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永嘉大师证道歌注》完整版
1永嘉证道歌注1996.8.24高雄文殊讲堂翻开一百六十九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今天是民国85年(1996)8月24日,我们从今天起,要来讲《永嘉大师证道歌》,今天刚好剃度了十二位徒弟,所以这个很好记。我们用了一段时间讲《禅宗集》,结果很多人的反应是:太艰涩了、太深了!然后,听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听起来很辛苦。这是古人写的东西,而且用天台的思想,去注解禅宗的思想,所以,听起来会有一点隔阂的感觉。我们今天要讲这个《证道歌》,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不会了!宋朝彦琪法师,注解的这一本《证道歌》,也不会那么难,研究起来也很好,感受也非常棒。所以,负担已经过了,辛苦的日子都已经过了,再来的日子很快乐了,不会那么辛苦。诸位请翻开一百六十九页,【永嘉真觉大师】真觉就是玄觉,这是永嘉大师的法号。而“真觉”则是皇帝所赐的封号,往生后,才给他命的名字,真觉大师【证道歌注】就是注解。【唐永嘉沙门元觉撰】元觉就是玄觉,这以前我们就有讲过了。【宋舒州】“宋”就是宋朝,舒州是在山东省,现在的山东省。【沙门彦琪注】目前还没有这位法师的详细资料,如果我们有详细的资料,再给诸位说明一下。请翻开一百七十一页,【证道歌注并序】注解,注解《证道歌》,同时写序文,写在文章的前面就是序。【永嘉真觉大师者。乃祖席之英人也。】永嘉真觉大师是祖席。。。“祖席”就是他的座次、席位。之英人也,就是才华出众,才智杰出,出类拔萃之人。这意思就是说:永嘉真觉大师,是延续了祖师大德的席位,是一个这样子才智杰出的人,出类拔萃的人。【法讳玄觉。】“法讳”就是法号,法名,叫做玄觉。【少而落彩。】它这个意思不容易了解,为什么叫落彩?这个“彩”比较容易了解,“彩”就是世俗的浮华,世俗上的浮华。“落彩”就是不落入世俗的浮华。表示说:永嘉大师少年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不浮华的人,这个“彩”就是浮华。第二种解释:这个“彩”就是指文章,或者是指风度,我们常常讲:神采,神采。所以,这个“落彩”,就是指大师少年落落大方,神采超凡,或者是才华洋溢。它这个有两种角度来解释,如果你把它解释说:落入了浮华,这样就不对了!不落浮华,那就是正确,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行履真实的人,一个实践的人。年少的时候,他不落入世俗浮华的表面,是很扎实的一个人。【聦2敏颇异。】“聪”就是聪明、敏慧。意思就是:聪明,反应又很敏捷。换我们现在一句话来讲,叫做:智商很高,反应非常快,颇异,与一般凡夫大不相同。【始者】刚开始。【习天台智者教观。】刚开始是修习天台智者大师的教观。【即左溪同时也。】就是跟左溪尊者同一个时代。【于是遍历讲肆】“遍”就是周遍,“历”就是游历,周遍游历。“讲肆”又称为讲堂,或者是讲演,或者是讲座,是指讲经说法的地方。这个“肆”就是处所,或者是称为舍宅,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讲堂。周遍游历种种讲法的处所,意思就是说:各处去参学,到处去参。【参寻知识。】到处去寻找善知识。【忽一日因览】“览”就是阅读。【涅槃大经。】“涅槃经”是讲常、乐、我、净。这个前后记载有出入,应该是阅读《维摩诘经》(新版已更正)。因为《证道歌》跟《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是一模一样的。《维摩诘经》就是不二,不二就是当下,这跟禅的思想是一模一样的。《证道歌》后面有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其中讲到五眼、五力,这是出自《净名经》弟子品第三。《净名经》弟子品第三里面说: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所以可见,根据真觉大师后面讲到:净五眼,得五力等等,应该是阅读《维摩诘经》,才是正确的。所以是:忽一日因览《维摩诘经》。【洞明法旨。】“洞明”就是洞晓、透彻、明了。“法旨”就是诸法的宗旨,就是空性,现前一念,心性本自具足。【即往曹溪。】就前往漕溪,也就是六祖的道场。请【六祖印可。】“印可”就是印证、忍可,认可他的悟境。