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JBT 9070-1999 空调用风机 平衡精度
ICS23.120J73JB/T9070-1999空调用风机平衡精度Fanbalanceaccuracyforairconditioning1999-07-12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I前言本标准是对ZBJ72048—90《空调用通风机平衡精度》进行的修订。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72048—90。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余姚捷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京斐、吴美君。JB/T9070-199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调用风机(以下简称风机)的平衡精度及表示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空调用风机。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201—1984通用卧式平衡机校验法3风机转子的型式风机叶轮转子的型式如图1~图9所示。图3~图6所示的传动型式包括轴流风机。3.1图1为采用外转子电动机的多翼型离心式叶轮。叶轮固定在电动机的外转子上。图13.2图2为两个轴承装在叶轮左、右对称位置上的双进风(或单进风)叶轮。传动带轮装在一端轴承的外侧。图2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7-12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空调用风机平衡精度FanbalanceaccuracyforairconditioningJB/T9070-1999代替ZBJ72048—902000-01-01实施JB/T9070-199923.3图3为叶轮直接安装在电动机轴头上。图33.4图4为两只叶轮分别安装在电动机左、右轴头的对称位置上。图43.5图5为叶轮装在传动组的一端,另一端装带轮。图5JB/T9070-199933.6图6为叶轮装在传动组的一端,另一端与联轴器相联。图63.7图7为两个以上的叶轮安装在一根公共轴上,轴的一端靠轴承支承,另一端靠电动机支承。图73.8图8为两个以上的叶轮安装在一根公共轴上,轴靠两端轴承支承,传动带轮安装在一端轴承的外侧。图8JB/T9070-199943.9图9为贯流式风机叶轮的一端靠轴承支承,另一端由传动电动机支承。图94平衡方法4.1静平衡4.1.1叶轮或转子采用静平衡的条件:a)风机叶轮的宽度与直径之比小于0.1时;b)采用静平衡即能满足平衡精度要求时;c)当转子只能进行静平衡(即单平面平衡)校正时。4.1.2静平衡时,校正平面上的重心偏移量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eS=MmrS)(…………………………………………(1)式中:eS——平衡校正平面S上的重心偏移量,μm或g·mm/kg;(mr)S——S平面内的不平衡量m和m离旋转中心距离r的乘积,g·mm;M——转子的重量,kg。4.1.3平衡精度的表示方法如式(2)所示:G=1000we……………………………………………(2)式中:G——平衡精度,mm/s;e——校正平面上的重心偏移量,μm;w——转子的最高工作角速度,rad/s;w=602npn——转子的最高工作转速,r/min。4.2动平衡4.2.1叶轮或转子采用动平衡的条件:a)不能满足4.1.1的规定条件时;b)对机组运行中的振动和噪声有较高要求时或对叶轮转子的平衡精度有专门规定时。4.2.2动平衡时,两个校正平面上的重心偏移量的计算公式如式(3)、式(4)所示,并参见图10:MLLmre2)(左左=……………………………………………(3)JB/T9070-19995MLLmre1)(右右=……………………………………………(4)图10当转子的重心位于两轴承跨中点左、右各为L/6的范围内,且两校正平面与重心基本等距时,式(3)和式(4)中取L1/L=L2/L=1/2,则两个校正平面上的不平衡量m(g)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m=reM2……………………………………………(5)4.2.3平衡精度的表示方式和4.1.3相同。4.3不同转子型式的平衡要求4.3.1对于图1所示的转子型式,转子重心位于两轴承跨距的中心位置上,转子的重量为电动机的外转子重量加叶轮重量。左、右校正平面设在外转子电动机的左、右端面上,两侧的重量分配按1/2转子重量来进行计算,叶轮与外转子电动机装配完工后进行整体动平衡,以电动机轴为对称支点,平衡配重设在电动机两端面的燕尾槽内。