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学校工作报告汇报(六篇)
学校工作报告汇报(六篇)第一篇范文:学校工作报告星星学校2021年工作报告我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我对学校工作作简单的汇报:一、具体工作开展(一)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团结互助,共谋发展。1、学校的管理。根据县教育下发的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行政人员进行分工,刘一鸣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部工作的指导,王富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张川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党支部书记李小玉分管“两基”和指导工会工作,其余中层干部都有明确分工,以上情况打印下发各办公室、村小。2、根据学校实情和教师特长聘请教研组长和各室管理人员,并由相应的行政人员分管不同管理员。(二)加强学习培训,统一思想和认识,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1、通过学习《胡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大力推进学习培训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党员同志带头学习,通过学校组织和党员同志影响教师共同学,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各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学习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等,以此让全体教师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关于业务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紧扣继教工程这个中心,以上级外出培训教材为必要的补充。为了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输送新鲜的血液,我们积极参加县教育局、市教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尽力组织都外出培训学习。(三)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1、考虑办公室比较热,各办公室都安了电扇。2、更新了小学部学生桌椅。3、办公室设备补充,如相机,电脑的更新。4、体育设施添置,如篮板更换。5、学生寝室消防设施,室内统一布置。6、建设乡村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各室的修缮和设施设备的添置。7中学部二、三、四楼安装了安全防护窗。(四)重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及教研活动的开展。1、行政人员分学科督促各教研组开展常规工作及教研活动。2、每月常规检查由教导处与教研组长分学科进行,学校每月组织一次抽查,只抽某些学科某些方面,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小进行检查。3、校长、教导处、德育处、办公室加大听课力度,有针对性进行听课。4、立足校本教研,挖掘教师潜力。(五)安全工作警钟长呜,德育工作放在首位。1、有关学生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作为班会、校会、家长会常规内容,尽可能消除一切安全隐患。2、德育工作首先注重学生习惯养成,形成良好习惯。3、开学初、期中和期末都进行安全大排查。4、法制宣传教育。好的校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用法的能力。(六)指导和配合工会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做好上下级协调工作。1、完善校务分开栏,让党务、德育(班务)、教务、财务等工作分数及时进行分开。2、要求各处室行政人员主动到工会主席处了解教师反映问题或直接到教师办公室与教师进行沟通。3、发放调查问卷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中对学校管理情况和问题进行了解。(七)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抓实体卫艺工作,增强师生健康意识。1、学生会做好平时卫生检查,由德育处进行卫生检查打分。2、体育课必须开足课时,上足规定的时间,初中生平时训练以中考项目为主。3、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学校大门处添置两个布依族标志,建设了民族文化墙,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学校的民族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突出了我校的民族特色文化。(八)创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建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新设置了十多个乡村少年宫活动室,各室都江堰市有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乡村少年宫成了师生课余生活的乐园。二、存在的问题1、行政人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变工作态度和增强责任心。2、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3、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勾通不够,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方。4、学校对困难教师关心不够周到。5、学生在卫生、纪律、学习等到方面表现不理想。6、学校与家庭沟通联系配合不到位,导致初中学生辍学问题难以解决,有的教师工作较随意。7、学校与教师间换位思考不够,有的教师提意见只顾自身利益,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8、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高。9、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导致学校发展缓慢。10、学校特色没有充分彰显出来。三、今后的工作打算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加强学校与老师之间的勾通交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站在学校的立场思考问题,从学校的共同利益出发,顾学校的大局,共谋学校的发展,并使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2、强基固本,更加重视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前进。3、提升拓展,更加重视办学特色。重视多学科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大力提升我校的办学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大石学校,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4、校园建设工程。科学规划校园布局,加强资产管理,优化配置公共教学资源,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校园管理服务水平。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健全学校形象标识系统,提升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校园精神文明水平。6、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为给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办好我校乡村少年宫,使我校乡村少年宫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场所、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村民满意的文化活动中心。以上工作设想,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2021大石学校年11月5日第二篇范文:学校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大家好!时光如梭,我校第五届二次教代会闭幕至今又是一年多了,今天我们迎来了新一届工会首次教代会的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工作顺利,心情愉快!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一、一年来工作回顾一年多以来,我校在县委、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关怀和指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通力协作、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树立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学习型组织创建初见成效的一年。