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 t 708-2007 苎麻生产技术规程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708—2007苎麻生产技术规程2007-05-31发布2007-05-31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708—2007I前言本标准由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旌德县质监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庆、王立军、顾荣祥、何国发、方卫平。DB34/T708—20071苎麻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苎麻生产的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皖南山区优质苎麻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699-1999苎麻DB34/T707-2007苎麻园地建设3术语和定义GB/T7699-1999和DB34/T707-2007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新麻种植4.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三季麻纤维支数平均在1900支以上,要求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4.2繁殖方式新麻园可采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但优质苎麻多宜选用无性繁殖。4.3整地与施肥4.3.1整地参照GB/T7699—1999和DB34/T005—2006中的5.2条款4.3.2施肥参照GB/T7699—1999和DB34/T005—2006中的5.3条款4.4繁殖时期繁殖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依繁殖方法而定,通常在秋末冬初或春天较佳。4.4.1分蔸繁殖宜在秋末冬初或早春为佳。4.4.2分株繁殖在头麻收后或二麻收后结合拔除脚麻进行,以头麻收后为佳。4.4.3细切根育苗繁殖把麻蔸上的跑马根切成1克左右的小段,龙头根、扁担根切成5克左右的小段,每段保留2—5个芽,采用育苗移栽方法;一般3—4月育苗,5月移栽。4.4.4种子育苗繁殖3—4月育苗,8-12片真叶时移栽。4.5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类型和土壤肥力来决定,一般深根型品种每667m2栽2500蔸左右为宜;浅根型品种发蔸快,以每亩2000蔸左右。育苗移栽、分株繁殖的每蔸栽3-4苗。DB34/T708—200724.6栽植方法可采取正方形、长方形、栽植最好采取宽行密株方式,栽植时冬夏栽麻宜深,春秋宜浅。5新麻园管理5.1查蔸补缺时间为:分蔸繁殖在出苗2/3,苗高20-30cm进行,育苗移栽的在栽植后10天,成活后进行。参照种植方法补缺。5.2中耕除草新麻园破杆前要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苗高20cm时进行,中耕深度10-15cm,蔸边浅耕;以后麻蔸增大进行二次中耕。5.3追肥提苗分蔸繁殖的出苗或育苗移栽的成活后,施腐熟人畜粪500kg,苗高25cm追第二次追,苗高30cm时看苗及土壤肥力决定是否追肥。5.4破杆和蓄蔸5.4.1破杆新麻破杆时期主要看季节,看麻杆长相,春栽在8月上旬破杆,或看麻杆,当黑杆1/2时破杆,破杆后随即培育二季麻,破杆方式可采取砍去麻杆或扯皮后再砍或进行挽蔸。5.4.2蓄蔸蓄蔸即上半年或隔冬栽的新麻在头、二麻收获时虽然工艺成熟老化,地上部生长停止,但不予收获。适用于生长不好的新麻。5.4.3新麻园幼苗打顶在新麻移栽成活后,进行麻苗打顶,促进地下部生长,苗留茬5cm以内,带叶2-3片。5.5常规麻园管理5.5.1苎麻冬培即深中耕、重施腊肥、培土盖蔸。。5.5.1.1深中耕冬培第一步深中耕,一般在十一月上中旬进行,三季麻收获后,在行间中耕10-17cm,但蔸边宜浅。全面疏松土壤,清洁麻园,切断部分跑马根。5.5.1.2重施肥深中耕后,重施冬肥,冬肥占全年施肥量的40-60%以堆肥为主,一般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500kg,或土杂肥10000kg,或腐熟猪牛栏粪3000kg,或饼肥100kg左右,再施磷、钾化肥40-50kg,堆肥满园撒施,其余穴施或条施。5.5.1.3培土覆蔸中耕施肥后,在11月下旬,满园覆土,保护龙头根,覆土厚约2-3cm,覆土要达到肥、碎、匀、平、结合覆土清沟排渍,保持沟路畅通,覆土后再可覆盖一层稻草及其它秸秆。