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前言认识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本身。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蜜蜂的信息传播1、“8字舞”(卡尔·冯·弗里施)2、莫尔斯信号(H·艾什)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1)气味;(2)发光;(3)超声波;(4)动作;(5)声音。气味动物借助气味进行沟通,寻找选择食物、区分个体、划分领地、识别同类。发光动物依靠发光繁衍后代;有的海洋动物依靠发光来狩猎超声波海豚蝙蝠等动物依靠声波定位来确定物体位置动作动物依靠动作传递丰富的信息声音动物依靠声音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杜鹃啼血。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靠后天的学习。(2)动物遗传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传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黑猩猩的“语言”1、只能理解具体眼前,无法表达抽象和过去、未来。2、“语言”无法与其他对象沟通和传授。3、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后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施拉姆关于语言诞生过程的几种猜测:“汪汪”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模仿自然声音而形成的。“感叹”理论。由偶然的表达感情或感情而产生。“唱歌”理论。由传播感情和欢庆事件的原始歌声中产生。“吆-嗨-嗬”理论。由用力发出的呼噜声演变而来。语言从劳动中产生恩格斯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而在这个过程中,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作用。可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语言具有灵活性。表达具体的、抽象的、虚构的。发音具有经济性。最小的体能消耗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新的词语、新的概念、新的含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史。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施拉姆“最后的七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口语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口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局限性。口语传播的局限(1)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2)记录性较差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上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散氏盘西周历王时期重器(1)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2)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1045年北宋毕升泥活字印刷1450年德国工匠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印刷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已见端倪,至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而臻于成熟。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约翰·古登堡生于1400年,逝于1467或1468年,是一名德国酒类鉴赏家和冶金学家,他的印刷机的设计借用一个制酒业中使用的类似机械。古登堡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的人,1453年他印刷出了著名的《圣经》,并且他的印刷方法很快传遍了欧洲。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大脑的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过程。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在整个电子媒介的发展历程中,里程碑似的事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制成了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第一条电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里的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沟通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1865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的研究基础上,确立了现代电磁波理论;-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研制的电话获得专利,成为电话问世的标志;-1885-1889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在实验室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计算出了波长;-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罗斯科学家波波夫,同时运用电磁波理论成功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因而被誉为“无线电之父”;-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又发明了“无线电心脏”-三极管,解决了无线电通讯上德关键性技术问题;-1906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人费雷登首次用自己的实验电台播出了一段广播节目;三、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1、信息社会概念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2、提出: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日本、美国等发国家最早提出。日本的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1969)。日本经企厅经济审议会《日本的信息化社会:视点与课题》(1969)。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美国学者A·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分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口语、表情、动作、眼神(2)再现的媒介系统:传播者使用工具或机器、接收者不需要绘画、文字、印刷、摄影(3)机器媒介系统:双方都使用机器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1、“信息爆炸”——弗莱德里克第一次倍增:1500年第二次倍增:250年第三次倍增:150年第四次倍增:50年10年、7年、5年2、信息社会(1)D·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农林牧渔生产商品以服务业为主(2)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一次: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革第二次: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第三次: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革3、高度信息化社会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两个阶段(1)初级信息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高度普及,私人媒介日趋多样(2)高度信息化阶段(20世界80年代末至今)高度信息化阶段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加大了建设信息社会的力度美国1993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美国1995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中国1997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三网合一”四、小结人类传播史就是一个人类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传播媒介,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语言符号系统——摆脱动物传播状态体外化媒介系统——人类传播能力提高四、小结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分散的媒介系统功能越来越强20世纪90年代不同媒介功能融合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保存和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五、知识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M·麦克卢汉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体外化的媒介系统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本章重点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人类传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传播的四大历史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信息社会、信息爆炸的概念。高度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微型电脑普及、新媒体带来的不同媒介融合。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7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