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JBT 10147-1999 壳芯机 技术要求
ICS77.180J61JB/T10147-1999壳芯机技术条件Shellcoremachine—Technicalrequirements1999-10-08发布2000-03-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前言本标准自2000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无锡市晶瑜中山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同庆、殷仁山。JB/T10147-199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壳芯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壳芯机。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3766—1983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6576—1986机床润滑系统GB/T7932—1987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306—1991标牌GB/T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JB/T1430—1993震压式、震实式造型机技术条件JB/T1644—1991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365.1—1991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重量法JB5545—1991铸造机械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T6331.2—1992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声压级测定JB/T9875—1999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3技术要求3.1一般要求3.1.1壳芯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3.1.2壳芯机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人类工效学原则,并应符合GB/T16251和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3.1.3壳芯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有关规定。3.1.4壳芯机的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有关规定。3.1.5壳芯机的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有关规定。3.1.6壳芯机的涂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外观应清洁,无明显突出颗粒和粘附物,不应有明显的凹陷不平、砂纸道痕、流挂、起泡、发白及失光等缺陷。3.1.7壳芯机的润滑部位应润滑、防尘良好,润滑系统应符合GB/T6576的有关规定。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壳芯机技术条件Shellcoremachine—TechnicalrequirementsJB/T10147-19992000-03-01实施JB/T10147-199923.1.8所有管路、线路应布置紧凑、排列整齐、固定可靠,不应与其它零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管路弯曲过渡处应圆滑,不应产生扭曲、压扁、折叠等现象。3.1.9壳芯机的安全防护应符合JB5545的有关规定。3.1.10壳芯机的油缸、气缸内部清洁度应符合JB/T1430—1993中附录A的有关规定。3.1.11外露的焊缝应平直均匀,无焊渣和飞溅物。3.1.12壳芯机的外露表面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凹陷、波纹、擦伤及其它损伤等缺陷。3.1.13电镀、发黑零件的保护层应完整,不应有褪色、龟裂和脱落等缺陷。3.1.14壳芯机的外购、外协件应符合现行标准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3.1.15射口压板与动模板、定模板上表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15mm。3.1.16射口压板分别对定模板与动模板的垂直度均应达到GB/T1184中公差等级为8的公差值要求。3.1.17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15mm。3.1.18壳芯机在结构上应能保证装配、维修的可达性和方便性。3.1.19壳芯机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3.1.20随机附件、备件应齐全。3.1.21随机技术文件应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和装箱单。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应符合JB/T9875的规定。3.2空运转、负荷运转要求3.2.1手动操作的壳芯机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2h。自动操作的壳芯机连续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4h。在空运转之后应进行负荷运转。3.2.2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应工作协调、灵敏、可靠。3.2.3各紧固、管路、线路连接处不应松动。3.2.4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冷却系统不应漏油、漏气、漏水。3.2.5开模、合模动作应平稳,行程终了应无冲击现象。3.2.6射砂动作应正确、可靠。在闸板(或蝶阀)关闭和芯盒夹紧后方能射砂,不应超前射砂。3.2.7模架机构回转及顶芯机构往返运动应平稳、灵活,动作到位。不应出现阻滞或歪斜现象。3.2.8加砂闸板(或蝶阀)应灵活、可靠。3.2.9开模、合模机构,射砂机构,回转机构,顶芯机构等应配合协调、稳定,并具有联锁功能。联锁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a)射筒前进后,模架不应翻转;b)动模前倾后,不应有合模动作;c)顶芯机构顶出后,不应有合模动作。合模后,顶芯机构不应有顶出动作;d)射筒未进到位,射头不应有压紧和射砂动作;e)射头压紧过程中,射筒不应退回。3.2.10非直接接触的气压油系统不应有气、油混合现象。3.2.11手动、自动操作功能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3.2.12壳芯机的机动循环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3.2.13壳芯机开模、合模行程、顶芯行程和行程调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JB/T10147-199933.2.14合模夹紧力不应小于设计额定值。3.2.15顶芯机构顶芯力不应小于设计额定值。3.2.16壳芯机等效连续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3.2.17壳芯机加热功率或加热耗气量、压缩空气消耗量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3.2.18在射砂压力为0.15~0.45MPa条件下,壳芯机芯盒合拢夹紧后,射砂时射砂口与芯盒形成的夹缝处不应出现喷砂现象。3.2.19在射砂压力为0.15~0.45MPa条件下,壳芯机的最大射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2.20在射砂压力为0.15~0.45MPa条件下,每射砂一次,储气包中的最大压力降不应大于25%。3.2.21在工艺参数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壳芯机连续制作100个壳芯(或20模),壳芯质量应稳定一致,废芯率不应超过10%。注:在制作出的100个壳芯中,任意一个壳芯的质量(重量)如果不在100个壳芯质量平均值的95%~105%范围内,也应计为废芯。4试验方法4.1壳芯机清洁度按JB/T5365.1的规定测定。4.2壳芯机精度项目的测定在对壳芯机精度项目测定前,应将壳芯机安装在适当的基础上,并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将壳芯机调平,要求拉杠纵、横水平不应超过0.2/1000。4.2.1射口压板与动、定模板上平面之间的平行度测定在壳芯机处于合模、射头处于原位状态下,按图1所示,将平尺置于动、定模板上平面,在专用百分表座的支架上装好百分表,百分表座放置在平尺上,测头顶在射口压板上测定平行度,取百分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射口压板与动、定模板之间的平行度值。图14.2.2射口压板分别对定模板与动模板的垂直度测定在壳芯机处于开模、射头处于原位状态下,按图2所示,在射头压板处放置角尺。在百分表座的支架上装好百分表,表座沿定模板或动模板移动,使百分表的测头沿角尺的垂直面测定垂直度,取百分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射口压板对定模板或动模板之间的垂直度值。JB/T10147-19994图24.2.3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平行度测定在模板处于合模状态下(未装芯盒),按图3所示,将百分表装在带有平基面的支架上,并在定模板上移动,测头顶在动模板上滑动测定平行度,取百分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平行度值。图34.3用测力环或系统精度为2%的荷重传感器测力系统测定合模夹紧力和顶芯机构顶芯力。4.4用秒表测定壳芯机的机动循环时间(一次空循环时间)。4.5在空运转条件下,壳芯机的噪声按JB/T6331.2的规定测定。4.6当制造厂不具备进行负荷运转条件时,允许在用户厂进行。5检验规则5.1出厂检验5.1.1每台壳芯机应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5.1.2出厂前应按3.1.6、3.1.8、3.1.11~3.1.13、3.1.15~3.1.17、3.1.19~3.1.21、3.2.1~3.2.13的规定进行检验,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5.2型式检验5.2.1型式检验应按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5.2.2下列情况的任何一种都应进行型式检验:JB/T10147-19995a)定货协议明确规定将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作为验收条件;b)壳芯机新产品的试制、定型或鉴定;c)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影响壳芯机性能的不稳定因素;d)对壳芯机质量存在分歧;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壳芯机进行监督抽查。5.2.3制造厂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影响壳芯机性能的不稳定因素或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壳芯机进行监督抽查所进行的型式检验,应按每批壳芯机的2%但不少于一台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台壳芯机应符合5.2.1的规定。6包装、标志与储运壳芯机包装、标志与储运应符合JB/T1644—1991中7.1~7.5的规定。JB/T10147-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壳芯机技术条件JB/T10147-1999*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开本880×12301/16印张1/2字数12,0002000年3月第一版2000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定价5.00元编号99-1589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
本文标题:JBT 10147-1999 壳芯机 技术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6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