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 T 549.2-2005 无公害马铃薯 第2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ICS67.080.20B31备案号: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549.2—2005无公害马铃薯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potatoPart2: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ultivation2005-03-04发布2005-04-0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549.2—2005I前言DB33/549-2005《无公害马铃薯》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条件;——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是无公害马铃薯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义乌市农业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志贵、陶建明、金鸿、刘华、张涵辉、陈振勒。DB33/T549.2—2005II引言马铃薯是我省的优势农作物之一,为适应人们对农产品无公害质量的需求,发展马铃薯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规范了本省无公害马铃薯春秋两季栽培系列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检验验收的依据。DB33/T549.2—20051无公害马铃薯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马铃薯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的种薯质量、薯田选择、整地、催芽、播种、薄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贮藏。本部分适用于马铃薯春季和秋季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3.1薄膜覆盖农用地采用无毒聚乙烯薄膜进行平盖、弓盖,创造田间小气候的一种栽培技术。3.2宽行窄株播种行距大于株距1倍以上的播种方式,一般行距为45㎝~60㎝,株距为22㎝~25㎝。3.3大薯单个质量100g以上的薯块。3.4中薯单个质量50g~100g的薯块。3.5小薯单个质量50g以下的薯块。4春马铃薯种薯质量4.1品种选择应选择熟期适宜、丰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品种。4.2薯块选择种薯具有该品种特征,薯块大小均匀,无病虫,伤口愈合,无冻伤。DB33/T549.2—200525整地5.1选择pH5.5~7.5的土壤,以壤土、沙壤土为宜,深翻,并晒垄培肥。5.2播前10天~15天整畦,畦宽100cm~180cm,畦面中间稍高,达到泥细无杂草。5.3沟宽20㎝~25㎝,主沟、围沟深25㎝~30㎝,支沟深15㎝~20㎝。6春马铃薯播种6.1催芽6.1.1播前15天~20天,种薯置于黑暗处,保持温度15℃~20℃,相对湿度75%~80%催芽。6.1.2芽长1㎝左右,摊薄见光(散射光)炼芽待种。6.2切块6.2.1每切块薯重20g~25g左右,使每一薯块至少带有1个~2个芽眼。6.2.2小种薯视芽眼纵切二块,或整薯播种;中薯纵切3块~4块;大薯视芽眼,螺旋形向顶部切。6.2.3切刀用5%的来苏水或75%酒精浸泡或擦洗消毒,切后用1000mg/L农用链霉素浸种30min,后洗净药液,等待伤口愈合后播种。6.3播种6.3.1适时播种6.3.1.1单膜覆盖1月中下旬为宜。6.3.1.2双膜覆盖1月上旬为宜。6.3.1.3露地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为宜,山区可适当延迟。6.3.2播种方法6.3.2.1采用宽行窄株播种法,按行距开播种沟,深约5㎝~7㎝,每667㎡植4500穴~6000穴。6.3.2.2薯块芽眼朝上平放。6.3.2.3每667㎡用750㎏~1000㎏焦泥灰或细土覆盖,覆土厚度1.5㎝~2㎝为宜。6.4播后苗前除草6.4.1要求土壤湿润。6.4.2每667㎡用50%乙草胺50g~70g或40%扑草净150g,兑水50㎏,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7春马铃薯薄膜覆盖要求及步骤7.1薄膜规格盖膜以宽1200mm~2000㎜×厚0.006㎜规格为宜。弓盖膜以宽1300mm~2100㎜×厚0.012㎜规格为宜。7.2覆盖要求平盖膜平贴畦面,膜边用泥压紧压实。7.3清理沟渠清理沟渠。7.4薄膜管理7.4.1单膜覆盖的,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破膜后用细泥立即封好膜孔,防止漏风。7.4.2双膜覆盖的,增盖一层低弓盖薄膜。膜内温度不超过30℃,超过30℃需通风炼苗。8春马铃薯田间管理8.1施肥8.1.1施肥原则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薯田环境和马铃薯品质产生不良影响。DB33/T549.2—200538.1.2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8.1.2.1农家肥料按NY/T394-2000中3.4所述的土肥执行。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肥、饼肥。8.1.2.2商品肥料按NY/T394-2000中3.5所述的商品肥执行。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叶面肥、无机肥等。8.1.2.3其它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鱼渣、牛羊毛废料、骨粉、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等有机物料制成的,经农业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肥料。8.1.3禁止使用的肥料8.1.3.1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质的垃圾。8.1.3.2硝态氮肥和未腐熟的人粪尿及畜禽肥料。8.1.3.3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8.1.4施肥方法和数量8.1.4.1基肥8.1.4.1.1有机肥:中等肥力田块每667㎡施农家肥1000㎏~1500㎏或多效有机菌肥100㎏~150㎏,播种前10天~15天整地时施。8.1.4.1.2每667m2施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硫酸钾复合肥60㎏,再加尿素15㎏~20㎏。在播种时施于两穴之间,以防肥害。8.1.4.2追肥8.1.4.2.1追肥:出苗后封行前,视苗情每667㎡可用尿素2kg加水100kg浇根。8.1.4.2.2叶面肥:茎叶封行后,每667m2用尿素50g加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15kg在露水干后喷雾1次~2次。8.2防冻害为预防3月份的“倒春寒”,可撒施草木灰,或用杂草、薄膜复盖马铃薯茎叶上,待冷空气或晚霜过后及时揭除,然后视苗情进行根外追肥。