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第三章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介绍
第三章羊群效应第一节从众行为概述第二节群体心理与羊群效应第一节从众行为概述从众(conformity)是由于真实的或者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行为或者态度的变化。这就是说,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也称为羊群行为。所谓“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的最好写照,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行为现象。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是由于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实际存在的或者头脑中想象到的压力会促使个人产生符合社会或者群体要求的行为与态度。有时候个体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而且在信念上也改变了原来的观点,放弃了原有的意见,从而产生了从众行为。个体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一方面可能按自己的意图、愿望而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群体或者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向制定行动策略。不少人喜欢从众,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和减少内心的冲突。1995年,美国作家特里西和维尔赛莫出版了管理学的著作《市场领导者约束》,该书出版之后,两人悄悄地在美国各地的书店里购买了该书5万册。这些书店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的,即这些书店的各种书的销量是被监控的,并且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提供统计数据。结果,虽然评论家与读者对他们这本书的评价并不高,但该书还是上了排行榜,并且销量居高不下,并留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很长一段时间。两位作者之所以这么做显然因为他们认为,上畅销书排行榜有利于提高该书的销量,因为消费者常常依据前面的消费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决定。也就是说在消费者中存在很大的从众行为。比如百度音乐排行榜,一天或者一周股市成交量和涨跌幅排行榜等等都成为从众的表现。很多商业行为也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而销售商品。金融市场中的从众行为是指由于受到其他投资者采取的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投资者的选择完全依赖于舆论,或者投资者采取的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投资者的选择完全依赖于舆论,或者投资人的选择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基于自己所挖掘的信息。他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结果。二从众行为的心理分析社会心理学实验证实,当“客观现实”很模糊时,大众的行为就成为了信息源,或者说大众的行为提供了一个人应如何行动的信息,通常有效信息的确定是比较了各种可获信息在决策中的价值和获取成本后得到的。例如,在某一种环境下,当大众行为所传递的如何行动的信息成为可获得信息中的有效信息时,人们的决策就会以此为依据,就出现了从众。在股票市场投资,根据真正的长期预算进行投资的人要比那些根据预测大众的行为进行投资的人花费更多的精力并且会冒更大的风险。这意味收集、处理信息的成本很大时,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预测大众的行为,并抢在大众投资行为之前先行一步。如果投资对此认同,在观察到市场上可供参考的投资者的行为后,他的理性选择无疑是模仿的,这样从众行为就会产生。三从众行为的原因分析基于信息的从众行为在信息不充分和不确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每个投资者都拥有对某种证券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或者通过私下渠道获得;此外,该股票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但投资者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投资者如果能掌握市场中的所有信息,那么他就不需要通过观察他人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决策。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的,而且不断有信息流入市场,信息变化速度很快,信息变得十分不确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此时就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相互之间更多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推断能力,因此他们比个体投资者更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从众行为的原因分析若后面的决策制定者可以观测到前面投资者所收到的私有信息,而不是指采取的行动,那么他将几乎拥有关于投资价值方面的完全信息,并且将采取正确的行动。观察行动的结果之所以与观察信号的结果有这么大的不同,其基本原因就是:一旦形成从众行为,公共信息将停止积累,它会使所有的后续投资者忽视他们的私有信号,因而无法加入公共信息集。从众行为的原因分析基于声誉的从众行为基于声誉的从众行为基本思想就是:对一个投资经理来说,如果他怀疑自己正确选择股票的能力,那么和其他投资专家保持一致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持平均业绩而不至于损害自己的声誉。如果其他经理也处于同样的状态并且有同样的考虑时,从众行为就会自然地发生。研究显示决策者具有模仿他人决策而忽略自己信息的趋向。虽然这种行为从社会上看是无效率的,但从关心个人声誉的决策者的角度来看确是理性的,也就符合决策者的最大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承担谴责效应”的存在导致从众行为。如果某决策者逆流而动,一旦失败了,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其能力不够的表现,并因此而受到责备;但如果他的行为与大多数人一致,即使失败了,他会因为看到其他许多人与他有相同的命运而不那么难过,而他的委托人也会考虑到其他人的也同样失败也不过分地责备他。这样,决策者具有与别人趋同的愿望,以推卸自己所承担的决策错误的责任。从众行为的原因分析基于报酬的从众行为基金经理采取模仿行为不仅关系到声誉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报酬问题。如果投资经理的报酬依赖于他们相对于别的投资经理的投资业绩,这将扭曲投资经理的激励机制,并导致投资经理作出一个无效率的投资组合,这样也可能导致从众行为的发生。经理的报酬随着他的相对于业绩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他的相对业绩减少而减少。经理人和他的基准投资经理人都有相关证券回报的不完全信息。投资人的投资组合选择将倾向于和基准投资经理人相近的投资组合。而且,报酬制度也鼓励投资人模仿基准投资经理人的选择。因为,如果他的投资绩效低于市场的平均绩效,他的报酬也将受到影响。这种基于报酬的从众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有限制的效率,这种限制是由道德风险或者逆向选择导致的。但这种报酬结构会扭曲经理人的激励机制,间接鼓励基金经理追随指数或者同行进行投资决策,最终导致无效的投资组合,产生从众行为。