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1-T-271-201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
ICS13.030.40J88备案号:43214-201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271—2014代替DB11/T271-2005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Operationandmanagementcodeformunicipalsolidwastetransferstation2014-08-13发布2014-12-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271—2014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规定.....................................................35工艺运行.....................................................36设备车辆.....................................................67计量信息.....................................................78在线监管.....................................................89环境保护.....................................................910安全运行....................................................911节能减排...................................................1112对公众开放.................................................11附录A(资料性附录)转运站设备台账............................13附录B(资料性附录)转运站运行记录............................14附录C(资料性附录)转运站运行工作日志........................15DB11/T271—2014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代替DB11/T271-2005《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与DB11/T27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资源回收和工艺调整的工艺过程及技术要求(见5.9和5.10);——修改了计量器具的相关要求(见7.1.2,2005版7.1.1);——修改了厂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允许浓度应符合的标准(见9.3,2005版8.3);——增加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要求(见10.1.3);——增加了启动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时应遵守的相关规定(见10.1.5);——增加了防火、防爆、防雷电等安全措施的要求(见10.2.3);——增加了在线监管、节能减排和对公众开放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见第8、11和12章)。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环卫集团环境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海淀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通州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坦、杨跃金、周凯音、赵克、任一、陈芳、刘惠惠、陈浩、吕志强、何亮、刘晓光、尉俊、高靖、张志永、王建平。本标准代替DB11/T271-2005。DB11/T271—20141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工艺运行、设备车辆、计量信息、在线监管、环境保护、安全运行、节能减排和对公众开放的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CJJ47中规定的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CJ/T16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清扫、收集、运输CJJ4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DB11/T273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规范DB11/T271—20142DB11/30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5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垃圾转运站MSWtransferstation将垃圾从收集车转载到转运车的转运设施。3.2大件垃圾bulkyMSW体积大、整体性强,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物品,包括家具和家用电器等。3.3垃圾收集车MSWcollectingtruck用于收集、运输垃圾的车辆。3.4垃圾转运车MSWtransfertruck将垃圾从转运站运往处理处置场所的车辆。3.5DB11/T271—20143生活垃圾municipalsolidwaste(MSW)人类在城市生活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4一般规定生活垃圾转运站应保证全年连续、稳定运行,并应满足如下要求:——严格执行工艺运行管理手册,重大工艺调整需符合相关规定;——定期对相关设施、设备车辆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完好,满足生产需求;——计量器具运行规范,信息记录完整、清晰、及时和准确;——在线监管系统按相关要求有效运行;——环保措施有效,设施运行可靠,污染物排放达标;——安全运行应包括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安全生产制度明晰,执行严格,避免安全事故;——防火、防爆、防雷电、防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完善,职责分明,定期演练;——节能减排制度完善,执行有效;——对公众开放制度落实到位,应接受并配合监督工作。5工艺运行5.1垃圾进站5.1.1进入转运站处理的垃圾应是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工业、医疗、危险和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弃物不应进入转运站。