有没有开悟,一定要经过印证,要印证。【祖叹其深证。】“深证”当然就是大彻大悟,证悟很深。【即时遽然告归。】一印证,佛佛道同,你开悟的境界,跟六祖开悟的境界,都是一样,去了,印证一下,法法如是嘛!对不对?遽然告归就是疾速,“遽然”就是疾速的,告辞要回来了。【祖少留一宿。】“少”就是略微、稍微,“一宿”就是一夜。少留一宿,稍微停留一个晚上,【故号为一宿觉焉。】一宿觉。【则以所证法门】就是所证悟的法门。【发言为歌。】就是用言语表示情意,或者是看法、或者是见地。用言语来表示他的看法,很方便大家来歌颂。【以警未悟。】警惕没有开悟的人。【师复预期冥感。】预先在冥冥之中,就有所感应道交,现出灵异祥瑞之相。因此,真觉大师又在冥冥当中,有种种的感应。【即时定中观见字字化作金色】跟佛讲的境界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讲:金文,金文,字字化作金色,在定中看到了。【满虚空界。自后天下丛林无不知也。】所以说:如果你悟道了,你不怕没有众生可以度,要是我们因缘不具足,要勉强来度众生,有时候也是变成伤害自己,扰乱了佛教。因此,修行尽分,度众随缘。修行要尽分,度众则随缘。【诸方老人】“老人”就是德高望重的,或者是道行高深的,或者是称长老。诸方的长老,【或注或颂。】或者传颂。【以至梵僧传皈印土】就是印度的出家人来中国大陆,发现这个写得太好了,反而传过去印度。佛经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而我们中国开悟的圣者,真觉大师的著作,却反而传回去印度,这相当好,相当好!是不是?“梵僧”就是印度的出家人。传回去印度这个国度。【翻译受持。】把它翻译成印度文、梵文,来让大家受持。【若非深契佛心。】如果没有真正的契合佛心。【其孰能与于此哉。】“孰”就是谁。谁能够於此哉,就是比得上,其谁能够比得上,同这样的境界呢?是不是?如果不是真正的深契合佛心,哪一个能够比得上这样呢?【彦琪】就是写这一本注解的人,叫做彦琪法师。【山居暇日】就是空闲的时候。【因学者所问。】有学佛的人;这个“学者”不是世间的学者,不是这个,是指学佛者。有学佛的人所问,【故乐为其说。】很欢喜的讲见性法门,这个《证道歌》,【许彼所录。】就是允许他所录的。【录成直叙】录成起来,就直接的叙述。【其大略。】3就是大概。所以,这一本注解,就不会那么烦,这只是《证道歌》大概的注解。【题于卷首。】本文之前叫做卷首,卷首就是序文。【旹绍圣丁丑仲夏十八日列岫轩书】底下这个是:【旹绍圣】旹念shi(二声),我们常说时为中华民国几年几月几号。这个是时间的时。旹绍圣,绍圣是北宋哲宗的年号,丁丑年是西元1097年,距离今天1996,刚好是九百年,我们今天是1996年8月24日。【丁丑】绍圣四年,【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叫做仲夏,【十八日列岫】“列岫”就是我们所讲的群山,这个“岫”字是指山谷。“列岫”就是排列绵延的山峰,很多的山峰,底下一个山谷这个地方,叫做列岫。“列”就是群山,“岫”就是群山底下的山谷。【轩】在这个山谷底下,建一个小小的道场,“轩室”就是小小的。【书】“小室”叫做轩,“书”就是记载。在绵亘的山峰,连绵的山峰底下,造一个小小的道场,小小的,阅读的阅览之室,在这个地方所写的。所以,以前的高僧大德,很少人住城市的,几乎没有人住城市,都是在山啊、水啊,灵气很大的地方。好!翻过来,一七二,【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宋舒州沙门彦琪注】月溪法师说:“道”就是佛性本体,又名本来面目,证道,在月溪法师的解释是:打破了无始无明,就是证道。【从缘悟入之谓证。】见缘起即见道嘛!从因缘法悟入空性,所以,这个要忽悟即得,忽然的“忽”,忽悟即得。落入语言、名字,这是生灭相;落入执着、分别,也是生灭相,所以,要跳出来,契入空性。你什么时候契入,什么时候就证道。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这样子,所以,悟道者,没有新,也没有旧;没有来,也没有去。千差万别,对一个圣者来讲,他都是如如不动。何以故?千差万别不可得,他了解,这个都是唯心所造的自我,执着跟自我分别。所以,在缘起里面,观照不可得,然后,了知心的生灭相也不可得;这个执着的分别相也不可得,然后,智慧现前。所以,从缘悟入之谓证。【千圣履践】“履”就是履行,“践”就是实践。诸佛菩萨,就是因为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履践”就是履行、实践。这个叫做道。