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发展概况宋朝:960—1279年。北宋:960—1127年,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年,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背景•960—1127—1279赵匡胤赵构•崇文抑武•经济:发达城市与商业繁荣崇尚奢靡•思想:理学三教合一追求个性自由以俗为雅•文学成就辉煌加强君权,稳定政治;知识分子参政,文官政府军事落后;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宋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一、宋代的政治状况及文学影响•宋代政治的几大特点:•其一、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造成了始终无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其二,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为严重的朝代。•其三,激烈尖锐的党争和派系倾轧始终不断。•其四,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使之具有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文人和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三位一体的现象较历代更为突出。•文学影响:•在内容上,它直接导致宋代文学具有高度的现实精神;•在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由此直接导致了“宋调”的形成:多深沉悲慨之气,多议论之风,文风多朴实平易。二、宋代的思想状况及文学影响思想状况:1、新儒学即宋学的兴起和繁荣,其中尤以理学最为发达。2、佛、道思想的盛行儒、释、道在宋代都很流行,且较之前代更呈现合流的趋势。“三教一理”、“三教本一”的思潮在文人中广为流行,并构成其思想基础。•宋代的这些思想状况必然对宋人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在宋学建立过程中,宋人的思想更为活跃,见解更为深刻。•二是在禅宗的流行过程中出现了士大夫禅学化、禅学士大夫化的合流倾向。•三是随着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和禅宗任运随缘思想的流行,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更为超脱、达观、冷静,(对世态炎凉、人生荣辱都看得很透、很淡,特别是在官场失意时多能以乐观、爽朗、安适的心境对待之,视之为宦海沉浮中司空见惯之事。)•文学影响:•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也很大。•(1)佛、道思想对文学的渗透,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2)使宋代文学作品普遍充满理趣,给人更多哲理启迪。•“宋人遨游于精神领域,习惯于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主体,置于广袤的宇宙之间,寻找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他们对于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就其敏锐、深刻和思维格局而言,唐人是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如一位睿智的哲学老人与雄姿勃发的少年英俊相比较时那样。”•——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三、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及对文学的影响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崇儒尊道的政策,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宋代官学、私学都很发达,几乎县县都有官学。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提高和普及又直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宋代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的全面繁荣。•除理学等哲学外,史学、文艺学、考据学也都很发达。•二是艺术的全面繁荣。•三是文化交流的明显增加。•文化的发达、文人素养的提高,势必使文人的接触更密切。从横向上说,文人在政治上的党派成见虽深,但私交都很亲密,在文学领域里都能采取相互宽容的态度。从纵向上说,文人之间前后传承的关系也很密切。•邓广铭:•“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文学影响:•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作品的厚度,使其意蕴更加深厚丰满。而且宋代文人深厚的艺术功力还提高了他们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品位。宋代文学成就宋词+宋诗+散文+话本整体样态:诗歌稍逊唐代,散文、话本超越前代;宋词发达,具有含蓄、内敛的美学特征宋代文人风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地位提高文人特征:1.参政意识和改革精神普遍增强。2.文人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素养普遍提高。白鹿洞、岳麓、石鼓、应天府书院3.文人思想和精神矛盾加剧。政治矛盾、民族矛盾宋代文学的特色、规律和成就1.诗、词、散文、话本、戏剧皆有散文:最用心、最富思想(理学兴起,散文衰落)诗歌:最使气、最注豪情(平淡流畅、执拗瘦硬)词:最无奈、最隐痛2.宋代文学的主体特色:恢弘的议论和充实的才学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辛弃疾)宋诗的艺术成就1.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世俗化);2.风格上追求平淡;3.情感温和内敛;4.长于思理。唐诗宋诗•情感:热烈外扬内敛温和•风格:色泽丰美平淡瘦劲•擅长:情韵思理3.宋代词人和宋词的成就风格:婉约、豪放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苏轼——辛弃疾“一代之文学”4.宋诗的优势和弱点内容:广泛、深刻特色:理趣/激情——苏轼/黄庭坚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周邦彦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5.宋代的文艺散文历史散文、理学散文6.宋代的其它文学样式话本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繁荣的先河,带来中国小说史的变迁;戏剧:杂剧、南戏,戏曲的源头《西厢记诸宫调》词的基本知识•“词别是一家”柔媚香艳;“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雅俗两面:一面为儒为臣、高头讲章,写儒雅纯正的诗;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一面声色犬马、浅斟低唱,写风月性情的词。什么是词有固定的字数律化的平仄长短句合乐可歌•1、词的概念及与诗的区别。词原配合对隋唐以来新兴燕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曲子时就音乐而言的。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2、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燕乐是中原音乐融合胡乐(主要是西域音乐)的产物。词与格律诗的异同•同:固定字数律化平仄•异:长短句有弹性可重复可跳跃•更方便用口语可减少韵(韵宽)•《词律》:调660体1180•多变化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特点词牌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词的分类字数辞藻清丽结构精致表达含蓄离愁别绪气势恢宏视野广阔个人抱负雄心壮志词的分类风格婉约豪放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婉约:文辞柔美简约,风格以阴柔之美为美学特征,内容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涉及羁旅行役、恋土怀乡等。抒情注重细腻入微、委婉含蓄。豪放:风格豪迈、无所拘束。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内容多涉及人生、社会的重大主题,抒情多慷慨激昂、乐观进取。婉约词派北宋:晏殊、晏几道,“二晏”。张先,“张三影”。柳永,制作慢词。贺铸,“贺梅子”。周邦彦。南北宋之交:李清照。南宋: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豪放词派北宋:苏轼,“以诗为词”。南宋: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以文为词”,陈亮、刘过等辛派词人。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温婉尔雅,娇婉细腻,柔情如少女;而东坡词豪迈奔放,豪情万丈,如大江东去。北宋初期文学宋初沿袭晚唐五代文风诗风:一.沿袭期:70年,“西昆体时期”。二.革新期:40年,“欧阳修时期”。三.繁荣期:50年,“苏轼时期”。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温庭筠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花间集》收入其词六十六首词。词风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概括内容: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人物形象: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孤寂)的闺中贵妇形象。艺术手法: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环境(比喻):安排人物出场的背景,渲染寂寥的氛围。肖像: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动作: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动作: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刻画人物自得自怜的情态。着装(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词家魁首李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今存词约35首左右,他的词以亡国(39岁)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近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丽质天成。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后期作品而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是说后主词已不局限于娱宾佐观、男女相思,而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具,扩展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这也正是李煜的贡献所在。•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③离愁:指去国之愁。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相见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李煜词艺术成就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③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第一节宋初文坛复古倾向宋初承唐五代余绪,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4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