DB11/T271—201445.1.2进站垃圾应来源明确,来源不清的垃圾不应进入垃圾转运站。5.1.3进站垃圾收集车辆应符合转运站技术工艺要求,服从转运站管理。5.1.4进站垃圾运输车辆应整洁、密闭运输,无渗沥液遗洒、垃圾飞扬、遗撒、粘挂现象,并符合CJ/T16中对垃圾车的相关要求。5.2垃圾卸料5.2.1卸料区域应设置指挥人员或自动指挥系统,合理组织垃圾收集车辆按工艺规定路线到指定区域有序卸料。5.2.2转运站内垃圾不应露天或在卸料平台堆放。5.2.3混合垃圾卸料时,应去除妨碍生产线运行的大件垃圾等废弃物,并密闭储存。5.3分选压缩5.3.1进入转运站的垃圾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处理,不应随意变更或简化处理工艺;分类收集垃圾应按特定工艺处理,分类转运。5.3.2单一压缩转运站应把混合垃圾全部经过压缩后由垃圾转运车转运出站。5.3.3带分选功能的转运站应把混合垃圾全部经过生产线按工艺要求进行分选处理,分类选出部分应分别转运,其中适合压缩的部分应进行压缩。5.3.4应按工艺要求装箱、换箱,不应超重、超高。5.4垃圾转运DB11/T271—201455.4.1处理后的垃圾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回收或运送至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应随意、随处处置。5.4.2处理后的垃圾应及时转运,不应在站内积存,应密闭运输,不应出现遗撒及垃圾粘挂现象,转运途中不应遗洒垃圾渗沥液。5.4.3转运车辆运输途中应严格遵守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等相关规定。5.5除尘系统5.5.1卸料点应设有扬尘收集、控制系统,分选车间、压装车间和重箱区等易扬尘区域应采取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5.5.2除尘系统应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并有相应记录。5.6污水处理5.6.1转运站应有渗沥液收集和存储设施,及时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如设有渗沥液处理设施应达标排放;如没有渗沥液处理设施,应运送到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处理。5.6.2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应按DB11/307的规定集中排放。5.6.3收集、处理设施应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并有记录;在进水口和各出水口设置有效计量设备、监测设备;对出水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频次按相关规定执行。5.7臭气控制DB11/T271—201465.7.1产生臭气的车间及设施(如引桥、垃圾卸料、分选、压装、重箱区、渗沥液处理区等)应全密闭、负压运行,并采取臭气收集、控制措施;非密闭区域(如垃圾收集车等候区),必要时应采取辅助除臭措施。5.7.2收集后的臭气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5.7.3除臭系统应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并有相应记录,并自行对集中排气口和臭气易积聚地点进行氨气、硫化氢监测、记录。监测频次为每日1次。5.8站内交通5.8.1转运站交通路线、交通标志、信号灯以及指挥人员的设置应符合GB4387的规定。5.8.2转运站内工作人员及车辆应服从交通路线、标志、信号灯以及指挥人员的指挥。5.8.3转运站内垃圾收集车辆与垃圾转运车辆行驶路线应避免相互干涉,保证交通安全。5.9资源回收5.9.1具有分选功能的转运站应分选可再生资源,并密闭存储。5.9.2分选出来的塑料、金属等可再生资源按有关规定提供给资源回收单位。5.10工艺调整5.10.1工艺调整包括工艺流程调整、转运形式变化、设备类型变化等。5.10.2工艺调整应按相关规定执行。DB11/T271—201476设备车辆6.1运行6.1.1建立设备台帐,主要内容参见附录A中的表A.1。6.1.2实行运行记录制度,主要内容参见附录B中的表B.1。6.1.3实行设备车辆使用率和完好率考核制度,使用率和完好率应达到设施工艺运行管理手册或合同规定的要求。6.1.4安全装置应灵敏有效,符合国家标准并及时通过有关的法定检测。6.2维修更新6.2.1设备车辆应制定维修更新制度,内容包括维修更新周期、内容和标准。6.2.2应及时修理生活垃圾转运站设备车辆故障,保持设备车辆工况良好。6.2.3作业设备、车辆每班作业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无积尘。7计量信息7.1计量7.1.1进站垃圾应按相关部门要求全部经过计量器具计量,应按相关规定保留计算机中原始称重记录。7.1.2计量器具应采用地磅双向称重方式,精度应满足结算的需求;应具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并按相关要求与市级系统互联互通。DB11/T271—201487.1.3计量数据(总重、皮重、净重)、视频监控数据、垃圾运输车辆、垃圾来源、垃圾种类、进出站时间等信息应详细记录存档,按相关规定报送。7.1.4计量器具应依法定期向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检定,取得有效的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检定合格印后方可使用,检定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年。7.1.5计量器具管理人员应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依法履行职责,按有关规定做好记录、备份、报送等工作;应定期检查维护计量器具,以确保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如计量器具出现故障,应及时修复,如影响计量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元器件发生故障,修复后还应向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检定,检定合格后方使用;修复过程中采用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应急预案进行计量统计并有相应记录。7.2信息7.2.1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和报送工作应及时、准确和完整。7.2.2建立“运行工作日志”制度,日志主要内容参见附录C中的表C.1。7.2.3卸料口有异常垃圾进站时应有记录,紧急卸料应有上报、批准和实施记录。7.2.4按时填报设施运行情况年度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量、工艺、技术、设备、人员、能耗、成本等方面信息。8在线监管8.1应配备
本文标题:DB11-T-271-201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4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