4.3.2对于图2、图5和图8所示的转子型式,当带轮单独进行平衡时,叶轮和轴安装完后按4.3.1的要求进行动平衡,其转子的重量为各叶轮重量加轴的重量。为了消除带轮安装后对平衡精度带来的影响,可适当提高其平衡精度的要求。当叶轮和带轮进行整体动平衡时,则左、右侧的重量分配应按4.2.2所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转子的重量为各叶轮重量加轴的重量和带轮重量。4.3.3对于图3和图4的转子型式,一般不考虑电动机转子的平衡,只对叶轮单独进行平衡校正,转子的重量为叶轮重量,并适当提高其平衡精度要求,以补偿装配过程引起的误差。4.3.4对于图6、图7和图9所示的转子型式,一般在电动机和叶轮轴之间采用弹性联轴器,故不考虑电动机转子的平衡,只对叶轮和公共轴安装完成以后单独进行动平衡,转子的重量为各叶轮的重量加轴的重量,并适当提高精度要求,以补偿安装误差的影响。其平衡按4.3.2的规定进行。5平衡精度根据风机不同的转子型式和平衡方法,叶轮的平衡精度限值为6.3级。其对应于转子不同工作转速下允许重心偏移量e,按表1查得:JB/T9070-19996表1转子最高工作转速r/min300355450500560630710800900100011001200允许重心偏移量eμm20016913412010795857567605550或由式(2)求得:e=wG×1000=nGp260000×当已知转子重量M和偏心距e后,利用式(1)、式(3)和式(4)求得校正平面内的允许不平衡量(mr)。该量值和动平衡机仪表上实际读得的剩余不平衡量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合格。6平衡精度的检验6.1对平衡设备和工装的要求:a)平衡工件的重量应在设备所允许的负荷范围内;b)平衡设备需定期按GB/T4201的规定进行测定,其精度应高于或等于工件的平衡精度要求;c)工件所采用的平衡轴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而重量力求最小,且应经动平衡校正,其平衡精度为2.5级;d)平衡心轴与叶轮孔的配合为过渡配合,其同轴度要求应不大于f0.02mm;平衡轴的支承表面应硬化处理,其硬度应不低于40HRC;表面粗糙度Ra应不高于1.6μm;圆度、圆柱度误差应不低于IT6级公差之半。6.2对配重的要求:a)焊接结构叶轮的配重材质应与母材相同,其厚度应不超过被焊盘母材的厚度,采用和叶轮相同的焊接方法满焊在叶轮盘外侧上,配重的外形应美观,四周应倒棱;b)当叶轮配重采用薄板材折边咬接的形式时,应折边咬实,无松动;当采用螺钉固定配重时,应采用防松措施;c)当叶轮所需配重量很少时,或铸造带轮等旋转零件,也可以在零件的偏重方向采用磨削或钻削去重以达到平衡要求,但磨削、钻削的部位应不影响结构强度;d)当平衡校正面上采用燕尾槽滑块式配重时(例如外转子电动机的配重方法),应在满足配重要求的前提下,除去多余的滑块,使配重滑块减至最少,并固定牢固;e)平衡配重的数量在同一校正平面上应不超过两块(滑块式配重除外),两块间的相位差应不超过90°。配重的外边缘离叶轮盘的外缘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0mm。6.3由两个以上零件装配成的转子部件,装配后不再做整体平衡时,各零件的剩余不平衡量之和和所产生的不平衡量所得之总和,应小于组装好的转子总的允许不平衡量值。为此,应适当提高这类零件的平衡精度要求,以保证总体的平衡精度。7图样中平衡精度的标注7.1应规定平衡方法和精度要求(单平面平衡法示例见图11,双平面平衡法示例见图12)。JB/T9070-19997图11图127.2应指明校正平面的位置(单平面或双平面)。7.3应标注转子的重量及允差、最高工作转速和允许的剩余不平衡量mr(g·mm)。JB/T907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空调用风机平衡精度JB/T9070-1999*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出版发行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印刷(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开本880×12301/16印张3/4字数16,0001999年8月第一版1999年8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定价10.00元编号99-056
本文标题:JBT 9070-1999 空调用风机 平衡精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8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