【之谓道。吟咏其道】吟咏,就是讽诵诗歌,比较好念、好唱,大家就会很顺的这样一直念。吟咏其道【之谓歌。】这样叫做歌。【故曰证道歌也。或云。无修无证者。】无修无证是证到空性,二乘人:缘觉、声闻,菩萨跟佛,都有证到空,只是空的角度圆不圆满。二乘人破我执,我空;菩萨破法执,法空;佛是空空,连那个空的执着也没有。所以,空性到究竟,没办法形容,只有用空空来形容。所以,这个无修无证者,【乃诸散圣】这个“散”,佛是圣中圣,其他诸大菩萨,以及二乘的圣人,称其为散圣。散圣就是:佛是圣中圣,其他叫做散圣,二乘人啦,二乘的圣人:声闻、缘觉,及诸大菩萨,统统叫做散圣。【助佛扬化。】帮助佛来发扬光大,教化众生。【已于往昔证道。不复更证。】已经在以前就证道了,证道就恢复本来了,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过去、现在跟未来,一证,就一了百了。【譬如出矿黄金无复为矿。】出矿的黄金,在矿坑里面开采出来的黄金,不再是矿。底下就举了好几个大德,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即宝公。万回。寒山。拾得。嵩头陀。傅大士等是也。】这几个,我们一个一个来讲。为什么呢?这几个,像寒山、拾得,我们以前没有讲过;宝公是宝志禅师,虽然讲过,我们还是要重复。所以,第一个,因为我们这里有丰富的资料,所以,一定要讲,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印象比较深。4第一个,叫做宝公,宝志禅师称为宝公,不是包公哦!你不要听错了。“宝”就是宝贝的宝,“公”:阿公的公。或称为保志禅师,这是南朝一个很奇特的出家人,他的年代是西元418到514,有的人称他叫做宝志禅师。世间人称他宝公,或者是志公和尚。是陕西人,南郑县,世俗姓朱,宝志禅师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出家了,他最主要是参禅,这个人居处是不定的,饮食也不一定几点吃饭,过午不食那更不用说了。规定几点吃饭啊,像持律的,像我们以前南普陀佛学院,去给人家应供,到十二点,老和尚筷子一放,统统把筷子放下来,没有人敢动,现在斋僧还好,以前我们斋僧很辛苦的,因为他们很少有持午的观念。我们就期待着:今天要应供,不要吃太饱,早餐吃一点点就好。结果去了,他们一唱个午供,长老再致词,统统超过十二点了,南普陀持午是非常严格的,时间一到,筷子统统放下,所以,大家都没有吃。所以,每一次去,好几次都是超过时间,我们晚上也不敢泡东西喝,因为很严格的持午,就是这样子,老和尚他都可以忍,我们怎么不可以忍?就这样忍。。。,忍到最后,不行了!所以,现在好了,现在很多的斋僧,他都知道有的道场很严格的持午,所以,时间就会算得比较早一点。所以,我都建议:去给人家应供的时候,说实在话,倒不一定说:十二点就要把筷子放下,刚好他出一道菜,你就把筷子放下,这多可惜,多可惜!所以说:你就看应供的菜上到几点,不要超过十二点半,就把它吃完再回来嘛!是不是?如果你很坚持时间,那你就私下准备一个便当,因为都会超过时间嘛!宝志禅师这个人,是像电影演的一样,就是可以一下子吃很多,一下子不吃,吃饭也没有一定的时间,有时候,你凌晨看到他,他就在咬东西吃。他的发长数寸,头发很长,像疯子一样,常常拿一支锡杖,光着脚,大街小巷这样走,还一边走一边哼,唱诗或者是赋,就像疯子一样,你想像得到吗?你看到,也会吓一跳,但是,他是圣人,这个是大彻悟的圣者哦!所以,师父常常一直说:实在是不能用外表,来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没办法的!他这个人,拿一支锡杖,光着脚还没关系,这个拐杖头,挂什么东西呢?挂一支剪刀,还有一个镜子,出家人没有在照镜子,他挂那个不知是为什么,就像疯子一样,疯得很严重!挂一支剪刀;然后,挂一个镜子;或者是挂一块布。这个人有一点,你是做不到的,他可以好几天不吃东西,这个志公和尚可以好几天不用吃东西,他也不对觉得饿,没有!你好几天都不弄东西给他吃,他也不会饿死。后来,他常常念诗,或者是诵赋。走在大街小巷的每个人,大家都说:这个是精神病。大家都这样觉得,他也不在意,后来,他在路边,走过来一个人,他看对方印堂发黑,就告诉对方:你再过一个礼拜会犯官符,触犯法律。对方说:你精神病啊!我活得好好的,怎么会这样子?先
本文标题:《永嘉大师证道歌注》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0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