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3)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3)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农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据此回答1—3题:1.下列的赋税制度中有纳钱代役规定的是()①西汉的“更赋”②隋唐的“庸”③北宋的“募役法”④明朝的“一条鞭法”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商鞅“重农抑商”和黄宗羲“工商皆本”主张的共同点()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3.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表述正确的是①认识到农民对革命成功重要性的体现②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③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④具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性质()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以下表格材料,回答第4—6题年代194919571962197019801997粮食总产量(亿吨)1.131.951.602.393.204.93人均产量(千克)2.092632382893294004.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具的改革B.农田水利的兴修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5.导致1957年到1962年我国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政策失误C.工业和城市的畸形发展D.国际环境的变化6.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较快,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量大B.自然灾害减少C.国家政策适当D.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的手工业经济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路程,根据有关知识回答7—10题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铸业的重要发明是()A.青铜造型艺术B.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C.金银错技术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8.鲁迅先生的故乡在唐代以生产什么产品著称()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铜镜9.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0.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A.官办军事工业B.官办民用工业C.外商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1.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四种意见。其中惟一正确的是()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我们应当积极响应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工D.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应该进行批判斗争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有密切的关系。据此回答12—17题。12.汉代始铸五铢钱和唐代始铸开元通宝钱的皇帝分别是()A.汉高祖、唐高祖B.汉武帝、唐高祖C.汉高祖、唐玄宗D.汉武帝、唐玄宗13.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14.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造成这种银贵钱贱现象的原因有①鸦片输入②战争赔款③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④人民经济负担的加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15.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市场狭小B.原料不足C.劳动力缺乏D.资金短缺16.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茶和丝的生产日益商品化D.茶和丝的生产者获利甚多17.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A.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B.商业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C.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过渡D.商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18.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的影响是()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圈逐渐形成C.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物价下降D.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钢铁工业⑤化学工业()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⑤20.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是()A.农业经济落后B.大量资本输出国外C.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D.没有大量的殖民地2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B.通过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22.二战后,德日两国经济迅速恢复,60年代又成为经济大国,这预示着()A.两国将成为政治大国B.两国将成为军事大国C.两国将完全摆脱美国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将出现多极化23.有人说,美国经济在二战后的发展是“一路高歌”,但在1973年则转入“黑色的一年”,其理由是①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③侵越战争以失败告终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24.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A.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4分,共计3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引自《明通鉴》材料二: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明神宗年号)以来,用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亦便民新务。——引自《云间据目·记风俗》材料三:1871—1893年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剑桥中国晚清史》第29页)时间进口棉纱(万但)进口棉布(万但)时间出口棉花(万公担)1871年71443.91871—1873年0.8486188117.21493.11891—1893年29.04171891年121.11760.1材料四:19世纪80—90年代,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摘自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经济史》请回答:(1)对照材料三、四与一、二的内容,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松太地区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趋势。(4分)(2)依据材料一和二,分析明朝我国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得以发展的原因(3分)及其影响。(4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据此分析19下半叶松太地区棉纺织业衰落,而棉花种植兴盛的原因及其影响。(4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象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三:1970年出口贸易(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欧共体885270.3486.3美国426117.097421970年美日西德法国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黄金外汇储备15.55.214.65.3100%——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的《国际关系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布局出现什么变化?(4分)这种变化对欧洲的影响怎样?(6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第29题14分,共计46分27.概括指出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8分)并分析该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28.从19世纪晚期起的一个世纪里,美国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有哪几次?各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6分)20世纪中晚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异同?(6分)29.二战结束后,亚洲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机遇?(4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与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不同状况与结局?(8分)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教训?(2分)历史参考答案(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DCBCBCDADCABBDD161718192021222324BDDCCDDC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4分,共计3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1)棉花种植在明清时期由南向北逐步扩展,棉纺织业从明朝起已经成为棉区的主要副业,到清朝后期逐渐衰落。(4分)(2)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广,棉纺织品具有自身的优越性,棉纺织行业利润丰厚。(3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方便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4分)(3)面纱和棉布等棉成品的进口及其作为工业原料棉花的出口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3分)19世纪下半叶,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造成了松太地区棉纺织业的衰落;而中国棉花的大量出口,使棉花价格有所上升,棉花种植面积扩大。(4分)26.(1)西欧六国力量的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关系。但从个体而言西欧各国仍无力单独与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抗衡,因此必须联合。(4分)(2)变化: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的独霸地位逐步形成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4分)影响:西欧在经济上摆脱美国的控制,并形成竞争的局面;西欧国家内部向合作方向发展,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的局面。政治上也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6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第29题14分,共计46分27.特点: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的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手工业兴旺,出现了地区和行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活跃;城镇数量增多,大多分布在运河、长江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工商业各具特色。(8分)影响:使我国这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使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和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其它言之有理亦可)(6分)28.美国的调整:①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或垄断组织)的产生;②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③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给2分)。作用:①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首位。②调节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奠定了国家垄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同步测试(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4149 .html