8.3防徒长,防渍水8.3.1苗高40㎝以上、茎叶全部封行时,对徒长田块,每667㎡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5g~20g兑水50kg茎叶喷雾,不漏喷,不重喷。8.3.2春马铃薯中后期雨水偏多,应加强清沟排水,做到雨停水干。8.4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8.4.1主要病虫害a)主要虫害是地下害虫,以地老虎为主;b)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8.4.2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8.4.3农业防治8.4.3.1选用抗病品种。8.4.3.2选用无病虫种薯。8.4.3.3实行水旱轮作制度。8.4.3.4测土平衡施肥。8.4.3.5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偏施氮肥,少施化肥。DB33/T549.2—200548.4.3.6清除病苗、病叶。8.4.4生物防治采用细菌、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性诱剂等生物方法防治。8.4.5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的趋化性、趋光性原理,设置诱光灯、防虫网、采用避蚜膜等驱避、诱杀害虫。8.4.6保护天敌: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8.4.7化学防治8.4.7.1地老虎8.4.7.1.1下种时,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拌细土20㎏穴施覆土。8.4.7.1.2出苗后用90%晶体敌百虫60g~100g,先少量热水溶化,然后用切碎的新鲜草等青料20㎏拌匀,制成毒饵,在傍晚施于作物根部诱杀。8.4.7.2晚疫病、早疫病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剂兑水800倍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隔7天~10天连用二次。8.4.7.3环腐病8.4.7.3.1种薯处理,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0.2%~0.3%浓度进行浸种。8.4.7.3.2每667㎡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1次~2次。8.4.7.4禁止使用的农药砷酸钙、砷酸铅、甲基胂酸锌(稻脚青)、甲基胂酸铵(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薯瘟锡(毒菌锡),三苯基醋酸锡、三苯基氯化锡、氯化锡、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胺、氟铝酸钠、滴滴涕、六六六、毒杀芬、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硫丹、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化乐果、治螟磷、杀扑磷、水胺硫磷、磷胺、内吸磷、甲基异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硫环磷、克百威(呋喃丹)、丁(丙)硫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地虫硫磷、蝇毒磷、氯唑磷、苯线磷、三氯杀螨醇、敌枯双、杀虫脒、五氯硝基苯、稻瘟醇(五氯苯甲醇)、苯菌灵(苯莱特)、除草醚、草枯醚等农药及其混配剂。8.5春马铃薯收获8.5.1在茎叶开始落黄时进行收获。8.5.2双膜覆盖的一般在4月上、中旬收获;单膜覆盖的一般在4月中、下旬收获;露地栽培的一般在5月上、中旬收获。8.5.3根据市场需要和价格可提前或延后收获。9秋马铃薯催芽9.1选种9.1.1宜选用春季一级种收获的早熟品种。9.1.2选择色泽新鲜、光滑、整齐、无病虫害,单个重20g~30g的小整薯作薯种。9.2催芽播前15~20天,对无芽的种薯进行催芽。掌握“四凉”(室凉、砂凉、水凉、复盖物凉)原则,温度不高于28℃,常翻动,湿度不够时洒水,待芽长至1㎝左右,见光(散射光)炼苗。10秋马铃薯播种10.1播种原则马铃薯秋播时的日平均温度上限为26℃,所以不宜过早播种;但若播期过迟,则营养生长期不足,产量品质下降。10.2播种要求DB33/T549.2—2005510.2.1丘陵平原地区8月底至9月初为宜,山区8月下旬,切块的9月上旬播种。10.2.2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下种,覆土1.5㎝~2㎝。10.2.3采用宽行窄株播种法,根据不同品种,每667㎡植4500~6000穴。10.2.4播后每667㎡用50%乙草胺50g~70g或40%扑草净150g兑水50㎏进行化学除草。用遮阳膜、稻草等覆盖可达到降温效果,有利全苗壮苗。11秋马铃薯田间管理11.1施肥11.1.1施肥原则、允许施肥种类和禁止使用肥料与春薯相同11.1.2施肥方法和数量11.1.2.1基肥:翻耕时每667㎡施土杂肥100㎏~150㎏,复合肥70㎏或农家肥1000㎏。11.1.2.2追肥:齐苗后每667㎡施尿素10㎏或农家肥1000㎏。11.1.2.3根外追肥:10月上中旬,每667㎡用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50㎏喷施1次~2次。11.2主要病虫防治11.2.1主要害虫是金针虫、地老虎,主要病害是青枯病、疮痂病、晚疫病。11.2.2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保护天敌等措施同8.4.3、8.4.4、8.4.5、8.4.6。11.2.3化学防治11.2.3.1金针虫防治方法同8.4.7.1。11.2.3.2青枯病11.2.3.2.1种薯用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浸种,凉干后播种;11.2.3.2.2齐苗后,每667㎡用77%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施1次~2次。11.2.3.3疮痂病11.2.3.3.1土壤消毒处理,播前每667㎡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施于播种沟内进行消毒处理,为防止药害,施药后隔夜播种;11.2.3.3.2播前用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浸种30分钟,凉干后播种;块茎形成初期,每667㎡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11.2.3.4地老虎、晚疫病防治地老虎、晚疫病防治同8.4.7.1、8.4.7.2。11.3其它管理11.3.1播种或块茎膨大时,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抗旱。灌水应在傍晚进行,渗灌至半沟水即可,第2天早晨排干积水。11.3.2秋季台风暴雨过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烂薯死苗。11.3.3块茎膨大初期及
本文标题:DB33 T 549.2-2005 无公害马铃薯 第2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5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