第二节群体心理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某一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通过参加群体的活动而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意愿。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超越了这一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独处环境中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诸如从众、流言等心理现象。证券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市场,影响股价的因素就起着重要作用。有时候公众心理甚至能够左右证券市场的走势。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引起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行情。二投资群体的心理乘数效应投资群体有一种极端的心理倾向,即行情看涨时更加乐观,行情看跌时则更加悲观。因此,当股市萧条时,那些看好的个股即使升值潜力巨大,也无人问津;市场繁荣时,前景看淡的个股即使不具有投资价值,人们也会争相买入。可见,正是由于群体心理的乘数效应,股市一旦呈现涨势,就有可能出现“井喷”行情;一旦陷入跌势,则容易“一泄千里”。这就是羊群效应。三羊群效应投资者的选择完全依赖于舆论(随大众),或者说投资人的选择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是基于自己所挖掘的信息。它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所以羊群行为也成为从众行为、群体行为。羊群效应有真羊群效应和伪羊群效应之分,真羊群效应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他人行为明显的模仿和跟从行为,伪羊群效应是指群体中的成员面临相同的决策问题,拥有相同的信息而因此采取了相似的行为。伪羊群效应是信息被有效利用而产生的结果,而真羊群效应则不一定具有效的。有人认为羊群效应有稳定金融市场价格的作用,相反认为有非稳定作用,它产生了价格泡沫,增加了价格的波动和市场风险。四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这时个人往往放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号而附和他人的行为,虽然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和信号,按理性分析可能显示他们应采取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行为。不仅个体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证券投资基金也一样,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的行为偏离现象比较严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造成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本身的专业素质外,更主要的是国内股市本身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制度缺陷和结构失调,从而使投资基金运作和外部市场环境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进而导致基金经理独立和理性思考能力蜕化为从众行为,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投资个性淹没在“羊群行为”之中。首先是基金运作模式与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的矛盾。其次基金的理性投资理念与市场普遍存在短线投机观念之间的矛盾再次是基金性质和中小投资理念之间的矛盾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局限性。五从众行为的若干思考制度的缺陷、出于对声誉和薪金的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相对过高都可能导致证券基金从众行为的产生,研究这些对于人们掌握和控制金融市场中的从众行为提供有利证据。国内实践证明,从众有积极的方面,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可能会促进某种证券的价格水平向稳定的均衡水平接近,对证券市场起稳定作用。如果某证券价格低于其公司基本情况和行业标准决定的均衡价格,此时,众多投资者就会买入该股票,投资者的力量将会推动该股票价格迅速回到正常水平。此外,经验丰富的投资基金经理在市场中也能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有助于其他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也有相应的消极影响,从众行为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非稳定性影响。比如,当不正确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或者某些投资经理的不正确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收到效仿时,最终会使得部分机构投资者决策失误从而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由于机构的示范作用,其他投资者也会采取与机构相同的策略,势必会造成证券市场的波动。股指期货行情大盘股疯涨(10.11-17)---羊群效应解谜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联通中国远洋长江电力六投资群体的心理偏好效应如同人们对于商品会有不同的偏好一样,投资者也会偏好某种类型股票,对某类股票感兴趣的投资者,往往几经考虑,最终还是购买该类股票座位投资选择。例如,一类投资者总离不开绩优股,因为他偏好其相对稳定的收益;另一类投资者则喜好购买资产重组股,因为他们偏好其高风险下的高收益。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原因有:信息偏好习惯偏好安全偏好六群体心理价位与股市操作所谓心理价位,是指投资者根据股价走势所预先设定的股票交易价格。它是一个获利目标,也是一个止损的界限,是投资者的判断能力和承受力在心里上的尺度。群体心理价位的形成是广大投资者心理价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广大的投资人群中,由于投资者个体素质的差异,不同的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企业优劣、供求矛盾、形成政策等因素的判断往往不同,这就难免产生心理价位的判断差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体的心理价位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若由于信息流或者正反馈效应形成投资者群体的心理价位那么它对于股价的影响往往是显而易见的。股市的风云变幻,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在确定群体心理价位的过程中,投资者的心态往往显得为妙复杂。群体心理价位往往具有攀比性的特点。攀比性即股票投资的比价心理,是指两种类似属性的股票的价位常常因为投资者的攀比性作用而趋于接近。比价心理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股票间存在着某些可比因素,这些因素通过个体的联想,就产生了股价期望。造成股票投资心理比价的内在动力,是投资者普遍存在着比较属性相仿而市盈率和价位偏低的股票的心理,认为只有这样风险才小。因此,所谓比价,实质就是联想,联想的要素是在股票价位、质量、流通等方面的进行。最常见的有同类型股票心理比价、同概念性股心理比价、同地域股心理比价和同板块股心理比价等。七心理价位与成本价位操作每一只股票,他都有相应的成本价。一般人的心理压力是随股价与成本价的差距而相应增加,一般而言,股价在成本价之上,心理压力减轻,投资者会因为过度自信而进一
本文标题:第三章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3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