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创业教育理论综述创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型人才的内涵连小敏,阮秀庄认为:创业型人才并不是知识型人才的相对概念,它是建立于知识型人才之上、根据社会的现实要求所提出的一个新的人才观。所谓创业型人才,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两个维度:一类是培养能通过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商机的创业者,即企业家;另一个是非创业人群中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具备创业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人才。对于后者,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更是越来越收到用人机构和个人的重视,他们认为受雇者除了在其本岗位上有良好的表现外,具备一定的企业家特质也是必须的。[1]创业型大学及创业教育20世纪后期,在欧美乃至亚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大学出现了一种相似的创新格局,即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催生、兴办新的产业,承担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由此也给自己带来一个全新的名称,即所谓“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创业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创业型大学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坚持教育为经济、政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合格人才。凭借自己的力量,积极探索,按自己的主张行事,并最终以提高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水平、综合竞争力,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已任。[2]创业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中,比较典型和专业的有MBA教育,此外还有针对高校在读学生的创业教育普及。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在校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使毕业生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既可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又能在求之不得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而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以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把高校中的技术和知识更好地转化成社会资产的有效途径。[1]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及在我国的发展GeraldE·Hills和MichaelH·Morris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模型,简单来说,该模型指出,创业教育应从明确其教育使命出发,分析潜在学习者的需求,即区分学习者的类型和风格,明确目标听众来确定教学目标及传授的方式,包括课程、学习教学法、教师特点等等,最后是区分创业教育在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成果。[3]BertrandDucheneaut提出个人的创业决策是由两部分背景决定的:其一是创业意识,另一是创业潜能,后者通过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来实验,而前者则受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4]JoAnnC·Carland和JamesW·Carland提出在创业教育中采用经验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以一种整合的方式,着重于以团队为中心的学习。引用了Kolb的四种学习风格法,分别是收敛型风格(依赖于概念化和实验,在解决问题、决策和实际思想的应用上有优势),发散型风格(着重于具体的经验和折射型观察,在想象能力和手段与价值观的意识上有优势),吸收型风格(着重抽象概念和折射型观察,在归纳推理和创造理论模型的能力上有优势)和适应型风格(着重具体经验和实验,在做事、履行计划和任务、进入新事务上有优势);并认为只有其中的两种学习风格———发散型和适应型的风格———可以从经验学习中获益。[5]BertrandDucheneaut也就创业教育的传授类型区分了两种类型的教学方式:说教式模型和创业式模型;并认为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后者往往更有利于学生创业技能的掌握。[1]城市大学与浙江大学合作的一个关于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研究成果认为,针对大学生潜在的企业家特质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主要特质指标: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控制力的运用(LocusofControl),冒险精神(Risk-TakingPropensity),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er)及操纵欲(Manipulator)。[1]国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和经验,对当前我们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学科、设置创业专业的启发和帮助。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是相对于传统职业教育提出的开放式创新式的教育理念。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进程中,必须破除陈旧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为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老实听话才是好学生”的局限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和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勇于进取,大胆创新,敢于创业、立业。2.加强创业类课程建设,努力培育专家型创业学者。我国的创业学研究刚刚起步,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在基础教育领域几乎是空白,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创业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有一些成果,但教师多是“自学成才”,质量上亟待提高,数量上差距更大。今后应加强创业课程的建设,加大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培育专家型创业学者。3.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开展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说教方面,还应该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为学生创业提供示范和实验基地。高校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不仅是知识创新的需要,而且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所说的“产”是建立在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上,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学”和“研”则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通过导师制、科研训练计划和科技孵化,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试验田。4.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高校的创业教育往往局限于知识层面,容易导致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走进一个误区。毕竟人的创造性不能像具体技能和工艺那样可以教授,它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必须通过学生身体力行的参与才能感悟。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拘泥于某种方式和环境约束,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为从就业到创业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做好思维模式的准备。外在的就业竞争力往往和创业的关键资源密切相关,大都来自于实践的砺炼。曹巍,宋冰认为: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构建的培养模式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融通,课程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并行,典型引导与实践培训结合。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教育是与创新教育、创造教育有机统一的,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第二,大学创业教育要达到提高与开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目标,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与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整体,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无论是在基础知识还是在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求知的方法与策略,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未来社会需要有“事业心”、“开创个性”、创业素质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融通。就是要加强文理渗透、人文与科学的沟通,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大学生在科学与人文、功用与理念、能力与素质、知识与技能、身体与心理等方面协调和谐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创业者。第四,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发展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实施课程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并行的培养、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学习、自主创业的需要,为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创业提供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第五,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因此,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走典型引导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之路。(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述评曹巍,宋冰,王晓琳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7月第22卷第4期文章编号:1004-8154(2004)04-0057-03)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的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会为组织形式“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第二种模式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该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学校还设立了300万创业基金,对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第三种模式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以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学校投入8000多万建立了若干个试验中心和创业基地,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由该校研究生成立的学子创业有限公司,已经入驻上海“慧谷”科技创业基地。除此而外,一些高校虽然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但教学实践中也在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复旦大学以育人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在校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团体精神的培养——毕业生创业指导——创业团体创业过程扶植”的模式。目前已有四五百个项目获得该校的资助,现在每学期都有100余个项目提出资助申请。(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述评曹巍,宋冰,王晓琳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7月第22卷第4期文章编号:1004-8154(2004)04-0057-03)从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的实践活动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种形式:1、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这类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主要是将与创业基础知识相关的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主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2、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这点反映在大学科技园与孵化园、创业融资机构的结合上比较多。3、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创办公司)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有以下一些特点1、教室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并越来越重视后者的作用。只要表现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上,而且第二课堂的形式呈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这点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块。2、创业教育在第一课堂,即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的经验学习方式(如以团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方式)受某些客观因素(如学生人数比较多,资源相对较少或分散)影响,仍有待改进;说教模式的教学仍占主导。3、高校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上受到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本来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模式受到了挑战,如创业大赛校园色彩浓烈、成果最终无法商业化等。4、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高校科技园紧密结合,在我国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主要都是综合性大学,绝大部分都有比较深的工科背景,因此这些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上都主要体现在把一些高新技术商业化的方式上,而当中最明显、成就最大的就是高校的技术孵化园,如清华的创业园,就是典型的“孵化器+风
本文标题:创业教育理论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10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