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实验测试题
08届阶段测试训练系列一:第一轮测试:化学实验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a40Cu64Fe56I127K39Cl35.5Ba13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近两年我省连发化学品爆炸事故。一座化工厂仓库着火是在搬运桶装亚氯酸钠的过程中引起的;另一起化工厂的爆炸事件是由于仓库渗水,金属镁粉接触水后起火,并随后引燃废料房内的废油引发的。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亚氯酸钠属于易燃易爆的物质,搬运时应轻装轻卸,切勿猛烈撞击B.上述两起火灾都可以用水或沙土扑灭C.金属镁活性强,故在实验室镁条要密封保存D.由于镁粉与石油不能直接反应,故可以放在一起保存2.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以上各混合体系的正确分离方法依次是C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C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4.把稀HCl不断滴加入Fe(NO3)2溶液中的现象是BA.绿色变浅B.绿色变棕黄C.绿色变深D.浅黄色加深5.下列实验装置图完全正确的是C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配制150mL0.10mol/L盐酸C.测定中和热D.分离苯和甲苯6.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B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A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C6H5ONa溶液B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Na2SiO3溶液C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a(ClO)2溶液D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Ca(OH)2溶液7.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D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8.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DA.CCOCO2Na2CO3B.CuCu(NO3)2溶液Cu(OH)2C.FeFe2O3Fe2(SO4)3溶液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在空气中点燃CuO△NaOH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点燃H2SO4溶液H2ONa2CO3溶液温度计水水9.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B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A.③⑤⑥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⑥D.③⑤10.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g10%H2SO4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A①托盘天平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烧杯⑤玻璃棒⑥100mL容量瓶⑦胶头滴管A.②③④⑤⑦B.②④⑤⑥⑦C.①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⑥⑦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1.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表中叙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甲乙丙结论A盐酸石灰石苯酚钠溶液酸性:HClH2CO3苯酚B盐酸FeS溴水还原性:S2-Cl-Br-C浓盐酸KMnO4KBr溶液氧化性:KMnO4Cl2Br2D水电石溴水乙炔可与溴水反应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B①蒸干AlCl3溶液可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②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③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酸性溶液;⑤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⑥苯与溴水在铁粉的催化作用下制备溴苯;⑦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⑧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溶液中立即出现白色沉淀。A.4句B.5句C.6句D.7句甲乙丙尾气吸收13.下列制备有关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ACA.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氧气B.用乙醇和醋酸混合共热制乙酸乙酯C.用碳酸钠固体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D.亚硫酸钠固体粉末与浓硝酸反应制二氧化硫14.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作出如下回答,不正确的是:AA.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3+,说明盐类的水解是吸热的C.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液比冷的纯碱液去油污效果好,说明碳酸钠水解是吸热的D.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1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D.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水冲洗,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16.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C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硝酸钠或硫酸铁后,铜粉溶解C.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17.有以下四组物质:B①FeCl2、Al(NO3)3、MgSO4、NH4NO3四种溶液②③MnO2、FeS、CuO、C四种黑色固体④NaCl、AlCl3、Ba(OH)2、HCl四种溶液。其中只用一种试剂(允许加热)就能将组内物质区别开的是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全部18.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A.KOHAlSO和243()B.稀和HSONaHCO243C.CaClNaCO223和D.BaOHNaHSO()24和19.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S、CO2、HCl、HBr、SO2中的若干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A.肯定有CO2和SO2B.可能有HBr、CO2C.肯定没有HBr、H2S、HCl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20.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C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6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8分)21.(20分)(1)在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次。(2)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3)下面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用作干燥氨气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氯气和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4).能用于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5).若用C装置作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可通过观察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②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2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含铁的废铝为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实验中多次用到过滤操作,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步骤②中有洗涤沉淀的操作,如何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3)评价步骤②的操作中难以控制之处,请你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药品可任选);(4)步骤①中使用的NaOH溶液以4mol/L为宜。某同学称量mgNaOH固体配制VmL4mol/L的NaOH溶液,下面是该同学配制过程的示意图,其操作中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23.(8分)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与氢碘酸、二氧化硫等还原性物质作用,被还原为单质碘,在碱性介质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盐等氧化为高碘酸钾。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1)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为;(2)步骤②中,用硝酸而不用HI,其原因可能是;(3)步骤③要保持溶液微沸1小时以完全排出氯气,排出氯气的原因为;(4)参照下表碘酸钾的溶解度,步骤11得到碘酸钾晶体,你建议的方法是。温度/℃01020406080KIO3g/100g水4.606.278.0812.618.324.8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24.(10分)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得Na2CO3固体。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温度盐溶解度0℃10℃20℃30℃40℃50℃60℃10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NH4HCO311.915.821.027.0—①———NaHCO36.98.19.611.112.714.516.4—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①>35℃NH4HCO3会有分解请回答:⑴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低于30℃,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
本文标题:08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实验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8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