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研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教研论文的选题与撰写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毛耀忠2012-9-28一、绪言●争做研究型教师●教学规律的探索●消除撰写教研论文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二、论文的选题●教研论文依内容划分的几种类型●教研论文写作的根基●选题的具体策略●选题的基本途径三、论文的撰写●论文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教研论文的后期管理●重视文章的修改●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向●加强论文的自我管理●恪守学术道德,做好稿件管理随着我国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艺术,撰写论文,争做研究型教师,已成为一种潮流和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争做研究型教师▲教学规律的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艺术的形成是无止境的。只有教研才能使它不断向纵深发展,开辟广阔前景。首先,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科学化;其次,要使师生交流网络化;第三,教学氛围的艺术化。教学规律的探索▲数学教研论文是数学教研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是数学教师或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就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某些问题,在进行观察(包括调查)、实验和思考等研究的基础上所撰写的文章。有些青年数学教师写不出“教研论文”,主要是存在“撰写教研论文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反正我能教书,甚至还不失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那又何必搞教研、多此一举呢?消除撰写教研论文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1)知识型(2)经验型(3)研讨型(4)评述型(5)学术型教研论文依内容划分的几种类型▲(1)立足于理论(2)立足于实践(3)立足于反思教研论文写作的根基▲(1)怀疑策略(2)变换角度策略(3)类比与移植策略(4)探究与体察策略选题的具体策略▲(1)从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2)从教法钻研中获得选题(3)从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4)从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5)从解题探讨中获得选题(6)从试题研究中获得选题(7)从学法指导中获得选题选题的基本途径▲(1)贪多求全,面面俱到(2)理性论列有余,联系数学实际不足(3)实例过多,牵强附会(4)缺少本地数据和实践效果(5)样本太少,提纲过于粗疏(6)内容陈旧,缺乏现代化意识(7)罗列各家观点,唯独缺乏己见(8)整段摘抄他文,拼凑成篇论文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1)标题冗长,缺乏概括(2)重点不突出,呈现多中心(3)语言欠通俗,不简明(4)用字、用词欠妥(5)比喻欠妥(6)文章不分段落,上千字一逗到底(7)错字、别字并不少见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坚持“自我批评与征求他人意见相结合”的修改原则,提倡站在“作者、读者、编者”的角度进行“一次修改——二次修改——三次修改……”三级换位审改法,主张“热成稿(按作者灵感一气呵成)、冷处理(留一段时间冷静审改)”。文章的修改常有“读改法”和“冷处理”两种。重视文章的修改▲投稿方向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各类杂志的组稿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相对而言,《数学教育学报》偏向教育科研,《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报》偏向教学实践,《理科考试研究》偏向解题研究。当然杂志的选择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从过去经常发生的“一稿多发”的现象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文章几乎同时符合多家杂志的组稿要求。应该注意的是,为了减少编辑的麻烦,选中投稿方向后,要对该杂志近期刊载的文章多加研究,使自己文章的格式和风格与其匹配,以提高文章的命中率。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向▲文章写成以后,不管是否达到有关杂志的发表要求,它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应该给它们建立档案并进行适当管理,空闲的时候常翻出来看看,以便准确把握文章的投稿方向及刊用情况,提醒自己在可能发表的期限以前及时给予修改,重新选择投稿方向。不能一篇文章石沉大海没有音信,就失去写作的信心,而应该自我激励,继续创作。许多有丰富研究成果的人也并不是每投必中的。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稿件可以在不同时间实行多方向投寄,但不要一稿同时多投,以免一稿多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强论文的自我管理▲切莫让“学术不端行为”葬送前程。正式投稿之前需认真审查稿件是否涉及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不实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做好投稿记录,及时主动查询审稿情况,切忌一稿多投。无论稿件是否发表都是自己的教研成果,“寓教于乐、寓研于乐”,注重学术积累,切忌“临渴掘井”。“去速成心,修平稳心”、“去功利心,修平常心”,加强自律、相互监督,自觉维护良好的学术生态。恪守学术道德,做好稿件管理▲谢谢大家!例如,“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教学,首先,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相对要比其他章节弱一些;其次,教师讲课的底气明显不足,甚至有些科学性错误。这就说明了教师概率统计的专业素养不够,对“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教学内容认识理解上有些欠缺.于是收集教师在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上的问题与困惑,认真学习、研究中学教材和大学概率统计的内容,最后从概率的频率定义,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概率与极限的关系,概率与大数定律的关系,概率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概率与实验次数的关系六个方面写出一篇“对‘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教学中几个关键点的认识”的论文.再例如《课标》强调过程教学,教师对新课引入要比以前更加重视,但新课引入五花八门,有些教师一味强调引入,课堂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设计的引入过于花哨,缺乏数学味;有的为了体现数学的应用,设计的情境与实际生活不符,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较远;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的内容与本节课的主题相差甚远等等.面对诸多的问题,有必要对如何科学地引入新课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我们的教学工作趋于科学化.由于引入新课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子过程,自然它要符合有关课堂教学过程的一切规律,它要遵守有关课堂教学的一切原则.于是就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反复思考、提炼新课引入的规律,最后形成一篇“新课引入的教学研究”论文,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为:1.结构性原则:注意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注意新知与旧知的关系;注意特殊与一般的关系。2.激发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唤起思维的火花。3.参与性原则: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参与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发现。▲下面以“抽样调查”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立足实践进行写作的.“抽样调查”这节课很多老师研究过,也实践过,但对实践中的问题是否能看到,能看到位,需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2009年4月“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在北京对“抽样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会上呈现了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抽样调查现场课,课后,对统计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不看好此课,原因是对统计教学的核心定位不准确,并且以确定性思维来进行教学,把统计课上成了算术课,体现不出统计学科的特点.平时我们习惯于把概率统计的教学的重心定位为中考、高考的题型教学,这是很不合适的.必须重新思考统计的教学,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对“抽样调查”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进行思考,并且对本节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新的设计,目的是凸现数学本质,强化概念教学,同时体现统计学科的教学特点,实现统计的教育价值.▲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年第8期刊登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生成的教学反思》一文就是作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老师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生成一笔带过,而这正好是学生认识上的困难,于是该文笔者就截取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的一个片断,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的难点“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进行阐述、比较、分析和改进的,最终形成一篇反思性的论文.再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年第7期刊登的《数学起始课教学认识的偏差》就是抓住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反思的.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一个任务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另一个任务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的起始课,因此承担着研究四边形的方法的教学,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只注重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导致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有些缺失。▲如:“实践建构主义理念,变革中学数学教学”。另外还有一种“移植”是对论文模式和结构的借鉴。有一位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者曾受《编辑学》杂志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心理定势”的启发,写成了“作文评定中的心理定势”,他认为,留心别的学科的研究文章,……然后再联系自己的学科,看看有没有共同之处,或许能获得启示。事实上有许多教师也是这样做的。在1993年底全国数学教育专业报刊年会上,发表在1992年《数学教学》杂志上的“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获得一等奖,《数学教学》在1994年第1期上重新发表了该文。随后笔者便注意到了如下一组结构相似的文章:“提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心理换位能力”(《广东教育》1994年12期、《中学物理教学·复印报刊资料》1995年第2期);“琐议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中学化学》1995年第2期);“教师应替学生着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5期),“物理教师应具备心理换位能力”(《物理教师》2000年第10期)。▲
本文标题:教研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48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