5.5.2各季麻生长中期除草重点在苗期进行,一般浅中耕3-7cm,头麻应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萌芽出土时进行,第二次在齐苗时进行,第三次在封行前清除一次杂草;二麻、三麻在苗期浅中耕一次。5.5.3施肥5.5.3.1施肥准则一般每生产100kg原麻需吸取氮10-15kg,磷2.6-3.9kg,钾13.6-19.4kg,在施肥中N∶P∶K为4∶1∶5。根据产量确定施肥量,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钾为主,增施钾肥。5.5.3.2基肥即冬季施肥,5.5.1.2条已述DB34/T708—200735.5.3.3追肥追肥分催芽肥,提苗肥和长杆肥、催芽肥在出苗前施,以速效肥为主,提苗肥以速效氮肥、钾肥为主,长杆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头麻要追肥3次,二麻三麻生长期短只追催芽肥和提苗肥。提苗肥在苗高20cm时施长杆肥在苗高40-70cm时施。5.5.3.3.1追肥量一般催芽肥轻,提苗肥重,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一般催芽肥以复合肥或腐熟的饼肥、人畜粪为主,如复合肥15kg/667m2,提苗肥,长杆肥以速效氮、钾肥为主,一般尿素10kg,氯化钾5-7.5kg/667m2。5.5.3.3.2追肥方法一般穴施或条施,结合中耕进行。5.5.3.3.3根外追肥在苎麻旺长期可采取根外追肥方法,一般0.2%尿素液,0.01%磷酸二氢钾液,0.01%硼砂液,可提高苎麻品质。5.5.4排灌5.5.4.1防旱抗旱主要是伏旱,秋旱影响二麻、三麻的生长,采取早收头麻,及时中耕,旱前覆盖行间杂草和麻骨、麻皮返田等;严重干旱时,有灌溉条件的可采取沟灌,或担水兑腐熟人畜粪泼蔸。5.5.4.2排渍渍水易引起苎麻败蔸,一般在春夏季发生,主要采取清沟排水,保持沟路畅通,深沟高畦,丘陵山区要做好围山沟,保持畦面平整。5.5.5防风防霜5.5.5.1防风适当密植,加厚冬培土,选用深根型品种。5.5.5.2防霜重点是防头麻出苗后的早春霜冻,主要采取加厚冬培覆土3cm以上,推迟第一次中耕除草时间,2-3月初将冬覆秸杆燃烧(烧蔸)增施磷钾肥等措施。5.5.6病虫害防治苎麻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线虫病,白纹羽病、炭疽病、角斑病,苎麻夜蛾、黄蛱蝶、赤蛱蝶,苎麻天牛、金龟子等。5.5.6.1根腐线虫病主要危害地下部分,特别是萝卜根受害腐烂,引起败蔸,病原为线虫,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开沟排水,合理施肥,防治线虫,在4月上旬用3%阿维菌素或3%线净或3%米乐尔等颗粒剂,采用条施、沟施或穴施,每667m2用上述药剂1~2kg。重病则可挖蔸改种水作。5.5.6.2白纹羽病主要危害苎麻地下茎(龙头根扁担根,跑马根)。防治方法,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根腐线虫病,发现病株马上挖除,连细根一起挖除,集中烧毁,并对病穴淋浇43%福尔马林20一40倍液,后盖土、铺草覆盖24小时,隔10天后再浇灌一次。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津1000倍液,淋于麻蔸基部。严重可重栽或改种。5.5.6.3炭疽病、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或茎部,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2-3次。。5.5.6.4苎麻夜蛾、黄蛱蝶、赤蛱蝶主要危害叶片,幼苗,防治方法用2.5%辛硫磷粉剂、2%杀螟松粉剂1.5—2kg,也可喷洒90%晶DB34/T708—20074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5.6.5苎麻天牛、金龟子天牛幼虫危害麻蔸,金龟子,危害萝卜根和扁担根。可用90%晶体敌百虫700一800倍液或10%茶籽饼浸液淋浇麻蔸部,毒杀初孵幼虫;或用90%敌百虫800倍数在孵盛期淋麻蔸。。6收获6.1收获标准麻株从下到上逐渐变褐,出现木栓化,当黑(褐色)杆1/2-2/3,且下部麻叶脱落,稍部手捏不断即为工艺成熟期,便可收获麻纤维。6.2收获次数一般每年可收获2-3次。6.3收获方法6.3.1扯剥法在麻园将麻皮从茎杆上剥下,然后用刮麻器去麻皮表层的麻壳,具体为田间扯麻皮—浸泡—刮麻—晾晒,而获得原麻。6.3.2破剥法将苎麻茎杆从田间砍下后运至田边或剥麻场地,然后用动力剥麻机或非动力剥麻机完成剥皮,去壳,去麻骨,两道工序收获原麻,即砍麻—(浸泡)—机械或人力剥麻机脱皮脱麻骨—晾晒。6.4分级出售将收获晾干的原麻按GB/T7699标准要求分级后出售
本文标题:db34 t 708-2007 苎麻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5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