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英文论文引证使用技巧留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论证方法的呈现很重要,优越论文网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引证,引证的特点和作用了。对于引证该怎样注明,也许有的同学还不是很明确,以下就是优越论文网老师专业的讲解。首先要知道引证和参考文献有什么区别。当你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在文献综述当中就已经体现了。列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论文当中在参考的时候有的是借鉴了核心观点,有的是借鉴了论证方法,有的是对文章进行了综合分析等,吸取精髓,写作者主要是领会。引证是作者在陈述某一现象,解决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的时候具体地对文章当中需要的部分进行小段的摘抄。引证可以是属于文献参考,但是文献参考并不一定就是引证了。其次要知道引证的格式。准确来说,注释是对文章当中的某个词的解释,这个词也许是读者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比如新产生的,比如外来翻译的,比如经典古籍中的生僻词等。注释一般有尾注和脚注,尾注就是在就是将所有要注释的编上序号,在文章末尾列出;脚注是对每一页上要注释的从1开始编号,在页尾列出。引证属于对参考文献使用的一种方法,参考文献也有尾注和脚注的说法,但是因为毕业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可能要标明的引文出处、非正文注释比较多,一般采用分别注释法,以防出现在不同的页有相同的作者、论著、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1、有引证的一定要标上序号,而且和最后列出的文献资料一定要对上号,保证标识中年代、页码正确,引证中不要丢失字词句,不可抄错、抄窜。2、引证的论著情况的排列顺序是:作者(或编者)姓名、括号标明发表时间、冒号之后是论著(或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的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及期刊号。3、引证同一作者(或编者)的不同论著,按该论著的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不论在正文还是在参考文献中,均在标明的发表年代之后以加上a、b、c……来区分。以上就是优越论文网老师对正确处理引证规范的相关介绍,还不会的留学生要抓紧时间了解喽!【修改前】3,为了便于查找核对,“参考文献”按作者(或编者)的姓名排序。中文著作(书)为1类,按作者的姓氏笔划顺序排列;中文论文为1类,也按作者笔划排列。英文和其他拉丁文论著编在1起,著作(书)与论文同样分别编排,分别按照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俄、日、阿拉伯、梵、回鹘、彦等文字的论著,分别另组,同样按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或假名)顺序排列。4,文中没有明确引证或复述,但确实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的论著,也可以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便于审阅者考察作者文献检索的视野。5,“参考文献”中的论著,可以有少量未发表的,但要说明原来或目前的状态(例如:“已通过或尚未通过的博士论文”、“作者提供的未发表稿”、“征求意见稿”、“打印稿”、“手稿”等等),1般也要注明写作时间。6,“参考文献”中每1论著情况的排列顺序是:作者(或编者)姓名(外国人要先写上姓,姓之后加逗号,然后是名)、用括号标明的发表时间、冒号之后是论著(或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的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及期号(不用标年代,因为第2项已经标明年代了)。7,引证同1作者(或编者)的不同论著,按该论著的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不论在正文还是在参考文献中,均在标明的发表年代之后以加上a、b、c……来区分。8,引证中文翻译论著,正文括号中标原作者(或编者)的中译文“姓”。译者在“参考文献”的论著名称之后加括号标出。9,这样,论文的要件排列如下:标题、目录、绪章、正文章节、结束语(可以不设)、有编号的注释(有的论文不需要在正文另加注解,当然也可以不设)、参考文献、后记(可以不设)。论文提要、关键词等,是为了便于了解和查阅而设置的,很有必要,但不属于论文的组成部分。10,正文或注释中第1次出现的外国人名、机构名和1些专用术语,除了常用的外(例如马克思、诺贝尔、小布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激光等等),中译文之后应加括号,标出原名。不过,现在1般仅限于拉丁文体系的文字,1些非拉丁文体系的文字由于存在打印困难,暂没有要求。硕士论文毕竟有数万字,需要在完成论文之后,认真整理材料,使正文与“编号注释”、“参考文献”对应。现在硕士论文的1个主要的技术性问题,就是不重视材料的整理和不遵从对论文的技术性规范要求。有时,答辩中这种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技术性问题,使得对论文的评价大打折扣,因为这表明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这种因“斜失大是很不值得的。引证规范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正文中引证或复述了,却没有标明出处;或虽然标明了,但在“参考文献”中找不到相应的材料,数页纸满是论著名称,就是前后对不上号,很让审读者恼火。原因不外是忘记列上,或是没有按照1定顺序排列。标识中年代、页码错误,以及引证中丢失字词或句子、抄错了或抄窜了行,造成意思扭曲,是另1类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引证后没有再去核对原文造成的。
本文标题: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7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