2004年是我县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年”活动的第一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苍教党[2004]2号文件精神,学校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人人讲学习,时时讲学习,处处讲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五到位四结合”,即:组织领导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学习内容到位,学习时间到位,考勤考核到位;开辟学校论坛——学习与娱乐相结合,革新校本教研——学习与教学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着力“策略联盟”——学习与交流相结合。通过“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不但使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师风师德、校风校纪也大大改观,如教师中带病工作,互帮互助,爱生如子的事例层出不穷。学校也被县教育局评为学习型学校。2、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一年。2004年是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二年,学校继续将新课改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路子,通过加强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素质,在狠抓教学常规的同时,将校本教研再深化,校本课程再实施,课时锦囊再开发,课题研究再深入,评价机制再探索,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校本教研成功接受了省评估组的验收,在2004年十月份举行的省基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上我校被授予“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十一月份,我校又成功举办了县首届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共有来自全县400多人参加了展示活动,对我校的校本教研给予高度的评价。3、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的一年。2003年开始,我校本部以课例为抓手的校本教研流程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本部说辩课程的继续开发和实施,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情,促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论,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并申报为市级课题进行研究;分部小班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受到了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11月23日成功举办了县小班化教育现场会,12月6日分部小班化教育经验在市小班化教育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肯定;分部学生社团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校区办学特色的一大亮点,不但学生受益面增大,实效性提高,而且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因此被温州市教育局命名为“市首批德育特色校”。以上诸项均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并在周边地区逐步扩大影响。4、德育工作继续系列化的一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正在进一步系列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举行主题班队会、评课、班主任论坛、交流班务工作经验等;每个期末班主任撰写工作随笔并编辑成册;每学期组织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月,进行专项治理检查活动;国旗下讲话每周风雨无阻;宣传橱窗内容定期更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成功举办了学校每年一届的传统的科技-艺术节和体育节,组织学生参加县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杯赛,并荣获总分第一等等。通过德育工作的系列化,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整体提高,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温州市“绿色学校”评审验收工作,2004年又被推荐申报省“绿色学校”创建,并于4月份顺利通过环保局和省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检查组的评估验收,8月份,省环保局和省教育厅正式命名我校为省级“绿色学校”。上学期学校还顺利通过了县级“平安校园”验收,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二、学校面临的形势分析一年多时间以来,学校取得了两个省级荣誉,一个市级和多个县级荣誉,是难能可贵的,这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所面临着的巨大挑战和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1、政策的变化使我校面临窘境,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人事权、经济权相对上收,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对减弱,直接致使学校的许多办学思想的不到很好的落实。国家主张农村基础教育向均衡化发展,实现“公平教育”,不但收费制度没有照顾城镇相对优质学校,而且公用教育经费还会向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倾斜。再者,随着社会法制意识的加强,我们赖以生存的捐资费到底还能收多久,谁都无法预料。另外,国家对学校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对教师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学校和教师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不得不作出许多重大甚至很难接受的改变。这样一种政策走向对我们这样处在农村城镇的相对优质的学校和原来觉得很有优越感的教师来说,确实产生了许多的约制。2、我县义务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现状和趋势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县教育局统计,2004年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比2003年减少3000多人,全县小学撤并30多所,小学教师饱和度剧增,与此同时,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立于不败甚至走向辉煌,是我校的决策层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发展,学校做出品牌,教师专业化继续深入。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但没有丝毫降低,而且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3、教育经费的困难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一费制”的实施,原来的沉重债务,学校庞大的公用经费的支出,教师对福利提高的强烈呼声,和我县财政困难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学校面对有关部门的行政管理,显得束手无策,只能忍痛将学校很大一部分的捐资费首先用于还债。4、校区尚未理顺的一些关系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校区的进一步发展。2002年9月以前,由于当时筹备时间短,涉及到租金确定前的房产评估、校区校舍改造和教学设施的投入洽谈、新星学校原来小学部师生的处置等问题均非短时间能解决的实际,尤其是县财政局后来对校区教师工资问题的重新决定,使办学协议书无法在创办前签订,经教育局多次的科长和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两校先签订意向书,待进一步协调好具体问题后再签订协议书,校区就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标题:学校工作报告汇报(六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40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