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哲学试题精选.唯物论
高考哲学试题精选.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3.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科学家成功地预测了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明:(C)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B.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4.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D.意识依赖于物质5.“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6.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8.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9、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11、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A.片面地看问题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D.不实事求是12.“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13.看漫画回答哲学问题:如将右侧漫画中影与物的关系比喻为思想与事实的关系,那么这幅漫画可以表明A.思想是对事实的反映B.思想与事实总有些出入C.事实对思想有决定作用D.思想对事实有反作用1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9、(2000年文综)鲁人身善织履(用布或履织成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狱徒予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0~32题:30.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D.不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31.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徒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说明A.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C.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32.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二)不定项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段话的基本哲学内涵是()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基础B、要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过去,也要注重未来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上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3.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B.天不变道亦不变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实事求是D学而不思则罔(三)简答题1、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2000)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四)辨析题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注: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五)论述题1.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997)2、(18分)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1)在抗洪和防洪问题上,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国家职能?(3分)(2)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生态环境的经济意义是什么?(3分)(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参考答案:简答题、(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辨析题、(1)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则是片面的。(3分)(2)这种看法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3分)(3)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要经过长期和艰巨的建设过程才能形成。(2分)(4)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3分)论述题1、(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3分)(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5分)(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3分)(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等,说明了这一点。(3分)2、(1)在抗洪和防洪问题上,我国政府行使了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2)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保护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考生看还能答出改善投资环境这一点:可酌情加1—2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它很好地将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3分)(3)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肯客观规律的结果。(6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4分)注:考生若答出以下观点,可酌情加2—3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国,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标题:高考哲学试题精选.唯物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3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