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6新课标历史《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
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与发展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合理编排,有效备考。1.课程标准及考纲解读2.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基础知识清单4.重难点精讲5.巩固与提升另配有(冲刺练)每讲训练及模拟试卷另配有(答案与解析)艺考生朋友,我的特点就介绍到这了。来吧,及时拥抱我,大胆地走进我的空间,让我们携手走进大学校园。第一部分:课程标准及考纲解读•【课程标准】•(1)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纲要求和解读】•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思想史一直是全国高考命题中的高频区域。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的思想等。•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本课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阶段,考点内容较少,2009年以来在全国卷中还未单独命题,值得关注。从其他各地命题来看,主要推测考向有对董仲舒的新儒学含义的理解、儒学的地位等。•3.宋明理学:是近几年高频考查区域,近五年来只有2011年没有命题。本课内容也较难理解,务必在复习迎考中加强理解和关注。主要推测方向有三教合一与三教并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观点理解、对理学的认识等。•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2011年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预测是明年的首选命范围。复习迎考时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主要推测考向有明清时期儒学大师(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主张及对其的认识和评价。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答案】B•【解析】“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给出的时间是“战国中后期”,故A项错误;“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C项错误;“选贤举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项错误。•3.(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3·广东文基14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获取“理”这一儒学至高境界的方法上的差异。理学重视“格物致知”,心学则提出“理在心中”,强调只要心中存理,就能具有高尚的品格。材料中这位思想家指出虽然通过外在的修为以明理(格物致知)是可以的,但更强调在内心先确立仁义的重要性(理在心中),符合心学的理论。•5.(2014·广东高考文基15题)《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四书”是经宋代朱熹修订而成,明朝开始重新成为官方教材。贾父对老师的要求体现了贾父对“四书”的重视,说明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正确答案选A项。B、D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不符。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清单二:汉代儒学的新发展——成为正统思想知识清单三:宋明理学的形成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百家争鸣发启于春秋末年,兴盛于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也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受破坏,大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各国国君为强国兴邦,纷纷招揽人才。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的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文化上:私学兴盛,受到良好教育的士人阶层不断壮大。•二.主要学派•(一)儒家学派•1.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1)政治思想:提出“仁”(仁者爱人)与“礼”(克已复礼)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1)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伦理观——“人性本善”说。•(3)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4)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3.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道家思想:•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②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③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如庄周梦蝶;•②“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④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⑤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政治思想——鄙夷权贵,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三)、墨家思想: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思想主张:“兼爱”(无阶级差别的爱,当时不能实现)、“非攻”、“尚力”、“节俭”、“尚贤”。•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四)、法家思想: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法律)、术(权术)、势(势力)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三.社会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中国思想、哲学、文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例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
本文标题:2016新课标历史《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19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