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腧穴的定位方法1.ppt
腧穴的定位方法及常见穴位2019-07-14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标志定位法二、骨度分寸定位法三、手指同身寸法四、简便定位法一、体表标志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为止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两种:固定标志、活动标志一、体表标志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横纹线以及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起和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二、骨度分寸法是指将人体各部,按照比例分别规定为一定的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这种假定的长度叫“骨度”,骨度的单位是寸,这里的寸就是等分。不论任何年龄、体形、男女、老幼都可按这种标准测量。骨度分寸表头部骨度分寸胸腹胁部骨度分寸背腰部定位法上肢部骨度分寸下肢部骨度分寸三、手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四、简便定位法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只适用于某些少数腧穴的量取。十四经脉及其常见腧穴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手太阴肺经手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内在正经十二足太阴脾经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十二经脉)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经脉足阳明胃经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经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的作用络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外的另一些重要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系十五别络——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在加上脾之大络。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统络脉孙络——细小的络脉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十二经络的走向头面部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胸手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任脉和督脉: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是“阴脉之海”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是“阳脉之海”腧穴与常用穴位手太阴肺经: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治疗肺部病症,肩背痛等。云门: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外端下缘凹陷处。治疗肺部病症,肩背痛等。手太阴肺经: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治疗腕臂部病变,头部、项背部病证,“头项寻列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治疗:“心胸内关谋”。大陵:位于人体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治疗:心胸疾病,手腕痛。手厥阴心包经:劳宫:位于手掌心第二和第三条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下是穴。治疗:心痛,癫狂,口疮等急性症。手少阴心经: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中。治疗:心与神志病证。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在手背,位于第1、2掌骨间,约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治疗:‘‘面口合谷收’’。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治疗:上肢疾患,发热等。手阳明大肠经:迎香:在鼻翼的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治疗:鼻部及面部疾患。手少阳三焦经: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当尺桡骨之间。治疗热病,头面五官疾患,上肢疾患等。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凹陷中。治疗面瘫,耳部疾患,牙关紧闭等。手少阳三焦经:耳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治疗耳部疾患,齿痛等;丝竹空:人体的面部,眉梢凹陷处。治疗眼部疾患,头面部疾患等。手太阳小肠经:少泽:手小指尺侧端,距指甲角一分许。治疗:治热病,咽喉肿痛等。听宫:耳屏前,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后缘,张中凹陷处。治疗:耳部疾患,齿痛,癲痫等。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治疗妇科病,失眠,脾胃病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凹陷中。治疗腹胀、腹泄,膝痛等。足太阴脾经: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成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治疗:补血要穴。足厥阴肝经: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治疗头痛,胁痛,下肢痿痹等。足少阴肾经:涌泉: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足中跖屈时凹陷中。保健穴。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治疗头痛,咽喉肿痛,月经不调,足痛等。足阳明胃经:四白穴:目直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治疗头目疾患等。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齿时,咬肌最高隆起处。治疗:齿痛,口足阳明胃经:犊鼻:(外膝眼)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治疗:膝关节痛,脚气等。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肚腹三里留。保健穴。治疗脾胃病,神志病等。足阳明胃经:丰隆:外踝高点上8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二横指处。治疗咳嗽多痰,头痛眩晕,下肢疾患等。足少阳胆经:听会: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治风池: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治疗头颈部疾患。足少阳胆经: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治疗头目疾患。肩井:大椎与锁骨肩峰连线的中点。治疗肩痛,头痛,高血压等。足少阳胆经: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治疗腰痛,下肢疾患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治疗肝胆病,下肢疾患等。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目内眦上方1分许。治疗眼睛疾患。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头痛发热,伤风咳嗽,项、胸、背痛等。足太阳膀胱经: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肺部疾患。膏肓穴: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治疗肺系疾患,强身保健等。足太阳膀胱经: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心部疾患,失眠,心悸等。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肝胆疾患,背痛等。足太阳膀胱经: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肝胆病。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脾胃病,肠道疾患等。足太阳膀胱经: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脾胃病,肠道疾患等。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肾不足,肾虚,耳鸣,耳聋等。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肠道疾患,腰痛等。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尿血,遗尿,小腹胀痛,痢疾等。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小便不通,遗尿,腰脊痛,泄泻,便秘等。委中:腘横纹中央。腰背委中求。治腰背疾患,下肢疾患等。足太阳膀胱经:承山: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治疗腰痛,腿痛,痔疾等。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平外踝高点取穴。治疗头痛,腰骶疼痛,足跟痛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小指外侧端,距趾甲角1分许。治疗头痛,目痛,胎位不正,难产等。任脉:(阴脉之海)关元:仰卧,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治疗男科、妇科病,肠道疾患等。气海:仰卧,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治疗男科、妇科病,肠道疾患,中风等。任脉:(阴脉之海)神阙:仰卧,肚脐正中。治疗肠鸣腹痛,泄泻,脱肛,虚脱等。中脘:仰卧,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治疗肠胃病等。任脉:(阴脉之海)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治疗肺部,胃部,乳房疾患。天突:胸骨上窝正中。治疗呼吸道疾患等。督脉:(阳脉之海)长强:尾骨尖与肛门的中间。治疗肛门疾患,腰脊痛等。腰阳关:俯卧,第四腰椎棘突下。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妇科,男科病等。督脉:(阳脉之海)命门:俯卧,第二腰椎棘突下。治疗肾虚,妇科疾患,腰脊痛等。大椎:俯伏或正坐低头,第7颈椎棘突下。治疗头颈部疾患,咳嗽等。督脉:(阳脉之海)哑门:后发际正中上5分,第二颈椎棘突下。治疗癫狂,中风,舌强不语等。风府:后发际正中上1寸,两侧斜方肌之间。治疗头颈部疾病,咽喉肿痛等。督脉:(阳脉之海)百会:头正中线上,后发际直上7寸。简便取穴: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会处。治疗头痛,眩晕,中风,癫狂等。神庭: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5分。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督脉:(阳脉之海)水沟(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2/3交点处.治疗癫狂,昏迷等.经外奇穴:印堂:两眉国连线的中点.治疗头面部和鼻部疾病等.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治疗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经外奇穴: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1分.治疗昏迷,高热,中暑等.四缝:手第2、3、4、5指掌面,当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经外奇穴: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治疗喘症。谢谢
本文标题:腧穴的定位方法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7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