米种植技术特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严格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与表述。本标准由盐边县农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攀枝花市盐边质量技术监督局、盐边县农牧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登松、沙万芬、伍德忠、赵芝萍、王述冬。DB510422/T053—20121无公害玉米生产操作技术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盐边县无公害玉米的产地环境条件、产量指标、栽培技术措施、质量安全指标、采收、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行政区域内无公害玉米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510422/T050无公害玉米产地环境标准DB510422/T052无公害玉米种子质量标准DB510422/T054无公害玉米质量安全标准3产地环境条件3.1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DB510422/T050要求。3.2环境空气条件应符合DB510422/T050要求。3.3灌溉水条件3.3.1平坝灌溉水条件应符合DB510422/T050要求。3.3.2山地灌溉水为上游或水源没有工业污染的可用水。3.4危险物的管理有毒、有害的农药、除草剂、调节剂、包衣剂、激素等危险物应有严格管理规定,不得在本品的室内和生产田间存放。4产量指标本标准的产量指标每667m2350kg以上。5栽培技术措施5.1种子5.1.1选用适宜我县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耐)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玉米品种。5.1.2种子质量应符合DB510422/T052的要求。5.1.3拒绝使用转基因玉米种子。5.2种子处理5.2.1精选种子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手选、人工风选剔除霉变、破碎和病虫害的籽粒,除去杂粒、草籽和杂物。5.2.2发芽试验播前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播种量。亩用种:育苗移栽1.5-2kg,地膜直播2.5-3kg。DB510422/T053—201225.2.3晒种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摊在地上或席上,5~6cm厚,连续翻晒2~3天。5.2.4浸种采用冷浸和温汤法。冷水浸种的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水温55~58℃)6~12小时。浸种过的种子宜湿润条件下播种,干旱缺水时不宜浸种。5.2.5拌种主要是用农药拌种,最好是使用包衣种子,以减轻病虫危害,也可用微量元素如硫酸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药量2~4g,防止超量造成毒害。5.3整地整地技术视前茬而定。玉米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足基肥,深耕翻土,耕后及时耙耢保墒。5.4播种5.4.1播种期根据栽培制度、气候、品种等因素确定播种期。本县冬春玉米播种以1月中旬至2月上旬为宜,夏玉米播种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5.4.2播种方式a)窝播春玉米窝深13cm,夏玉米窝深7~10cm,种子播入湿土层。要求种子分布均匀,深浅一致,播种后施肥覆土,以浅盖为宜。冬春玉米需加盖地膜,采用打孔播种或破膜引苗方式播种育苗。b)育苗移栽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向阳背风、排灌方便、靠近大田的地方做苗床;其次是营养土配制,用40%~50%腐熟过筛的农家肥,50%~60%肥沃细土,加适量磷肥混合均匀,加水搅拌成手握成团,丢下可散的营养土;第三是育苗,把配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袋或制成营养钵,或浇水调成浆状,平铺在苗床上,厚6~8cm,切割成4~4.5cm的小方格;第四为播种,把袋、钵、营养块排列在苗床上,每袋(钵、块)播一粒催过芽的种子。5.4.3种植方式a)等行单株行距相等,株距视品种、熟期而定。b)等行双株行、穴距各自相等,每穴双株留苗,行距83~90cm,穴距47~66cm,相邻两行错窝种植,每667m23000~4000株。c)宽窄行宽行100~110cm,窄行50~60cm,株距视密度而定,春玉米每667m24500~5500株,夏玉米每667m23500~4000株。5.5施肥5.5.1施肥原则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根据玉米的需肥特性和施肥特点施肥,根据玉米计划产量需肥及土壤养分丰缺全量施肥。5.5.2施肥方法5.5.2.1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m2施土杂肥和厩肥1500~3000kg。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基肥集中施用于播种沟或播种穴内,与土壤拌匀。5.5.2.2适量施用种肥每667m2用氮、磷、钾复合肥20-30kg作种肥。施肥时种、肥隔离。5.5.2.3分期施用追肥以人粪尿或速效氮肥作提苗肥、壮秆肥,施用量占总用量的10%~15%。攻穗肥施用量占总用量的50%,在雌穗小穗分化或小花分化时施用,此时中熟种为11~12片全展叶,早熟种为9~10片全展叶。在开花授粉后施壮籽肥,以速效氮为主,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施用量占总用量的5%~10%。施肥时除叶面喷施外都应深施入土。DB510422/T053—201235.6灌溉根据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的规律进行灌溉。出苗拔节期,需水量占总量的15.6%~17.8%,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60%,拔节至抽雄期占总需水量的23.4%~29.6%,保持田间持水量70%~80%。抽雄至籽粒形成期,耗水量最大,此期保持田间持水量80%。籽粒形成至蜡熟期,保持田间持水量70%~75%。重点保证正常出苗及大喇叭口期至籽粒形成期用水。5.7田间管理5.7.1苗期管理在苗龄2.5~4叶时查苗补缺。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补栽后浇水,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在3~4叶期间间苗、定苗,间密留稀,间弱留强。此期间进行2~3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宜浅,以松土为主;第二次在拔节前,可深至10cm,并要做到行间深,苗旁浅。重点注意防治地下害虫。5.7.2穗期管理追施拔节肥和穗肥,结合追肥中耕培土。穗期中耕深度以2~3cm为宜,培土不宜过早,高度以6~10cm为宜。5.7.3花粒期管理补施粒肥,人工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去雄的具体作法是:玉米在即将散粉前,选择晴天10~15时进行。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强,去雄量不超过三分之一。山地、坡地或迎风面的两行不宜去雄。人工辅助授粉的具体作法是:在盛花期晴天上午9~11时,露水干后进行。可用二人拉绳或竹竿做成的丁字架推动雄穗或植株,促使花粉散落在花丝上,隔天一次,进行2~3次,花粉量不足时集中采粉,用授粉器授粉。干旱时应进行浇水,以增粒、增重。田间积水应及时排除。5.8病虫害防治5.8.1防治原则搞好预测预报,严格掌握用药品种和药量,必须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5.8.2防治方法5.8.2.1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间、混、套种等农业措施。5.8.2.2物理防治利用灯光、颜色诱杀、机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5.8.2.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推广使用生物农业防治病虫害。5.8.2.4化学防治农药品种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5.8.3病害5.8.3.1玉米大小叶斑病在雨水较多时易发生。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在发病初期用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或用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一般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5.8.3.2茎基腐病(青枯病)空气湿度大时发病重。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注意田间排水,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增强长势,提高抗病的能力;二是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株0.1kg药液灌根。5.8.4虫害5.8.4.1地下害虫DB510422/T053—20124主要是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的危害较重。防治的方法只要采用种子包衣剂拌种,用量为种子用量的2%,或包衣种子。5.8.4.2玉米螟(钻心虫)一般一年发生三代,有趋光性。防治方法:一是采用诱蛾等杀蛾;二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杀虫双水剂喷心防治。6质量安全指标应符合DB510422/T054的要求。7采收、贮存和运输7.1采收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对不同品种,做到单收、单脱粒、单晒、单贮,切忌混杂。收获完毕后清除田间残膜,进行回收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晾晒场地不能有有毒有害物质。7.2贮存贮存仓库要先消毒、除虫、灭鼠,再以品种分类、挂牌和建立档案资料。不允许与其它物品混存。产品入库后,要经常查温、湿度和做好虫鼠霉变的防范工作。7.3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无污染,做到专货专运,严禁多类货物混运,特别是不能与化肥、农药、工业品等有毒有害、有异味、易腐烂、霉变的物品混运。━━━━━━━━━━━━━━
本文标题:DB510422T 053-2012 无公害玉米生产操作技术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3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